吃了这种木耳险些丧命! 小心家里10种食品安全隐患!
发布时间:2022-04-22 22:34:11 |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3:26 |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黑木耳口感爽脆、营养丰富,受到大众喜爱。不少人家里都备有黑木耳的干货,随手泡发一小把,清炒或凉拌,就能够全家吃一顿。


今天上午,一条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榜。近日,杭州57岁的王女士,因为吃了一盘凉拌木耳住进了ICU,险些丧命!

事件经过


这天中午,王女士没啥胃口,想到两天前泡好放在冰箱里冷藏的黑木耳,正好弄个酸辣凉拌木耳开开胃,凉拌之前她还特意在水里煮了一遍

午饭后1小时,王女士就出现恶心呕吐,腹部剧烈胀痛,她去社区医院输液处理后回家休息了会,结果到了晚上症状又加剧了,上吐下泻了五六趟,腹痛难忍,体温也一度升高至39℃。

第二天一早,家人发现王女士精神恍惚,情况不大对劲,急忙将她送往杭州市红会医院急诊科。

据现场医务人员介绍,王女士当时测血压只有79/56mmHg,心率125次/分,四肢湿冷,皮肤巩膜黄染,皮肤可见散在花斑。

“不好!病人休克了!”急诊科医师一边完善相关检查,一边立即进行抗休克、抗感染、补液等治疗。


转入消化科病房后,王女士的各项指标持续“报警”:炎症指标迅速增高、心肌受损、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很快出现无尿,需要进行肾脏透析治疗。


经过多学科迅速联合会诊,通力合作挽救生命,结合王女士的病史特点,考虑为黑木耳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导致的中毒性休克,紧急转至ICU加强监护及各器官支持治疗。目前王女士已脱离生命危险。几乎每年都有人因食用隔夜木耳导致中毒甚至有出现食用者死亡的情况
杭州市红会医院ICU主任医师方堃表示其实干木耳本身没有毒,总结以往黑木耳中毒病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黑木耳一般都泡发了 2 天以上。

木耳在泡发过程中可能会滋生一种叫作“椰毒假单胞菌”的细菌,它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有权威报道显示,食用1~1.5mg就有致命可能。


正常的短时间泡发产生米酵菌酸的概率非常低,但如果长时间浸泡,加上外部环境不干净,就有可能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生成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具有耐高温、难溶于水的特性,高温烹饪也无法去除,一旦滋长了此类细菌,即使是认真清洗、做熟,毒素也没办法完全去掉,就算是少量摄入,也会引起中毒。


事实上,米酵菌酸毒素不仅存在于久泡的木耳中它上次“出名”还是因为2020年10月导致的8人死亡

米酵菌酸的中毒潜伏期最长为3 天,多数为半天至 1 天。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轻度症状,随后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意识不清等症状。
对于米酵菌酸,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特效药,只能见招拆招,对症治疗。如果催吐洗胃之后症状仍不能缓解,则需进行血浆置换来将毒素排出;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又就医不及时,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果毒素摄入量大,将面临生命危险。
这里有你想看的!门内容即达
《生命时报》曾总结出人们日常饮食中容易忽视的十个安全隐患让我们一起温习一下☟☟☟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