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清凉文益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清凉文益禅师悟道因缘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罗汉桂琛禅师之法嗣,俗姓鲁,余杭(今浙江杭州)人。 七岁时从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出家,二十岁于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开元寺受具足戒。 当时,希觉律师正在明州鄮(mao)山育王寺大弘律学。 文益禅师慕其名,亦前往听习,并深得其微旨。 在此期间,文益禅师还旁涉儒家典籍,并学习写作诗文。 希觉律师对他很器重,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孔子的弟子子游、子夏)也。 文益禅师后被禅宗顿悟法门所吸引,决定放弃旧学,南下游方参学。 他先到福州,参长庆慧稜禅师,因缘不具足,无由契悟。 后与绍修、法进二禅师结伴,准备同往岭南参学。 途经地藏院的时候,天下大雪,不能前行,于是三人便暂住休憩。 一日,三人正在烤火,地藏和尚(桂琛)问:此行何之? 文益禅师道:行脚去。 地藏和尚又问:作么生是行脚事? 文益禅师道:不知。 地藏和尚道:不知最亲切。 接着,地藏和尚又同三人谈起《肇论》来,谈到天地与我同根的时候,地藏和尚突然问:山河大地,与上座自己是同是别? 文益禅师道:别。 地藏和尚于是竖起两指。 文益禅师一见,便道:同。 地藏和尚又竖起两指,并起身而去。 不久雪止天晴,三人便向地藏和尚辞行。 地藏和尚把他们送到山门口,并问文益禅师:上座寻常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说到这里,地藏和尚便指着庭外的一块大石头,问道: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 文益禅师道:在心内。 地藏和尚反问道: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 文益禅师被窘得无言以对,三人当即又返回地藏院,放下行旋包,依地藏和尚法席下,求地藏和尚为他们抉择法义。 这样过了将近一个月,文益禅师每天向地藏和尚虽呈述自己的见解,讲说道理,可是地藏和尚却对他说:佛法不恁么。 文益禅师非常绝望,说道:某甲词穷理绝也。 地藏和尚道:若论佛法,一切见(现)成。 文益禅师一听,言下大悟,并决定长期留在地藏和尚身边。 与此同时,文益禅师的两位同行,绍修和法进二禅师,在地藏和尚的点化下,亦皆契悟佛心。 文益禅师后离开地藏和尚,四处参学。 在江西抚州,文益禅师曾应州牧之邀请,一度住崇寿院。 后来,南唐国主李景听说了文益禅师的道名,又邀请他到金陵,住持报恩禅院,署号净慧禅师,后来又请他入住清凉道场,一直到他圆寂。 文益禅师德高道隆,门庭兴盛,座下人才济济,被尊为法眼宗的开山祖师。 他平生有许多精彩的开示,试举数则如次:1. 问:十二时中如何行履,即得与道相应? 师(文益禅师)曰:取舍之心成巧伪。 2. 问:十二时中如何行履? 师曰:步步蹋(踏)著。 3. 师指竹问僧:还见么? 曰:见。 师曰:竹来眼里? 眼到竹边? 曰:不恁么。 4. 因开井被沙塞却泉眼。 师曰:泉眼不通被沙碍,道眼不通被甚么碍? 僧无对。 师代曰:被眼碍。 文益禅师与南唐国主李景关系甚密。 一日,文益禅师陪李景观赏牡丹花。 李王请文益禅师作偈,文益禅师当即赋云: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毳,音cui,僧衣的一种。 ]李王一听,顿悟其意。 文益禅师曾就三界唯心作颂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识唯心,眼声耳色。 色不到耳,声何触眼。 眼色耳声,万法成办。 万法匪缘,岂观如幻。 山河大地,谁坚谁变? 又就华严六相义作颂云:华严六相义,同中还有异。 异若异于同,全非诸佛意。 诸佛意总别,何曾有同异? 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不留意。 不留意,绝名字,万象明明无理事。 文益禅师圆寂于后周显德五年(958)七月。 春秋七十四岁。 谥大法眼禅师。 有《宗门十规论》传世。 发布时间:2024-01-18 12:23:11 更新时间:2024-02-05 18:02:16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