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基础你知道多少? 内容: 【三毒】:贪、瞋、痴。 【三学】:戒、定、慧。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十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 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 【六大】:地、水、风、火、空、识。 【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八识】: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第八阿赖耶。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五明】:內明,因明,醫方明,聲明,工巧明。 【四恩】:三宝恩、国家恩、父母恩、众生恩。 【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天龙八部】: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 紧那罗、摩睺罗伽。 【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四摄法】: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 【四依止】: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 依智不依识。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 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六度】:一,布施  二,持戒 三,忍辱 四,精进五、禅定 六、般若1. 布施度悭贪。 2. 持戒度毁犯。 3. 忍辱度嗔恚。 4. 精进度懈怠,5. 禅定度散乱,6. 般若度愚痴。 【十善】:一、不杀生:不杀生者,谓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 既不杀已,当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盗:不偷盗者,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盗之善。 既不盗已,当行布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谓不行邪淫欲事,即是止淫之善。 既不邪淫,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语:不妄语者,谓不起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 既不妄语,当行实语之善也。 五、不两舌:不两舌者,谓不向两边,说是谈非,令他斗诤,即是止两舌之善。 既不两舌,当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恶口:不恶口者,谓不发粗犷恶言,骂辱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 既不恶口,当行柔和软语之善也。 七、不绮语:不绮语者,谓不庄饰华丽之言,令人乐闻,即是止绮语之善。 既不绮语,当行质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贪欲:不贪欲者,谓不贪着情欲尘境,即是止贪之善。 既不贪欲,当行清净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谓不生忿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 既不嗔恚,当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见:不邪见者,谓不偏邪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 既不邪见,当行正信正见之善也。 发布时间:2024-08-09 00:44:1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