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第三讲 四护卫禅以及指导温习 内容: 我希望你们能正确了解禅修方法,因此在禅修前,了解一些有关禅修准备事项很重要。 巴利文经典中提到了这些准备事项,并给出了一些重要的观想方法。 第一是礼敬佛、法、僧,并受八戒。 我昨天已经说了,持戒是每个禅修者禅修的基本要求,不管是修舍摩他还是修威巴萨那。 在受八戒之后,如果曾经言语冒犯了一位圣者,或是一位已经证得道智或果智的任何层次觉悟的圣人,你应向他忏悔。 你必须当面请求忏悔。 如果那个人不在,你应向老师忏悔,或应向自己忏悔。 这样,不管你曾经无意中对这位圣者做了什么,它不会再障碍你禅修进步,特别是不会障碍你证悟。 之后,你必须把你自己完全交给佛陀。 如果这样做,在禅修中就不会有任何不快或可怕的幻觉,或者如果这样做,就不会受此幻觉的影响。 由于你已把自己完全交给了佛陀,幻觉一观就消失。 其它的准备事项是,你必须听从老师的指导,这样老师就可以指导你,或坦诚地教你,并当你修行错误时,纠正你的错误。 如果你不听从老师的指导,老师也许不会坦诚地教你,并当你修行错误时,不会帮你纠正错误。 有四种护卫禅。 在开始威巴萨那禅修前修行这四种护卫禅,对修行进步有很大帮助。 四种护卫禅是:第一是佛随念,忆念佛陀的功德;第二是慈心禅,对所有的众生发慈心;第三是不净观,观想身体的不净;第四是死随念,观想死亡。 在忆念佛陀的功德时,必须忆念佛陀的九个重要的功德,即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明行俱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 这里,阿罗汉指值得恭敬的人。 佛陀值得我们恭敬,因为他完全断除了所有烦恼,他的心是完全清净的。 忆念阿罗汉的功德也能激励你在禅修中取得进步。 第二个功德是正等正觉者。 正等正觉者意思是佛陀是完全由自己而证悟。 没有老师教他觉悟。 他没有从其他老师那里学到任何发现真理、净化心灵以及去除所有烦恼的方法。 在他觉悟之前,他从当时两位伟大的老师那里学习舍摩他禅。 他从第一位老师那里学习舍摩他禅,证得了七个层次的禅定。 但是,他并不能发现真理,因为这只是禅定,不能透视现象。 跟第二位老师学习之后,他证得了所有八个层次的禅定。 但此时,他也不能发现真理,不能觉悟,因为这只是禅定,不能透视现象。 之后,他认识到禅定不是能让他发现真理或离苦的法。 于是他离开了两位老师,来到优楼频罗森林,在那里修苦行六年。 但是,这种修行也是错误的,他没有任何收获。 然后,他去到了菩提迦叶,坐在了一颗菩提树下。 首先,修行舍摩他,证得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禅。 然后客观地观察在身心中生起的任何现象。 这就是威巴萨那,只有在那时,他才透视到身心的三共性,即无常、苦和无我或无灵魂。 最后,他断除了所有的烦恼,证得了觉悟。 因此,佛陀是完全由自己证悟的,没有从其他老师那里得到任何帮助或教导。 这就叫做正等正觉者。 通过忆念这些功德,就能证得一定程度的定。 你会受到激励,热忱地、诚恳地继续禅修。 佛随念,观想佛陀的功德,也能够保护你在禅修期间免于任何疾病或危险。 第二个护卫禅是慈心禅。 我想你们已经很好地修习了慈心禅,就是祝福所有的众生快乐、安详,观想他们的利益。 你可以在心里默念这些句子:愿所有的众生快乐、安详! 愿所有的众生没有仇敌! 愿所有的众生没有疾病和危险! 愿所有的众生都没有身心的痛苦! 就这样培育慈心。 这也是护卫禅之一。 第三个护卫禅是不净观。 你必须观想你的身体,想身体里面所有的不净,如血、脓、小便、大便、小肠、胃、痰,等等。 观想身体令人厌恶的性质,有利于去除对身体的执著。 如果你看不到身体不净,你就会担心在禅修中精进用功会有不好的后果,并会这样思维:如果我尽最大努力在修行,可能会得病或变得虚弱,等等。 于是,由于执著身体,就不愿意努力禅修。 观想身体的不净能减少对身体的执著,从而就能够尽全力努力修行。 最后一个护卫禅是死随念。 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亡,但没有人会想到他在今晚或明天,后天,或这个月,或下个月会死亡。 人们以为他们将能活至少十年或二十年左右,但是死亡紧随所有的众生。 在任何时候,人都会死亡。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说:你们应该观想死亡,它会在任何时刻来临。 当在观想死亡时,你应思维佛陀所说的话:死亡是必然的。 死亡是突然的。 生命是无常的。 生命是不确定的。 因此,我会在任何时刻死亡。 这样,如果观想死亡,就会有修行的紧迫感,证得任何层次的觉悟,或至少任何层次的观智。 因此,这也是护卫禅之一。 总之,有四种护卫禅:佛随念、慈心禅、不净观和死随念。 在开始威巴萨那禅修之前,每天清晨应修习这四种护卫禅,每个修两分钟。 然后,修慈心禅大约十或十五分钟,这对观禅非常有帮助。 在修习慈心禅时,心会变得很容易专注在目标上,感到平静、安详、轻安。 应该在修完护卫禅之后开始修观禅。 在修行慈心禅之后,再修观禅,观禅会非常好。 有时心不愿禅修,或感到懒散,不想禅修。 有时会有很多的担忧或掉举,你无法观察它们,或通过观察来克服它们。 在此情况下,你应修慈心禅一坐或两坐。 心会慢慢地专注在修慈心的目标上,会感到平静、安详、轻安,于是继续修观禅。 慈心禅具有这些利益,它对修观禅很有效。 愿你们能正确了解这四种护卫禅以及威巴萨那禅的修行方法,勇猛精进,证得苦的止息! 下面的内容摘自恰宓西亚多(阿辛迦那卡毗旺沙)的书《威巴萨那禅修指南》。 在西亚多开始讲四种护卫禅之前,禅修者大声朗读这些内容。 威巴萨那禅修指导温习威巴萨那是一个组合词,由威和巴萨那组成。 威的意思是多样的,即三共性(无常、苦、无我),巴萨那的意思是通过觉知身心而获得的正确了解或认识。 因此,威巴萨那的意思是正确了解或透视身心的三共性。 1、标记标记的作用是将注意力导向身心现象,以便能正确了解它们的真实本质。 威巴萨那的指导原则就是客观地观察当下生起的任何现象。 通过观察当下,就活在当下。 客观地觉知任何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 不思考,不回忆,不分析,只是用直接的、纯粹的注意力客观地观察它。 这是一种对身心现象不反应或不判断的觉知方法。 当正念变得持续稳定时,会非常有力和具有穿透力,但应用标记来加强正念。 专注、准确地观察任何目标。 肤浅的观察会导致心更加散乱。 当定力弱时,会有遗漏观察的倾向,可以用标记来检查是否有这个倾向。 构成标记的实际用词并不重要,但在刚开始时,标记是有帮助的。 请坚持使用标记,直到观察变得很顺畅。 只有当标记变得麻烦时,才舍弃标记。 禅修者运用正念,将探索的心态带到修行中,将会理解威巴萨那禅修的目的。 这种探索的心态能够引导他发现身心过程的真实本质。 2、坐禅在准备静坐之前,身心完全放松。 将身体保持在平衡的姿势。 在静坐期间不要突然或没有正念地改变姿势。 如果想要移动身体,在移动之前观移动的动机。 为了使修行平衡,在每次静坐之前应先行禅一小时。 当从行禅切换到坐禅,或从坐禅切换到行禅,要小心保持正念和定力持续不中断。 刚开始练习静坐时,先将注意力放在由腹部上下移动而产生的感受上。 随着移动同步作标记,根据这些感受的实际体验,重复上、上, 下、下。 当腹部的移动变得稳定、清晰时,增加观察的目标。 如果移动复杂,只是用一般的方式观察。 如果在腹部的上升和下降之间有间隙,插入观坐和/或触(观坐是觉知风大的支撑性质)。 不要用力或深呼吸而扰乱自然的呼吸。 这样会导致疲倦。 呼吸应正常。 当次要目标,如声音、想或感受变得更明显时,观听到、听到,想、想,感受、感受,等等。 刚开始不容易观察这么多的目标,但随着正念逐渐增强,就可以观察很多目标。 当次要目标消失后,回到主要目标,观腹部的上下移动。 尽管禅修者被教导在开始时观腹部的上下移动,但他/她不应执著此教导,腹部的上下移动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它只是威巴萨那禅修很多个目标之一。 觉知腹部移动能够直接体验到风大,即风大的自性:移动、振动和支持。 此时,禅修者就能正确知道风大的真实本质,从而去除我的邪见。 3、行禅要认真行禅,行禅时也有可能证得最高的觉悟(阿罗汉果位)。 开始行禅时,将注意力放在脚上。 当你用锐利的注意力跟着脚的移动时,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脚步。 在行禅迈步时,心里默念左,右。 眼睛半闭,视线固定在前方地面两米远处。 在行禅过程中不要看脚,否则会分心。 心应专注在脚的移动上。 头不要太低,否则会很快在身体内造成压力和紧绷。 逐渐增加被观察的目标,即逐渐增加被观察的脚步的步骤。 开始行禅时,只观一个步骤,即左,右,约十分钟。 然后观三个步骤:提、推、落。 然后,再增加观察目标,观动机、提、推、落、触、压。 请注意:在一个小时的行禅过程中,心肯定要跑掉多次,因此,在行禅时不要东张西望。 你已经看了很多年,而且还有很多年可以到处看。 如果你在禅修期间东张西望,定力就会中断。 好动的眼睛对禅修者来说是个难题,因此,要非常有正念地观想看的心。 要使禅修有效果,建议每天至少练习六个小时行禅,六个小时坐禅。 4、日常活动的正念对日常活动的觉知是禅修者的生命。 一旦禅修者遗漏观察日常活动中的一举一动,禅修者就失去了生命,即已不是禅修者,因为他已经没有正念、定力和智慧。 通过在一整天的修行中对每个活动保持稳定的、不中断的觉知,念根会变得强而有力。 持续的正念产生深度的定,只有通过深度的定,禅修者才能透视身心现象的本质,从而达到苦的止息。 如果遗漏观察日常活动,就会产生很宽的失念的间隙。 需要连续地观察,保持觉知从一个当下到下一个当下。 以此方式修行,每天都会有很多新发现。 在禅修期间,所有你需要做的只是保持正念。 没有必要匆忙。 马哈希大师将禅修者比喻成一个虚弱的病人,只是做些必要的动作,而且动作非常缓慢。 极其缓慢地做事情,有助于使心专注。 如果想要禅修进步,必须习惯于放慢。 当一个风扇转得很快的时候,看不清它本来的样子,但当它转动变慢时,就能看到它本来的样子,即看到一片扇叶接一片扇叶在移动。 因此,要相当慢,从而能清晰地看到身心现象的本来样子。 当你身处忙碌的人群中时,不要在意周围的环境,而是有精神地观察自己的身心活动。 说话是阻碍观智进步的很大的危害。 五分钟的说话就会摧毁一整天的定力。 5、疼痛和耐心痛是禅修者的朋友。 不要逃避痛,它能引导你至涅槃。 痛不会通知你它何时到来。 痛也许不消失,但当痛真的消失之后,你也许会因失去了朋友而痛哭。 观察痛,不是期待痛消失,而是透视痛的真实本质。 痛是开启涅槃大门的钥匙。 当定力很好时,痛就不是问题。 痛只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如果专注地观痛,心就会安止在痛的感受上,从而发现痛的真实本质。 当痛出现时,直接观痛。 只有当痛变得无法忍受且持续时间很长时,才忽略痛。 持续的正念产生深度的定力,这种深度的定力可以克服痛。 如果在行禅时产生很强的痛,停下来观痛。 对任何刺激心的现象要保持耐心。 不要作出反应,客观地观察它。 耐心引导我们至涅槃,急躁会使我们下地狱。 6、观心理状态当观心理状态时,要快速、有精神、准确,这样,观察的心就持续、有力。 妄想会自己停止。 如果你不能观妄想,当你尝试使心专注时,你已经失败了。 如果你的心爱打妄想,这表明你没有真正地、有足够精神地去观妄想。 必须要具有观妄想的能力。 如果觉知到妄想的内容,妄想会继续。 如果只是觉知到妄想本身,妄想就会消失。 不要执著于思维和理论。 禅修超越时空,因此,不要局限在思维和理论。 随着定力加深,智慧会生起,而逻辑和哲学思维只在定力浅时产生。 通过付出更多的精进可以克服昏沉。 有力地标记动作是有帮助的,很有精神地标记昏沉。 如果纵容懒惰,就会处于半睡状态。 实际上,观察的力量一直有,问题是你不愿观。 心态非常重要,不要悲观。 乐观的人为自己提供良好的机缘,在每个处境都很顺利,很少有分心。 7、禅修者小参指南所有禅修者每天向禅修老师汇报。 他们报告在那天的禅修中观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 老师会帮助纠正错误,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并鼓励禅修者继续进步。 要缓慢地、有正念地进入小参室,走到老师前面。 然后缓慢地、有正念地坐下,向老师磕头行礼,等轮到你时向老师汇报。 当和老师说话时,双手合掌当胸,以表示对老师的尊敬。 报告禅修的三个方面:行禅坐禅生活禅报告要简明扼要,只报告实际的、亲身的、直接的经验。 在威巴萨那禅修中,没有空间、没有必要去分析、推理、回忆或思维禅修中的经验。 分析或推理是威巴萨那禅修进步的很大危害和绊脚石。 坐禅:你主要的目标是什么? (上-下,或坐-触)你是怎么观察的? 你是怎么体验的? 你坐多久? 观到了什么其他的目标(妄想、感情、痛、声音、身体的感受等等),如何体验它们? 有没有任何问题或困难? 行禅:你是怎么观脚步的,分几个步骤? (左-右,提-推-落,提-推-落-触,提-推-落-触-压)能看清动机吗? 是如何体验脚的移动的? 观到了什么其他的目标(妄想、感情、痛、声音、身体的感受等等),如何体验它们? 有没有任何问题或困难? 日常活动:你能观到一整天中所有的移动吗? (动机和移动)你能观到哪些动作? 你能越来越慢吗? 吃饭时有没有正念? 在你房间里和浴室里有没有正念? 更换场地时有没有正念? 在日常活动中有什么体验? 汇报你所有的体验,不要等老师给你下评论。 一般在汇报结束时,老师给一些评论。 如果被询问任何问题,要直接回答,不要说无关的事情。 仔细聆听老师给予的所有的指导,并认真地遵从这些指导。 如果有任何疑问,向老师请教。 许多禅修者发现在每次禅修之后立即做一个简短的笔记很有帮助,但是不应只为了在禅修时记住体验而做笔记,因为这会干扰定力。 如果体验真的很重要,会自然记住。 发布时间:2024-08-25 12:34:0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5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