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真禅法师:华严宗简论 第四章 华严宗的思想体系 第三节 十玄门 内容: 第三节十玄门为了解说事事无碍,圆融无尽的境界,故设立十种玄门,以说明深奥难测的理则,这是为了要宣扬无尽法界缘起,融通自在,以进入华严大法之玄海,所以称之为“玄门”。 又因十门互为因缘而起,故又称为“十玄缘起”。 现依据法藏大师的久探玄记锣及澄观大师的《华严疏钞》来解说十玄门的义理。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这是说明缘起诸法,一时圆满具足而且又彼此互相照应。 言同时是无前後,具足是无所遗漏,相应是不相违背。 即阐明十方三世一切诸法,同时具足圆满,成一大缘起顺逆无碍而存在。 因为“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故诸法存有相即相入,互为一体之关系。 从时间上来看一二世诸法,相依相资,相续显现,互摄互收,而不坏三世相。 从空间上来看,一切诸法是同时同处,相即相入,无碍自在。 因此宇宙万有,各具时空之脉络,而成一体之缘起关系,圆满具足,无前後始终之别,犹如大海水一滴,具足百川之味。 此为海印三昧中同时炳现的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其间已具足其他诸门的相即相入,圆融无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所以此一门可谓为十玄门的总说。 如《世主妙严品》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 ”《华藏颂》云:“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 ”又六十《华严性起品》普贤偈云:“三世一切劫,佛刹及诸法,诸根心心所,一切虚妄法;於一佛身中,此法皆悉现。 是故说菩提,无量无有边”。 这都是说明缘起之体用,同时显现,重重无尽,而成一大法界缘起。 二、广狭自在无碍门这是属於空间的认识范围,在现象界中的物体有很多的障碍,如小中无法容大,广大的物体不能放入较小的物体中,但在事事无碍的境界裹,小中可以容大,广狭可以相即而无所障碍,如二尺之镜,可见千里之影”。 镜为狭,千里为广,眼为挟,却可见很远之外境为广。 广是一尘一法之力用普遍於一切而无有界限,狭是一能遍一切而不失其本位,能显差别诸事相。 此即有限即无限,无限即有限。 质言之,一切诸法能入一尘,而不失其本位,故称为广狭自在无碍门,如《华严经十定品》云:“有一莲花,其华广大,尽十方际,以不可说叶,不可说实,不可说香,而为庄严。 ”又《入法界品》摩耶夫人云:“彼妙光明,入我身来,我身尔时,超出世间,等於虚空,亦不过人身,悉能受容十方菩萨庄严宫殿。 ”此门即为显事事无碍之特相也。 三、一多相容不同门这是从作用范围来说明真理的特性,阐明万物递互相容的关系。 若一徧於多时,则多能容一,多徧於一时,则一能容多,虽递互相容,而一多历然有别。 为一室干灯,光光互摄,不防照明,无所障碍。 一多之体,虽各不相同,然其力用舒摄,互相容入,又不失一多时之本位,故一多并存不悖,毫无所碍。 故爽华严经锣卷八,《华藏品》云:“以一刹种入一切,一切入一亦无余。 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徧”。 义六十《华严舍那品》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 世相本相亦不坏,无比功德故尔然”。 此门由缘起事法之力决定。 四、诸法相即自在门这是从诸法的本体上来讲的,可分为同体之相即兴异体之桐即,前者是指一或一切摄一切或一,而不认别体,好象金与金色,举体相即,不相舍离。 後者是指与法体并存,认为由一容多时,多须就於一中,一遍於多时,一须就於多中。 以一望多既尔,以多望一亦然,故一多相即,重重无尽,故一成一切成,总成圆融无蠢。 如一月当空,干江印影,对月即为一,对影则为多,一多无碍,相即相容。 又如《心经》所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离死无生,离生无死,生为死的表现,死为生的内容,生死既然,其他万法亦无不皆然。 如《华严经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义《不思议法品》云:“一切诸佛悉能观觉一切诸法,演说其义,决定无二。 ……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诸佛语,即一佛语,决定无二。 ”又《梵行品》云:“知一切法,即以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此门是由於即同即异,即多即一,即有即无,即始即终之理,故说自在具足一切无尽法门。 五、秘密隐显俱成门这是从因缘表裹的关系,任何事物,均具表里关系,表不离里,里不离表。 同样隐不离显,显不离隐。 宇宙万法,隐显互异,一显多隐,多显一隐。 如海与波:波显则全海为波,海显则全波为海。 如秋空片月,晦明相并,体无前後,俱时成立。 又如以人为喻,对父母说为子,弟言为兄,妻言为夫,故以父母言,子显而弟妻之名隐。 对妻言,夫显而兄弟之名隐。 故兄弟妻之关系同时相对,即同时可为子、兄、夫之名於一人身上,此即隐显同时俱成之义。 如《华严经夜摩品》云:“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及须弥山顶,而向彼夜摩天宫宝庄严殿。 ”又云:“十方一切处,皆谓佛在此,或见在人间,或见在天宫。 ”又“入法界品”云:“如此四天下阎浮提中,菩萨受生,我为其母;三干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阎浮提中,悉亦如是。 然我此身本来无二,非一住处,非多住处。 ”此门言一切法递互相摄,互有隐显。 能摄就显彼所隐,所摄就隐彼所显,无前无後,同时俱成,不相妨碍而圆融自在。 六、微细相容安立门这是从相对的立场上来看事事无碍法界。 由于诸法相即相入,重重无尽,则随举一法为能摄,普摄其余一切法。 於彼所摄一切法,又随举一法为能摄,仍复普摄一切。 如此重重相摄至不可再分析,名为微细。 然诸法各位其位,彼此各不相坏,而共成一缘起法门。 此为“自然宛然,同时齐显”,故名相容安立,如琉璃瓶中,盛多介子,隔瓶而见,历历分明。 古德云:“纳须弥于芥子,於微尘见大千”。 如即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无碍自在之意。 此门明不坏诸法大小相,而可同时显现于一门之内。 七、因陀罗网境界门此用譬喻来表示诸法无尽缘起。 “因陀罗网”为挂在帝释天宫的珠网,每个纲目均用明珠严筛。 由于纲目无量,故所悬挂之明珠亦是无量。 於是无量数之明珠,彼此互映互照。 於一珠中映现其它诸明珠影,此一珠映无量敷珠,无量敷珠映无尽数珠,重重无尽,互映无碍。 故本门即借因陀罗网为喻,以阐明缘起诸法,相即相入。 於一珠之中,现多珠之影,余珠亦映他珠影。 互相传映,影现重重,珠珠交辉,影影重叠,气象万千,不可名状,虽空间有限,而境界无穷。 《华严疏钞》云:“如天帝殿,诸网覆上,一明珠内,万象俱现,珠珠皆尔。 此珠明彻,互相现影,影复现影,而无穷尽。 ”此门因互为重重映显而无尽,宇宙大法,亦由此而显。 八、托事显法生解门随託一事,即能彰显一切诸法皆互为缘起。 将最深的道理于最平凡的事实中显现出来,如二华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宇宙是个大天地,人身是个小天地。 ”陋举一事,即可见一切无尽法界。 又如:二叶随风忽报秋,红杏一枝春意闹。 ”“蔚蓝一角,可见长天:寒碧半泓,何惭秋水”等,随拈一事一物,具见无量法门。 九、十世隔法异成门此为表示时间的圆融无碍,彰显诸法皆为缘起一体。 即在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每一世中,又能含容过,现、未三际,故为九世。 此九世诸法,均不出当前一念,总成一世。 九世为别,一念为总,总别相合,故名十世。 十世如有区分,名为隔法。 相即相入,而不失前後长短差别相,故名异成。 时间本无始终,三世相因互摄,故一念具十。 如举十以显无限,则一念即无量劫,无量劫即一念。 如天台智者大师诵《法华经》时,入法华三昧,於一念顷间,神游灵山,参与千年前释迦开讲之法华盛会亲闻如来说法,且同时又与千年後之意思禅师对话。 这一公案传为千古佳话。 如《普贤行愿品》说:“过左中未来,未来中现在,三世互相见,一一皆明了”。 说明十世长短,相即相入,恰如”一夕之梦,翱翔百年”。 故心体无滞,即可透脱三际,如能应用般若智观,即可入於无碍自在。 十、主体圆明俱德门此就法法之关系而言,随举一法为主,与此而起有关诸法为伴,便形成主伴关系。 因“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随举一法生时,万法即生。 如此主伴重重,举一全收,如北辰所居,众星拱之。 若能圆明了知,凡观一法,皆能具足一切德相。 如《华严经如来现相品》云:“如是等佛刹尘数,一一复有佛刹微尘数光明,以为眷属。 ”若依缘起事法,皆相依相成,横竖万法,成一大缘起,互相交彻,互为主伴,互为约束。 无论以何法为主,其它一切诸法,随伴于此。 故事事物物、各有体系,形成主伴重重,相互交彻之无尽德相。 发布时间:2024-04-19 13:18:5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