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你若能明白,任何法都是妙法,你若没明白呢? 内容: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经前悬谈◎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再讲“佛法妙”。 什么是佛法? 什么又不是佛法? 你也讲一讲。 一切法都是佛法! 所有一切一切的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 这个佛法有多少呢? 总括起来说,有八万四千法门。 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是最妙的呢? 你选择一下,看一看、查一查,审查一下,哪一个法门是最妙的? 你告诉我! 你不能告诉我,那么我现在告诉你--哪一个法门都是最妙的! 以前曾经有一个人问:“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是第一的、是最高的呢? ”我这样答覆他:“你若认为哪一个法门对你是好的,那一个法门就是最高的;哪一个法门对你没有用处,那一个法门就是最低的。 ”这看你的根性。 佛设的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的毛病;你的毛病要是没有了,哪一个法门也没有用。 你的毛病如果存在,哪一个法门可以治你这个毛病,那一个法门就是第一;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就有八万四千个第一,也有八万四千个最上、也有八万四千个最高! 现在讲到“佛法妙”,也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最妙。 为什么这样说呢?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法法都是药方、都是药;你有什么病,就吃什么药。 这个药就治你这个病,把你的病治好了,这就是良药;你要是用药用错了,良药也会变成毒药的。 方才这位来宾说:“吃肉可不可以开悟? ”我为什么说:“你要是能一口吞头猪、一口吞只羊、一口吞头牛,你有这么大的口,那就可以的;没有这么大的口,那要慢慢来,那就没有人保险。 你要是能一口吞一头猪、羊、牛,我可以保险这是开悟了! ”谈到“吃肉”,六祖大师和打围(打猎)的人在一起十几年,他是吃“肉”的;可是他吃什么肉呢? 他吃的是“肉边菜”。 什么叫“肉边菜”? 因为他和打围的人在一起,打围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吃肉的,没有菜吃。 人家吃肉,他若不吃肉,就没有东西吃;于是他就自己种了一点菜,也不另外放在锅里单单炒,他就放在肉锅里煮,他吃这个菜,这叫“肉边菜”。 虽然六祖大师吃肉边菜,但是六祖大师是个开悟的人,已经开悟成了祖师了,他就吃肉、吃什么,都可以的。 我们如果没有六祖大师那个智慧、没有开悟,那还是不要尽贪口腹;吃的东西再好,到了肚里头也变成臭的东西,没有什么大的意思。 总而言之,这佛法也是妙的。 所谓“心法妙、众生法妙、佛法妙”。 我们人的心,可以造十法界;可是十法界,都是没有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 譬如我们发心,生一个恶念,就会种地狱的因;再生一个恶念,又会种饿鬼的因;再生一个瞋恨的恶念,就种修罗的因;再生一个愚痴的恶念,就种畜生的因。 你生一个善念,就会生到人道里边来;你生一个守五戒修十善的心,这个“天”的因就造成了,就会生到天上去;你要是发心修行“苦、集、灭、道”四谛的法门,这就是声闻的因;你发心修十二因缘的法门,这就是缘觉的因;你发修六度万行的心,这就是菩萨的因;你发心修持一切的佛法,而希望成佛,这就是成佛的因。 那么“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叫十法界。 “佛、菩萨、声闻、缘觉”,叫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叫六凡法界;合起来是十法界。 十法界从什么造成的? 就从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所以说这个心法是妙的。 心法若不妙,众生法也不妙;众生法不妙,佛法也不妙了。 就因为心法妙,所以众生法也妙、佛法也妙。 十方诸佛没有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十方的菩萨也没有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十方的缘觉也没有超出去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十方的声闻也没有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乃至于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六凡法界,都是没有超出现前这一念心。 讲到这个“心”字,古人有这样的几句话,怎么样说呢? 说: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 啊! 作佛也是由这现前的一念心。 在《华严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假设你想要了知三世一切佛;什么叫“三世一切佛”? 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三世诸佛。 你应该看一看这个法界性,这种妙法、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真是太妙了! 所以“一切唯心造”。 譬如你到这儿来听经,也是你心里想要来:“那儿有一位法师讲经,也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 去听一听吧! ”心里动这么一个念,身体跟着这个心就跑来了;如果没有这么一念心的话,就不会到这儿来听经。 这个“心”字,在中国字来讲,这三点好像星星在那儿排布似的;底下有一个弯钩,就好像初三那个月牙似的。 “披毛戴角”就是“畜生”,有犄角,有毛的;做畜生就从这儿生出来。 虽然做畜生是由这一念心,可是成佛也是由这一念心;并没有换一个,都是由这一念心而做成的。 所以你就想:不要说太玄妙的,太妙的道理,人不知道;那么不太妙的,人又忽略了。 我就讲一讲不太妙的,讲什么呢? 讲人要吃饭,肚子饿了,就想要吃饭,心里就想:“饿了、饿了,时候到了,要吃饭,今天吃点什么东西好呢? 决定了,就去吃这个东西! ”你说,这妙不妙呢? 怎么就会生这种的思想呢? 怎么就会想要吃东西? 肚饿了,怎么就会肚饿呢? 这都是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总而言之,你“不分别、不思量”,那就是妙法! 我以前讲过,你到那个“不思量、不分别”的境界上,“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迥脱根尘”。 迥脱根尘,就是六根也没有了、六尘也都亡了;那时候真是妙啊! 你得到那种境界,那就是妙法;没有得到那种境界呢? 也没有出妙法之外。 我们现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没有不是妙法的;所以这个妙法,你往深了讲也是妙法,往浅了讲还是妙法。 这妙法、妙法,法法皆妙,只看你能不能明白;你若能明白,任何法都是妙法。 你若没明白呢? 那也可以说是妙法;但是这是妙中之粗,是一个粗的部份,不是细的。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浅释 发布时间:2024-08-09 09:31:2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