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众生不见真世界,佛陀神通娑婆变极乐 内容: 编者按:这则故事摘自《维摩诘经》,主人公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以智慧第一著称。 经中童子问佛佛国一事,佛言佛国净土是心净的示现。 这个时候舍利佛心中不免升起疑虑,我们娑婆世界坑洼不断,肮脏不堪,难道是老师心不清净的原因。 从而引出以下的对话。 佛国庄严【经文】贤者舍利弗。 承佛威神心念是语。 以意净故得佛国净。 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 而是佛国不净若此。 佛知其意即报言。 云何舍利弗。 我日月净不见色者。 岂日月过耶。 对曰不也。 非日月过。 佛言。 此舍利弗咎。 在众人无有智慧。 不见如来佛国严净。 非如来咎。 此舍利弗。 我佛国净汝又未见。 编发梵志谓舍利弗言。 惟贤者莫呼是佛国以为不净。 我见释迦文佛国严净。 譬如彼清明天宫。 舍利弗言。 我见此中亦有杂糅。 其大陆地则有黑山石沙秽恶充满。 编发答曰。 贤者以闻杂恶之意。 不猗净慧视佛国耳。 当如菩萨等意清净倚佛智慧。 是以见佛国皆清净。 于是佛即以足指案地。 此三千大千世界皆为震动。 若干百千珍宝积严处处校饰。 譬如众宝罗列净好如来境界。 无量严净于是悉现。 一切魔众叹未曾有。 而皆自见坐宝莲华。 佛告舍利弗。 汝且观此佛国严净。 对曰唯然。 本所不见本所不闻。 今佛国土好净悉现。 然舍利弗。 我佛国如是。 为当度不肖人故。 如来随此多怒害者现佛国异。 譬如诸天同金钵食。 其福多者举手自净。 如是舍利弗。 若人意清净者。 便自见诸佛佛国清净。 【翻译】这个时候,佛用心念感通舍利弗,叫他提问。 舍利弗心想“如果佛土纯净的程度与菩萨心念的一样,那么,当释迦牟尼还在行菩萨事业的时候,他的心一定是不纯净的。 否则,这个佛土怎么看起来这么不纯”佛用心电感应知道了舍利弗这个念头,对他说“你在想什么,舍利弗? 太阳和月亮是不是因为不纯净,所以生来眼盲的人看不见日月光? ”舍利弗回答“不是的,世尊。 那不是这样的。 过错在于与生俱盲的人,而不在于太阳和月亮。 ”佛声明“与此相同,舍利弗,一些众生不能有如来佛土功德的庄严展示这一事实,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无知。 那不是如来的过错,舍利弗。 如来佛土是纯净的,只是你看不见它。 ”此时螺髻梵王对舍利弗说“舍利佛,不要说如来佛土不净。 如来佛土是纯净的。 我看世尊释迦牟尼的佛土庄严广大,比如说,一如最高自在天宫,那般庄严。 ”于是舍利弗对螺髻梵王说“对我而言,喔,梵王,我看这片大地,有高原、低地,有荆棘,有绝壁,有山峰、深渊,还好像到处都有粪便。 ” 螺髻梵王回答“你看这个佛土以为它不纯净的这个事实,舍利弗,确实表明了你的心里有高原、低地的迹象,而且你的关于佛智慧的正念也是不纯净的。 那些心念对众生不分彼此的人,那些对佛智慧的正念是纯净的人,他们看这佛土圆满纯净。 ”此时世尊以其大足趾触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地,忽然间这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珍宝的实体,一大排数十万堆珍奇宝石,一直变到它类似于宝庄严如来的无限珍宝排列世界。 与会大众个个充满惊奇,觉得自己坐在宝石莲花座上。 于是,佛对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你看见这个佛土功德的庄严吗? ”舍利弗回答“我看见了,世尊! 就在我眼前,有这么一个我从未听过或看过的庄严展示! ”佛说“舍利弗,这个佛土永远这么纯净,但是如来为了开化、成就次等众生,故意使它看起来不平、不净。 举例说,舍利弗,三十三天众神都由一个宝碗取食,可是这些神食供养每位天神,会依据他们每位所累积的功德不同而不同。 正如这样,舍利弗,生于相同佛土的众生所看见的佛的佛土功德的庄严程度是根据他们自己纯净的程度。 ”【后注】菩萨无住无念,以众生心为心,众生为何心,菩萨现何相。 就像一碗佳肴摆在众人面前,众人由于业力不同,同一碗食物吃到嘴里的味道并不相同,正是因为众心不平等的原因。 其实心净则佛国现,心乱则魔辈出,所有身边的现象无不是佛菩萨的示现,其实只要心真正清净了,哪里又不是佛国呢? 发布时间:2024-06-13 10:15:3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