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易明:禅茶文化:以平常心喝茶,可进入“茶禅一味” 内容: 茶与茶道,能作为领悟人生系一大苦聚集的理路,以和静怡真,以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之道,从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中体会生活的平凡、感悟宇宙的奥秘、人生的哲理。 从品茗的身心放松中,体悟到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 本文摘编自上海佛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易明的论文《茶、禅与茶禅一味境界刍议》。 当然,我们可以更将茶禅一味之说追索到大唐时代。 唐代轰动一时的禅宗公案赵州吃茶去,正是茶禅一味的早期表现。 《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条下有言: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 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阿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主应喏。 师曰:吃茶去。 赵州对三个不同者均以吃茶去作回答,正是反映了茶道与禅心的默契,其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分别,即谓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不论来过还是没来过,或者相识不相识,只要真心诚意以平常心在一起吃茶,就可进入茶禅一味、茶禅一体的境界。 而圜悟克勤禅师在其著作《圜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八中有示众曰:于一切时遇茶吃茶遇饭吃饭。 遇饭吃饭不知是饭。 遇茶吃茶不知是茶。 这是圜悟克勤禅师对于茶与禅之关系,所能找到的文献资料,与禅门之平常心是道,饥来吃饭,困来睡觉的禅理相吻合,是对随缘悟境的难得的甚深参悟。 但其中所渗透的禅茶一味的观念,却更有对机功效。 在禅境中以中国传统饮料茶为媒介,借茶性悟禅意,借禅理参茶道,可谓相得益彰。 对由圜悟克勤所开创,而却在日本茶道、禅学中被广为推崇的茶禅一味之境,可谓克勤禅师自己都未曾想到,此禅茶竟然成为两地禅学大师交流、民族文化相互理解、渗透的桥梁。 确实,茶与茶道,确实能作为领悟人生系一大苦聚集的理路,以和静怡真,以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之道,从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中体会生活的平凡、感悟宇宙的奥秘、人生的哲理。 从品茗的身心放松中,体悟到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 当代柏林寺住持、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海法师书就的茶之六度,颇得茶禅一味之三昧: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总之,以禅之悟,茶之雅的融合,消释众生之迷、之俗。 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 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 更有禅师将禅茶一味总结为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 发布时间:2024-09-12 13:18:3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