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清法师:“非禅即诵”与“闻思修” 内容: 佛陀教导,多闻弟子当行二事所谓非禅即诵,非诵即禅。 有以为,诵,就是念经,于是每天诵经七、八个小时,既没了时间听讲,又没有时间洗浴。 念经有功德,自然应该随喜,但把这里的诵,仅理解为诵经,却是有失偏颇的。 这里的诵,主要还是指对佛法的闻思和教学。 非禅即诵,是自《阿含》起佛陀一往之教导,经典中常见的说法是:正说法(诵)和圣默然(禅)。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罗摩经》说:尔时,梵志罗摩家,众多比丘集坐说法。 佛住门外,待诸比丘说法讫竟。 众多比丘寻说法讫,默然而住。 世尊知已,謦欬敲门。 诸比丘闻,即往开门。 世尊便入梵志罗摩家,於比丘众前,敷座而坐。 问曰:诸比丘,向说何等? 以何事故集坐在此? 时,诸比丘答曰:世尊,向者说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世尊叹曰:善哉! 善哉! 比丘集坐,当行二事:一曰说法,二曰默然。 所以者何? 我亦为汝说法。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这里,世尊赞叹并肯定了比丘们的行为集会时,除了说法,便是默然禅修。 并且说我也为你们说法,我也是这么做的《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七日品》也说:世尊告曰:善哉,比丘! 汝等出家,正应法论,亦复不舍贤圣默然。 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处,当施行二事。 云何为二? 一者当共法论,二者当贤圣默然。 汝等论此二事,终获安隐,不失时宜。 开示说,比丘集会,若能说法与禅修,则不空度岁月,终得利益。 清辨在《大乘掌珍论》卷下说:如契经言,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佛所说,如实开示,是名说法。 复於是法,虽以身证,而不观察离身有法,亦不观察离法有身,如是观察,谓观无二亦无不二,如是观时,不随观察,现量智见不观察故,名圣默然。 对说法和圣默然作了进一步的诠释1、无倒演说佛陀的教法,是名说法;2、与空性的智慧相结合的禅观,名圣默然。 这样,正说法和圣默然,正相当于后期常说的闻、思、修三慧。 发布时间:2024-08-04 14:50:3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