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宝峰克文禅师悟道因缘 内容: 宝峰克文禅师悟道因缘隆兴府(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宝峰克文云庵真净禅师,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俗姓郑,陕府阌(wen)乡(今河南陕县)人。 克文禅师幼时生母即离世。 虽然他事奉后母尽心至孝,但是后母不爱他,并且经常打骂、羞辱、刁难他。 他的父亲非常怜悯他,便让他暂离家,四方游学。 一天,克文禅师来到复州(今湖北沔阳)北塔院,听了思广禅师的讲法后,感动涕泣,于是便从思广禅师出家。 思广禅师是五祖师戒禅师之法嗣,而五祖师戒又是云门祖师的嫡孙。 二十五岁的时候,克文禅师试经得度,并受具足戒。 此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克文禅师专学经论,不久即能通晓其义,并升座为众宣讲。 一时名闻京洛。 一日,克文禅游龙门,看到殿庑间绘有吴道子画的比丘入定图,他们一个个瞑目端坐,寂默不动,克文禅师大受震动,幡然自失。 他告诉同伴说:我所负者如吴道子画人物,虽妙尽一时,然终非活者。 于是他便放弃讲经事业,向湖南方向行脚参学。 克文禅师所至之处,与人论辩,必令满座倾倒,故大家都把他视为饱参之士。 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克文禅师来到大沩山,参加坐夏(夏季安居修行)。 一天晚上,克文禅师听到一位僧人举云门祖师接引学僧的一则公案,该公案是这样的--僧问云门:佛法如水中月,是否? 门曰:清波无透路。 克文禅师一听,言下领解。 于是他便前往参见黄龙慧南禅师,欲求印证。 当时慧南禅师住在黄檗山积翠庵。 初礼慧南禅师,因为未能契旨,没有得到印证,克文禅师感到非常沮丧。 临行时,他抱怨道:我有好处,这老汉不识我。 于是他便往香城参见顺和尚。 顺和尚问:甚处来? 克文禅师道:黄龙来。 顺和尚问:黄龙近日有何言句? 克文禅师道:黄龙近日,州府委请黄檗长老。 龙垂语云:钟楼上念赞,床脚下种菜。 有人下得语契,便往住持。 胜上座云:猛虎当路坐。 龙遂令去住黄檗。 顺和尚一听,不觉说道:胜首座只下得一转语,便得黄檗住,佛法未梦见在。 克文禅师当即言下大悟。 此时他才恍然明白黄龙慧南禅师的用心处。 于是便急急忙忙的赶回黄龙,礼拜慧南禅师。 慧南禅师一见克文禅师,便问:从什么处来? 克文禅师道:特来礼拜和尚。 慧南禅师道:恰值老僧不在。 克文禅师便问:未审向什么处去? 慧南禅师道:到台普请,南岳云游。 克文禅师道:若然者,学人亦得自在去也。 慧南禅师便问:脚下鞋甚处得来? 克文禅师道:庐山七百五十文唱来。 慧南禅师道:何曾自在? 克文禅师便指着鞋,说道:何曾不自在来耶? 慧南禅师一听,非常惊诧,知道他是一个可堪造就的好法器。 于是克文禅师便留在慧南禅师座下请益。 当时慧南禅师座下另有一僧,名洪英,福建邵武人,机锋峻烈,人莫敢触。 克文禅师当时与洪英禅师齐名,故人称二大士为英邵武,文关西。 北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慧南禅师移居黄龙山,克文禅师亦随而前往。 一日,克文禅师入室参请。 慧南禅师道:适令侍者卷帘,问渠:卷起帘时如何? 曰:照见天下。 放下时如何? 曰:水泄不通。 不卷不放时如何? 侍者无语。 汝作么生? 克文禅师道:和尚替侍者下涅槃堂始得。 慧南禅师便厉声喝道:关西人(指克文禅师)果无头脑! 说完便看着在场的另一位僧人。 克文禅师于是指着那位僧人道:只这僧也未梦也。 慧南禅师一听,便哈哈大笑。 从此以后,克文禅师便独步门庭。 慧南禅师入寂后,克文禅师先后住持过仰山、圣寿、洞山等道场,有十多年的时间。 后浪迹三吴,随缘行化。 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克文禅师行脚至金陵。 王安石听说克文禅师来了,便前往迎请,礼敬问法。 王安石问:诸经皆首标时处,《圆觉经》独不然,何也? 克文禅师道:顿乘所演,直示众生,日用现前,不属古今,只今老僧与相公同入大光明藏,游戏三昧,互为宾主,非干时处。 王安石又问:经曰:一切众生皆证圆觉,而圭峰以证为具,谓译者之讹,如何? 克文禅师道:《圆觉》如可改,《维摩》亦可改也。 《维摩》岂不曰亦不灭受而证取。 夫不灭受蕴而取证者,与皆证圆觉之意同。 盖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圭峰之言非是。 王安石一听大悦,于是便腾出自己的宅子,改作寺院,邀请克文禅师为第一世住持。 这就是金陵的保宁禅寺。 克文禅师的法语既平实,又透彻,这个跟他有深厚的经教基础有很大的关系。 现举他的上堂法语三则,从中,我们可以一窥其禅风--1. 上堂:佛法两字,直是难得。 人有底不信自己佛事,唯凭少许古人影响,相似般若所知境界,定相法门,却即背觉合尘,黏将去,脱不得。 或学者来,如印印泥,递相印授,不唯自误,亦乃误他。 洞山门下,无佛法与人,只有一口剑。 凡是来者,一一斩断,使伊性命不存,见闻俱泯。 却向父母未生前与伊相见,见伊才向前便为斩断。 然则刚刀虽利,不斩无罪之人。 莫有无罪底么? 也好与三十拄杖。 2. 上堂:洞山门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 钵盂里屙屎,净瓶里吐唾。 执法修行,如牛拽磨。 3. 上堂:洞山门下,有时和泥合水,有时壁立千仞。 你诸方拟向和泥合水处见洞山,洞山且不在和泥合水处。 拟向壁立千仞处见洞山,洞山且不在壁立千仞处。 拟向一切处见洞山,洞山且不在一切处。 你拟不要见洞山,鼻索又在洞山手里。 拟瞌睡也,把鼻索一掣,只见眼孔定动,又不相识也。 不要你识洞山,但识得自己也得。 北宋徽宗崇宁改元(1102),克文禅师示疾。 大众请他说法。 克文禅师笑道: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 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 然后为大众遗诫宗门大略,说完便迁化。 发布时间:2024-08-24 09:07:5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