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二】 内容: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八【二】阿难。 是善男子。 欲爱干枯。 根境不偶。 现前残质。 不复续生。 执心虚明。 纯是智慧。 慧性明圆。 蓥十方界。 干有其慧。 名干慧地。 欲习初干。 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即以此心。 中中流入。 圆妙开敷。 从真妙圆。 重发真妙。 妙信常住。 一切妄想灭尽无余。 中道纯真。 名信心住。 真信明了。 一切圆通。 阴处界三不能为碍。 如是乃至过去未来。 无数劫中。 舍身受身一切习气。 皆现在前。 是善男子。 皆能忆念。 得无遗忘。 名念心住。 妙圆纯真。 真精发化。 无始习气通一精明。 唯以精明进趣真净。 名精进心。 心精现前。 纯以智慧。 名慧心住。 执持智明。 周遍寂湛。 寂妙常凝。 名定心住。 定光发明。 明性深入。 唯进无退。 名不退心。 心进安然保持不失。 十方如来气分交接。 名护法心。 觉明保持。 能以妙力。 回佛慈光。 向佛安住。 犹如双镜。 光明相对。 其中妙影重重相入。 名回向心。 心光密回。 获佛常凝无上妙净。 安住无为。 得无遗失。 名戒心住。 住戒自在。 能游十方。 所去随愿。 名愿心住。 阿难,这样的善男子,欲爱之心已然干枯,六根不生对境,浮现于前的那些残缺不纯的东西,已然不再继续生发。 此时,心中虚空明净,生出纯粹精妙的智慧,慧性明朗圆融,透莹照彻了十方世界。 这时的智慧仍是枯慧,叫做干慧地。 要想修习佛法,初初到达这干慧地境界时,还没有能够与相继不绝如流水的如来法相接应起来,那么,就应当以这修习之心中不断流出如来法水浇灌枯慧之地,从而便能圆妙开启展衍,跟从真正妙圆本心,重新生发真妙,真妙信心便能常住不失,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从而能够持道不偏,守持住真正纯净的彿法,这叫做信心住。 真妙信心明朗了然,一切便趋圆通,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便都不能阻碍妙心的流行,这样乃至过去、未来无数的劫世中,不论是舍身、受身,还是一切的积习烦恼都显现在前,这样的善男子,在此真妙心中都能够忆念起一切过去未来之事而没有遗忘,这叫做念心住。 心地妙圆纯真,本真精神发化流行,无始久远以来的积习烦恼,都圆通精明,以此精明心而能进趋真妙净明,这叫做精进心。 心体精见微觉显现于前,纯然只是智慧,这叫做慧心住。 执持智慧的妙明心,盈遍十方,湛然寂静,如此寂静妙明常凝不动,这叫做定心住。 寂定之中智光发明,如此明性深入广远,只有精进而无退缩,这叫做不退心。 心能精进而安然不乱,保持著固守而不失落,同十方如来气氛交接,这叫做护法心。 觉见妙明,保持不失,能够以妙力回向佛的慈光,向著佛而安住不动,就像两面镜子,光明相对相接,其中的妙影,重重叠叠互相涉入,这叫做回向心。 心光频繁地回向,擭得佛常凝不动的无上妙明清净心,安住在无为之中,没有遗失,这叫做戒心住。 住在戒中,自自在在,能够畅游于十方世界,能够随愿而往,这叫做愿心住。 发布时间:2024-09-11 11:31:3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