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姜李达摩达罗:从少做起 两种护卫禅 内容: 两种护卫禅Two Guardian Meditations1956年8月11日你坐着禅定时,要始终观察两个因素: (1)身,那是心的居处。 (2)心,那是决定善恶的因素。 心这个因素,极其善变、快变。 它喜欢溜出去寻找各种各样无意义的事,找那些只会带来麻烦的事。 一下跑这里、一下跑那里,带回来不同种类的苦。 那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它善变、快变: 很容易分神,难以看管。 既然我们的心如此善变、快变,佛陀必须寻找一个办法,让我们把这个弱点转成优点。 他教导我们藉关注色身培养定力。 换句话说,他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色身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上,那就是呼吸。 正是呼吸助我们在全身各处获得舒适与自在。 是呼吸维持色身的存活。 我们的一切感官门户──眼、耳、鼻、舌、身、心,有赖于呼吸制造各种觉受,这些门户把接受到的外界印象,藉这类觉受,带入并影响着色身。 比方说,眼的功能是接受形色,让我们看。 耳的功能是接受声音,让我们听。 鼻的功能是接受气息,让我们嗅。 舌的功能是接受味觉,让我们尝。 身的功能是接受触感,让我们碰。 心的功能是接受从其它五感进来的印象。 因此,我们禅定时,必须把所有感官门户关闭起来。 眼,我们闭上: 不必去看好看、难看的景色。 耳,我们闭上: 不听那些不必要的、即听了无益的声音。 应该只听那些劝我们做善事的话。 鼻是生命必须的,如果我们没有鼻腔作为呼吸道,色身其它部分会出毛病,所以我们打开这一部分。 口,我们闭上。 身体,我们保持同一个姿势,就象现在这样盘腿坐者。 我们必须始终关闭这些感官门户,除了修习禅定,不用眼、耳、鼻、舍、身、心做其它活动。 我们驾驭心,让它只做一件事: 呆在家里、即色身内部,门窗一律关上。 心也就是心元素或者意界。 心在本质上比风还要快,来回、上下流动,从来不停。 因此我们必须把念住带进心里,把这个弱点转成优点。 这便称为以禅定培养心智[bhavana]。 我们专注于呼吸,并且忆念佛陀的品德。 开始时我们只想着哺哆这个词忆念佛陀。 我们尚不需要分析它的意义。 哺哆是念住的名称。 意思是,有觉知、清醒。 但是如果我们只想哺哆,那还不具备培养心智定力的所有因素。 我们想着这个词时,必须稳定它、调整它,使它与呼吸的频率一致。 呼吸适中,不太长、不太快,无论怎样,要自然。 接着,我们随着呼吸,来来回回想着哺哆,调整我们的想法,使它与呼吸融合起来。 那时才可以说,我们具备了禅定的所有因素。 这就称为忆念佛陀,我们以一个简化的词,观想佛陀的品德,以呼吸为聚焦点,以念住掌管禅思。 当念住与呼吸、觉知这般融为一体时,我们的各种感觉会平缓、安静下来。 心会一点一点地越来越安静。 这就称确立起第一种护卫禅──以忆念佛陀作为修持之道。 这样的忆念会给佛弟子带来各种各样的果报。 同时,它把我们引向念住与警觉,这些因素辅助心智确立起善德。 第二种护卫禅是慈心。 慈心这个词──metta,来自mitta,即朋友。 作为一种素养,它的意思是,爱心、善意、熟悉、亲密。 我们使心充满善意时,便避开了敌对与恶意。 换句话说,我们应当提醒自己,要一直与朋友在一起。 不要出去漫游。 不要让朋友陷于困境。 这里的朋友便是色身。 因为身与心必须始终相互依赖。 色身必须依赖心。 心必须依赖色身。 人们作朋友时,必然相互有爱心、有良好祝愿、相互支持、愿意随时相助。 他们不会抛弃对方。 因此,告诉你自己,入息时,你要跟着呼吸。 巴利文里,呼吸称为色身造作[kaya-sankhara,身行],因为是它造作了色身,使色身活着。 好比一家子人有厨子做饭,全家吃饱快活。 如果厨子出问题,那一家会混乱骚动起来。 如果色身的厨师──即呼吸,变得不正常,色身其它成员──地、水、风、火,都会受苦、陷于混乱。 因此我们可以说,呼吸是照顾色身一切元素的元素。 比方说,我们吸气入肺。 它在那里清洗肺血,输送到心脏。 心脏的功能是把血输送出去滋养全身,血液与呼吸能量得以正常流动。 如果呼吸不佳,肺也不会完全健康。 心脏也不会健康。 输出的血也不会好,结果色身各部分都受不良影响。 这就称为色身元素有杂染。 如果心对色身真有善意,就得照顾体内呼吸,使它工作正常。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照顾我们的厨子,确保她不肮脏、懒惰、麻木。 否则她可能下毒害死我们,或者污染食物使我们生病。 因此我们随着呼吸,带入佛陀的品质,便是在确保厨子有清洁纯净的习惯。 伴随着哺哆的呼吸,称为乐呼吸[sukka],或者说是清洁、清晰的呼吸。 房主这般清洁、谨慎,厨子也得清洁、谨慎。 所有雇员也必然洁净。 换句话说,我们有念住时,进入色身的呼吸会是纯净的呼吸。 它到达心脏时,会清洁心脏里的血液,使它也纯净起来。 当心脏输出这样纯净的血液去滋养色身时,色身也会净化。 那样心会有健康感。 换句话说,心好,血液里的营养好。 当这样的好血液送出去滋养经络时,身体功能良好。 不会有疲劳与疼痛。 这是因为我们对呼吸善加调整,可以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与疼痛。 当清净的呼吸传遍每一处血管时,原来那里存在的不良因素会给驱散。 不曾出现的,不会出现。 这样有助于色身保持平衡与正常。 呼吸健康、心智健康时,体内的火元素不会太旺。 如果呼吸不对头,或者如果它太热,于是火元素失去平衡。 太热时,血液粘稠,停滞在毛细血管,使我们打磕睡、头痛。 太冷时,使我们哆嗦、发烧。 因此,呼吸比体内任何其它元素更重要。 它协助火元素,火元素蒸发水元素。 体内的水元素分两类:一部分会变硬,变成地,一部分本质上保持液态。 呼吸功能正常时,一切其它元素功能正常,色身有休憩感、自在感。 这就称为对自己有慈心。 心守着呼吸,呼吸守着色身,色身守着心。 它们相互不离弃。 它们友爱、亲密、和谐,是好友。 人们处在一起,相互之间会亲密、熟悉起来。 如果他们不在一起,便不熟悉。 不熟悉时,便不了解对方。 当人们交朋友、熟悉起来时,会相互信赖,把自己的秘密不加隐瞒地告诉对方。 同样地,当我们与色身成为好友,相互熟悉起来时,会了解色身的一切秘密。 比方说,我们会了解是什么旧业导致色身重生为现在这般形态──我们前世怎样,做过什么好事坏事,导致色身这样那样。 我们会了解色身的四元素怎样工作。 我们会了解事物怎样在眼、耳、鼻、舌、身、意的根门上升起、消逝。 我们会了解与色身相关的各种事件的秘密,因为它必然会向我们多方揭示真相,好比我们打开了菜盘上的盖子,便可以看见盘里的菜是什么。 等到我们这般地了悟色身内部事件的运作时,便称为明[vijja]。 这样的明来自于心的寂止。 当身与心同时寂止下来时,它们相互传递知识。 好比人一样: 如果我们对人友善,他们也会对我们友善。 如果我们对他们有敌意,他们也对我们有敌意。 同样地,身对心友好时,心也必然对身友好。 换句话说,它可以帮助色身各部分。 它可以使色身安适如意。 举例说,如果有痛感、疲劳感,我们可以聚集全副心力使那个感觉消失,一念之下,那个痛感、疲劳感也许会彻底消失。 曾经相互帮助的人,会一直相互帮助。 如果我们帮助他们,他们也必然帮助我们。 这样做的能力,来自于心,它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发号施令。 我们以意念之力使朋友健康时,朋友们都会健康起来。 举例来说,我们想着净化呼吸时,呼吸会促进火元素。 火元素促进水元素。 水元素促进地元素。 当所有元素这般相互协助时,会平衡起来,有益色身,于是身体会健康起来。 至于心,它变得清凉、宁静。 任何走近它的人,也会感受到一些宁静。 好比深山里的凉意: 过路人会得到清凉,尽管大山并不刻意朝他们泼水来显示这一点。 我们在这里一直讲的与色身有关。 对心来说,它清净时,果报更大。 我们想用清净的心力时,它流动起来比空中闪电还要快,它可以传到全世界。 任何人想伤害我们,根本近不了身,因为清净、强大的心流有力量抵制各种危险。 以佛陀为例子,没有人能杀他。 想杀他的人,一旦走近他,会把他看成敬爱的父亲。 受佛陀心流影响的人们,会放弃恶习,变成好人; 他们放下暴力与恶意,变得温和、适度。 例如盎掘摩罗: 他如果不听佛陀的话,会给大地吞没。 可是他却能这样想:佛陀不肯杀我。 我也不愿杀任何人了。 他当即放下凶器,永远不再杀人,出家成了佛陀的一位圣弟子。 因此同样地,我们应当随着每一次出息入息,观想佛、法、僧的品质。 我们这样留驻于法界,就好比在听佛陀本人讲话。 我们始终观想佛、法、僧的品德时,即使是在同样领域里一次次重复,有什么不对呢? 实际上,我们这样来回使用寻想[vitakka]与评估[vicara]的力量时,得到是正面的果报 :有一种满足感传遍色身各处。 心有满足、明亮感。 内心有绽放、充足感,或者说有喜感[piti],它来自于善愿。 心这般得到满足,便有自在,好比我们饱餐了一顿。 心满足了,它的朋友色身,也必定得到满足、休憩。 我们的身与心会同时自在,好比看见儿孙吃饱睡足。 这就称为乐感[sukha]。 当我们看见,有东西给儿孙带来愉快,就得继续对它保持专注,就这样达到一心[ekaggatarammana],进入寂止,排除了一切干扰与危险。 发布时间:2024-08-26 14:52:1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