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第三卷 第十章 四大都虚妄(下) 内容: 第三卷 第十章 四大都虚妄(下)《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 汝常整衣入于大众。 僧伽梨角动及傍人。 则有微风拂彼人面。 此风为复出袈裟角。 发于虚空生彼人面。 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 汝乃披风。 其衣飞摇应离汝体。 我今说法会中垂衣。 汝看我衣风何所在。 不应衣中有藏风地。 若生虚空。 汝衣不动何因无拂。 空性常住风应常生。 若无风时虚空当灭。 灭风可见灭空何状。 若有生灭不名虚空。 名为虚空云何风出。 若风自生彼拂之面。 从彼面生当应拂汝。 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汝审谛观。 整衣在汝面属彼人。 虚空寂然不参流动。 风自谁方鼓动来此。 风空性隔非和非合。 不应风性无从自有。 汝宛不知如来藏中。 性风真空性空真风。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阿难如汝一人。 微动服衣有微风出。 遍法界拂满国土生。 周遍世间宁有方所。 循业发现世间无知。 惑为因缘及自然性。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佛接着分析四大之中的风大。 所谓的风大,为地、水、火、风四大种之一,即是能造一切色法的四种元素之一,以轻动为性。 《大乘广五蕴论》中说:“云何风界? 谓轻动性。 《圆觉经》中说:“动转归于风。 ”也就是说,谓出息入息及身体动转,都是属于风大。 佛对阿难说:“阿难,这个风,没有具体的实体存在,而且也是动静无常的。 当你整理好自己的法衣,准备加入到大众里面来的时候,你的法衣的衣角,会触碰到别人,同时被触碰到的那个人,就会感觉到有微风吹拂过自己的颜面。 这个微风,到底是来自于法衣袈裟的衣角? 来自于虚空之中? 还是来自于那个人的颜面? ”“如果说这个微风,来自于袈裟的话,那么你身上所披的就不是袈裟,而应当是风了,这个已经成为了风的袈裟,应当飘飘荡荡离开你的身体才对,可是我也没有见到你的袈裟飞走啊;而且你看,我现在在众人中说法,我的法衣很安静地下垂着,那我的法衣上的风,到哪里去了? 而且在我的法衣中,也不可能有藏着微风的地方存在啊! 因此说,微风来自于袈裟的说法,并不正确。 ”“如果说微风来自于虚空,那么当你的衣服没有任何动静的时候,怎么不见微风的吹动呢? 因为虚空一直都存在着,那么这个微风也应当一直存在并且吹动着才对啊! 如果这个时候并没有微风吹动,那是不是说这个时候虚空灭绝了、不存在了? 而且,我们可以看见风停止,风消失的情形,但是我们又怎么能够看到虚空灭绝、消失的样子呢? 还有,如果能够出生和消亡的话,又怎么可能称得上是虚空呢? 既然已经知道那是虚空,又怎么能够产生风出来呢? 因此说,风是从虚空中产生的,也不正确。 ”“那微风是不是从颜面上产生的呢? 那么既然从那个人的颜面上产生,微风也就应当能够吹拂到你才对,可是是你自己在整理衣服,为什么微风会倒过来吹到你自己呢? 所以说,微风也不可能来自于颜面。 ”“阿难,你再好好地观察观察,整理衣服的动作,是你自己做出的,那个被风吹拂到的颜面,是别人的,虚空一直毫无动静地存在着,虚空本身没有任何的流动,那么这个微风,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呢? 风和虚空,本来的性质就完全隔阂,根本就谈不到和合与不合和,更加不可能这个风,是自己跑出来的! ”“到这个时候,阿难,你还是不明白,在所谓的你的真心、如来藏当中,本性当中,所幻变出来的风相,其本质还是空性,本来幻变出来的虚空性,其本质也脱离不了风相,不论风相空相,这个如来藏,这个菩提真心,却永远都是清净的,原始的,本来的,从来都是遍布了整个法界的。 ”“就好像你阿难一个人,轻轻地动一下衣服,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微风,而这个微风,自然在整个法界中遍布,自然在整个世界中出现,你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可以明确指出来的这个微风存在的范围和场所。 ”“这个如来藏,这个菩提真心,因所有众生的妄心,应所有众生的虚妄认知能力,遵循着所有众生的虚妄业力而出现,在不明白本来真心的时候,就被错误地当成了因缘所生,或者自然存在。 所有的这些错误,其实全部都是众生自己虚妄的心意识,胡乱进行分别判断而产生的,其实所有的这些认知,全部都是假立的名词而已,并不具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我们再一次用现代科学的概念来分析一下风大:所谓的风大,其实也就是物质的位置变化和能量的传递所引起的表现而已,佛经上说的“动转即风”,这一点和现代科学毫无异议。 那也就是说,只要物质的位置发生改变,就自然能够形成风(前提是在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某些特性的情况下,可能单凭物质位置的变化,还难以形成风呢),物质越大,变动的速度越高,这个风也就表现得越大,比如说袈裟的衣角飘动一下,会出现微微的风,而当高速列车经过的时候,这个风甚至可以把靠的太近的人,吸卷到车轮下! 我们人的胸廓的收缩和舒张的活动,就形成了我们的人体的风——呼吸,等等。 而能量的传递,就比如说火焰的周围,随着火焰能量在空气中的上扬,一定会形成风,而在风的帮助下,火焰也会越来越猛烈,正所谓“风借火势,火助风威”。 只要提供燃烧的材料充足,不但火焰会越来越猛,风势也会越来越烈。 因此,风大,也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基本元素,也仅仅算得上是物质的能量化表现的一部分而已,和火大一样,和地大水大一样,全部都仅仅是假立的名词而已,根本不能当真。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很清楚地知道了,原来我们认为的四大种,也还是幻相,但同时也没有超脱本来清净菩提本心的本质。 我们既不能执著四大种成为实有,也不能完全认定四大种无用。 本性空而任运显现,任显现而本体空,轮回虚妄性涅槃,涅槃无妨轮回现,空显本来皆假立,轮涅亦从未实有。 就是这样的意思了吧! 所以,站在四大名相的层面上,我们说四大种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因此我们就可以从任何一个事物当中去发现四大种的同时存在:比如说:如植物的枝干是坚性的地大;体内的水分是湿性的水大;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以发育是暖性的火大;吸收碳气吐出氧气是动性的风大。 如再以星球为例,星球表面的山石大地,是坚性的地大;掘地得泉,是湿性的水大;其内部的岩浆,是暖性的火大;星球与星球间互相吸引是动性的风大。 又比如《入胎经》中说:“羯赖蓝时,若有地界无水界者,其性干燥,则应分散;既不分散,故知定有水界能摄。 若有水界,无地界者,其性融释,则应流泒;既不流泒,故知定有地界能持。 若有水界,无火界者,其性润湿,则应朽败;既不朽败,故知定有火界能熟。 若有火界,无风界者,其性则应无增长义;既渐增长,故知定有风界动摇。 ”虽然,站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知道每一个事物,都具有坚固、湿润、暖热、动转这四大的特性,但是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里,每一个具体的事物的四大表现,却不是均衡的,而是各有偏重的。 比如大地,更多表现为坚固能持性;大海,更多表现为流动湿润性;火焰,基本上表现了暖热性;而龙卷风,则很好地体现了动转性,每一个事物的其他大种特性,则需要一定的条件变化后,才能表现的明显一些。 发布时间:2024-08-25 11:36:2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5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