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会性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录-别解经文(七) 内容: 甲二、正宗分 分二正宗分从舍利弗!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开始,至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为止,为本经总纲,内含要旨,依信、愿、行,分三大段:乙一、详陈依正庄严以启信,乙二、特劝应求往生以发愿,乙三、正示执持名号以立行。 乙一、详陈依正庄严以启信 分二详细陈述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庄严情形,目的在启发众生对净土法门的信心,文长又分两段:丙一、总释极乐名义,丙二、别示依正庄严。 丙一、总释极乐名义中又分二科,丁一、征问,丁二、解释。 丙一、总释极乐名义 分二丁一、征问舍利弗!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释迦牟尼佛自己征问。 叫当机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西方净土,以何因缘,名为极乐世界? 有其名必有其义,如世间地名都由人定,但多少含有意义,形似龟名龟山,邻近淡水河名淡水,另有某某寮、几块厝的,均缘于先民初来,所搭建筑物立名。 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 先说正报,再释依报。 丁二、解释 分二戊一、约正报释蕅袓谓约能受用释,能受用者,即是念佛往生者。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其国众生上至诸佛菩萨,下至人天,所受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且是绝待乐,非如此界相待短暂之乐。 彼土极乐,此土极苦,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佛经常以海喻苦之多,谓:一大苦海。 谈到苦,大家都有经验,经中说有三苦、五苦、八苦乃至无量诸苦。 三苦即苦苦、坏苦、行苦。 约三界言,欲界三苦具足,生欲界已苦,再加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等,苦上加苦,是苦苦。 纵有乐,短暂虚妄,乐极生悲,是坏苦。 不苦不乐,行阴迁流的无记情形,谓行苦。 色界福尽还堕,有坏苦。 无色界行蕴迁流不息,寿尽不免轮回,是行苦。 色界具二苦,无色界有行苦,皆非究竟。 经典百分之八十,约八苦说人道众生的苦恼,省庵大师八苦诗,描述深刻,易记易体会,出自省庵大师语录下卷,我编入读印光大师文钞记第二册第五十二页。 今借诗说八苦。 生苦:业风吹识入胞胎,狱户深藏实可哀,每遇饥虚倒悬下,频惊粗食压山来;声闻到此心犹昧,菩萨于中慧未开,誓割爱缘生极乐,华中产取玉婴孩。 宿业招感,入母胎受生,住胎如坐监牢,不见天日,痛苦不已,哀伤莫名。 略举两种说明,每遇饥虚倒悬下,母饥儿亦饿,如受倒悬苦;当母亲狼吞虎咽(粗食)之际,胎儿犹若山崩地裂,惊惶失措,无处闪躲,频惊粗食压山来。 这种胎狱苦,就是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也会受到影响,短暂迷失,所谓隔阴之迷,故云声闻到此心犹昧,菩萨于中慧未开,劝大家誓割爱缘生极乐,华中产取玉婴孩。 誓断爱欲之缘,求生极乐莲邦,莲花化生,清净无瑕,以玉为喻,事实上,彼土众生皆具三十二种大人相,不受胎狱苦,没有小儿样。 娑婆生苦,我等已过,不复记忆,我素举二喻:一、人初生必苦哇! 苦哇! 哭个不停,叫苦连天,没一个笑咪咪,刚出生,皮肤细嫩,接触空气,如风刀截体,焉有不苦! 闻其哭之谐音,真是苦哇! 二、幼儿学语,先学口之开合,大人说,这孩子还不会打安咕,其实,小儿第一句话竟是唵苦(客语真苦之意)。 初生尚知苦,今却甘如饴,像十八世纪的厕所,刚进,臭得暂停呼吸,待会儿,看报唱歌,习惯了,觉得挺好,一点也不臭。 不觉苦,原因是没研究佛法,不能深刻体认,不懂世间实是一大苦聚。 生苦虽过,老病难免,由少而壮,无一不老,除非早夭,没人能像观音大士,年年十八,我久久出去一次,遇熟人,总说:师父真好,许久没见,一点也不老! 听了很高兴,但自己心知肚明,年纪大了,岂能不老,只是有的不知老,也不愿老。 我有位同学,去探望时,他说:真不甘愿,没想到这样就五十岁了! 不甘心又奈何? 照老不误! 老苦:万事输人已退藏,形骸自愧少康壮,朱颜一去杳无迹,华发新来渐有霜,流泪暗思童稚乐,见人空话壮年强,宁知净土春长在,不使身心昼夜忙。 老了,处处输人,该是退休时候,行步龙钟,健康已逝,不复少壮时。 愧不只自惭,更有无奈伤感。 朱颜一去渺无踪,青春不再,鸡皮替代丰润的脸颊,乌溜溜的秀发,不知何时霜白点点,纵能染,却不理想,发根白,末梢黑,而且眉毛染不了,隐藏不住岁月痕迹。 独处时,少年景象历历在前,悲光阴早逝,暗自泪垂,欢乐已成过眼云烟,遇人总说回忆牌,想当年如何如何. 。我年轻时,病恹恹的,一老者斥我没用,枉作少年郎,说他年轻时,一餐能吃八碗饭,扛两包水泥脸不红气不喘. .等,其实,壮又如何,到如今,说什么都白搭,都是过去式,我已渐入此境,但我也不曾感受年轻活力,因常与病为伍,没壮年强可说,上了六十岁,便知苦了! 宁知净土春常在,不使身心昼夜忙。 人易老,因为忙,忙便快老,一生不劳身便劳心,朝夕不停。 极乐四季如春,表彼土众生相好庄严,身心自在,无苦可言。 病苦:四大因时偶暂乖,此身无计可安排,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自昔欢娱何处去,只今苦痛有谁怀? 岂知极乐清虚体,自在游行白玉阶。 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之身,或因时序迁移,环境关系,影响健康,偶而身体违和,经云:一大不调,百一病生,四大不调,四百四病生。 四大不调,以致生病,一旦有病,坐卧难安,样样不对劲,不知如何是好? 此身无计可安排,我是最懂个中三昧的,我祖母身体硬朗,七十五岁还挑尿浇菜,从不知病之味,听到人感冒头痛,说:孬种后生,动不动就感冒,什么头痛,头硬梆梆的,怎会痛? 没病的病不得,一病便完了,我自懂事,没见她老人家病过,连小病都无,直到七十五岁那年,一病不起。 活到老没病的很少,我一生只见过她老人家而已。 一般人别说大病,光感冒就有得瞧,鼻塞流鼻水,呼吸工作交给口,口平常要讲话吃东西,这下又得管呼吸、咳嗽、打哈啾,忙得不可开交,小病如此,何况大病? 所以俗说:张飞都怕病。 张飞神勇,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站在长板坡,大喝一声,曹操大军不知摔死多少! 某日,跟孔明夸勇,言天下无可畏之事,孔明掌书病字,示云:怕否? 张飞连退数步说:怕! 怕! 怕! 因非丈八长矛所能抗。 病时心情怎样呢? 残灯留影不成梦,夜雨滴愁空满街。 病人很奇怪,睡不着,古时点油灯,昏黄灯光,伴着孤寂身影,显得益发落寞,又逢细雨连绵,空巷无人,唯闻雨滴声,残灯、孤影、凄雨,更增愁绪,在这凄苦的夜晚,自昔欢娱何处去,只今苦痛有谁怀? 忆往日身健,欢娱快乐,何处寻觅? 今缠绵病榻,谁知谁怜? 纵使子孝孙贤,谁能替代? 唉! 病倒方知身是苦,健时多为他人忙,忘了根本大事,后悔不及! 民初,台宗谛闲法师,深研教典,天台讲空、假、中三观,当时,在宁波观宗寺办观宗学院,教学生修空观、假观。 有一次,病倒,呻吟不已,学生前去探病,一调皮者见其痛苦便说:老法师! 您平常不是教我们要修空观假观吗? 您现在观身是空的,病是假的,不就没事吗? 老法师却回答:唉! 观是假的,病是真的呀! 足征病之磨人。 下二句言极乐不但不老也不病,莲花化生,病从何生? 有身则苦生,老子也说:吾有大患,患吾有身,身是众苦积聚处。 岂知极乐清虚体,自在游行白玉阶。 怎知彼土众生清净妙严,无老病苦,清闲自在悠游于净土之中,受晏安之乐。 虚闲也。 死苦:识神将尽忽无常,四大分离难主张;脱壳生龟真痛绝,落汤螃蟹漫慞惶;甘心狱户为囚侣,束手幽关事鬼王;何似华开亲见佛,无生无灭寿难量。 识神将尽,即临命终时。 无常是死的代名词,国人忌死,故说无常。 无常到,四大离,风先止,次火再水,最后地大(骨)化成灰,就结束了,除非大修行人,否则,明知有生必死,依旧不能面对,彷徨无主。 死苦如脱壳生龟、落汤螃蟹,佛经喻若生龟脱壳、活牛剥皮,这两种我没见过,但看过活蛇剥皮。 人实在残忍,无所不吃,绳系蛇头七寸处,吊树上,刀划一圈,活生生的把皮剥下,血淋淋的,蛇卷抖未死,惨不忍睹。 人稍擦伤就痛得不得了,况生剥其皮! 煮蟹时,冷水下锅,蟹不知大祸临头,欢喜嬉戏,水渐烧渐热,逃窜无门,活活扒死,因而全身通红。 其心之惶恐,谁能体会? 莫说落汤蟹,人坐车,车故障,想出出不得,便如蟹在锅中煮。 昔常以车作床铺,南来北往,一次搭中兴号,用游览车代跑,驾驶座突冒浓烟,门窗皆密闭式,乘客十多人,急得前后奔走,像无头苍蝇,我用脚猛踹车门,门是强化玻璃,根本没办法,大家罩在浓烟里,后请路边人家,用锤打破,才得逃生,若非如此,早成冤死鬼了,真是千钧一发,余悸犹存,幸亏学佛,心较定,才能想出办法,让大家死里逃生。 甘心狱户为囚侣,束手幽关事鬼王,一生善少恶多,业力牵引,堕地狱中,遍历诸苦,与狱囚为伴,束手无策,任狱卒鬼王摆布。 何似华开亲见佛,无生无灭寿难量,那比得上极乐花开,亲见阿弥陀佛,闻佛说法证无生忍,得寿命无量之乐。 发布时间:2024-06-15 14:02:06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