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道源法师: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内容: 戊二、详示(分四)己一、见佛无住(分二)庚一、见身无住须菩提! 于意云何? 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色身见。 何以故?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住心无住这一科分二小科,戊一、略明就是第十九分,经文说:行布施而不住相,就是住心无住,与前面第四分者同。 戊二、详示,就是详细的开示。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身相叫做色身,他是属于色法,属于色尘,是眼睛能看得见的。 眼睛所对的境界叫做色尘,故名之为色身。 这个地方有具足这二个字,他就是完全圆满的意思。 完全的色身,圆满的色身,就是指佛的报身。 前面经文上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那是指应化身,还有一句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那还是指应化身,那个身相就是丈六金身。 到了第二十分,这个色身是个总相。 色身具足就是很圆满,这是指报身佛的身相。 佛有三身,应身、报身、法身。 现在解释经文,须菩提! 于意云何? 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这段经文的如来是指法身佛。 释迦佛问:须菩提! 你意下以为怎样? 你想要见到法身佛,是否可以依著具足圆满身相的报身佛见到呢? 。不也,世尊! 须菩提回答说:那是不可以的,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这个如来,是指法身如来。 法身如来,他是无相,不能依著报身佛的具足色身上见,报身佛的身相虽圆满具足,但他还是个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你又怎能在报身佛圆满的身相上见到真如理体的无相法身呢? 这下面,须菩提自己再加以解释,何以故?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金刚经上的三连句,就是三谛的道理。 须菩提尊者,从第十四分起,他就深解义趣了,他自己很了解这三谛的道理,也很能替佛说这三谛的道理。 因为佛说的具足色身,就是圆满具足的这个报身,这还是有个相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报身也是因缘生法。 报身又从那里来的呢? 这是释迦佛在无量的阿僧祇劫努力修因修来的。 这还是无量因缘所生出来的,因缘生法,无有自性,当体即空,所以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当体就是空无自性的。 是名具足色身。 你能悟到这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当体即空,你就能悟到中谛的法身了。 法身空有不二,即空即有,非空非有,这才是名具足色身。 下面佛再接著问。 庚二、见相无住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何以故?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须菩提! 你意下以为怎么样呢? 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前面所讲的诸相是指三十二相的应身佛。 这地方的具足诸相,是指报身之相,这地方为什么加了具足二个字呢? 因为报身佛的相,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好有无量庄严,都是用无量二字来形容的,所以叫做具足诸相。 前面具足色身是报身佛的总相,这第二段经文的具足诸相是别相,就以他头上的肉髻顶相来说,也是有无量相,无量的好;眉间的白毫相,也有无量相,无量好,这叫具足诸相。 佛的随形好,都是无量好,无量庄严的。 释迦佛问须菩提: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是否可以在报身佛种种差别的具足诸相之随形好上见到法身如来否? 不也,世尊! 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啊! 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这个如来是指法身如来。 法身如来无相,不应以报身佛的具足诸相上来见到法身佛的。 具足诸相是对报身佛的身相上说的。 报身佛的相好、庄严,是圆满具足;在法身佛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他是真空湛寂的无相法身,所以说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道理是跟前面一样的,这里只不过是推广,再重说一遍而已。 这就是叫你在修行上,对总相不可以执著,对别相也不可以执著。 一执著,你就证不到法身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须菩提自己再加以解释,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中间略掉诸相二个字。 下面还是添上,是名诸相具足。 这是解释三谛的道理,这个诸相具足他是因缘生法,报身佛那么多的相好,是从那里来的呢? 这完全是释迦佛在行菩萨道的因地中,修因,修无量功德累积而成的。 他是由无量修因的因缘所集成。 因缘生法,当体即空即非诸相具足。 当体即空才能含摄无量修因功德,能悟到这个中谛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道理,那就是名为诸相具足。 这段经文是推广前面住心无住的道理。 你见了佛的总相,不要住相,你一住相,就变成执著了。 所以你对应化身佛,报身佛都不应执著,乃至见了报身佛的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好有无量庄严,你还是不要执著。 这样你的真心就安住了,就能安住在如如不动,不取著于相的般若妙慧上。 你一著了应身佛的相,报身佛的相,这一著相,就如古德所讲的:但有一些些,便有一些些。 何以故? 因为你心里头,住著了报身佛的相,这个相就会变成了一个尘境这道理很微细。 因为你的真心一著相,你的心就不能清净无染,佛法难学就在这里。 好不容易引导众生来信佛,来拜佛;有的众生还不肯来,能来了就表示他有善根,来拜佛他看到泥塑木雕庄严的佛相,虽是个假相,但是众生他是执著的,他看到庄严的佛相,他才肯拜。 因为他初信佛法,所以你要再进一步的引导他认识佛理。 佛有三个身,都不是那个泥塑木雕的那个佛身。 佛的应化身有三十二相,我们善根不够,业障深重,没有跟佛同时出世,没有看见出世在印度国的应化身佛,像须菩提他是看到了,看到了,你不能著相,一著相,你就证不到清净法身了。 清净法身是离一切相,无所执著才证到的。 小乘人回小向大,就像须菩提已证了阿罗汉以后,又再修学大乘的菩萨道,学大乘菩萨行。 一个修大乘行的人,不断的用功修行,具到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贤位的菩萨,他看佛的报身相,还是看不太清晰,登了初地菩萨位以后,所看见的报身佛的相才能看得比较清楚。 初地菩萨虽看见了,但只看了一部份,于是到了二地、三地,随你证入地位的升高,就一分一分的明朗,乃至你证到了等觉菩萨位,你所见到的报身佛的相好,就圆满了。 所以说,报身佛是为了菩萨而示现,为他们说法的。 你著了报身佛的相,你自己的清净法身,还是不能证得的。 法身佛在那里呢? 法身佛不在心外面,应身佛在心外,报身佛也在心外;应身佛显现在凡夫与二乘人的心外面,应化身佛是心外面之相。 报身佛他是个心外之相,他是在菩萨位的心外显现。 那么法身佛呢? 法身佛不在心外,如果在心外,你就不能证到清净法身了,法身佛是在自己的心内。 要怎样才能够证得到他呢? 法身佛是个理体,人人本具,各各不无;我们虽然流转生死,但我们的法身无欠无缺。 为什么不能证得呢? 因为给烦恼无明障蔽了。 现在烦恼无明都把他空得干干净净了,法身自然显现出来。 显现出来你就成佛了,就证到法身了。 这个法身不是从外头来的,这是要从你自己的内心去发现的。 这第二十分是讲住心无住,十九分教我们把内心的住相空得干干净净,用三心不可得的心去行布施。 这第二十分教我们见相无住,你见到佛的色身,见到佛的相好,你不要执著,执著了还是妄想,那你的真心就不能安住了。 发布时间:2024-05-10 14:53:5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