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法那么好,误解的人却那么多! 内容: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 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 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 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心灵自在的佛教,教人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佛教,如何落到这步尴尬境地? 中国社会对佛教的误解,竟是如此之深! 把佛教看成消极的,会说佛教提倡四大皆空。 这是误解佛教中空的含义。 佛教所谓的空,其实并非是空空如也的意思。 其一意思是指世上没有实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所谓的缘聚缘散。 这不是客观实相吗? 除非不愿意承认客观的人,才会说这是消极。 另外,佛教的空,其实,是含藏着有,所谓的真空妙有,大空大有、空有不二。 如同宇宙之空旷,才有星河之灿烂。 也犹如越谦虚的人才会学到越多的东西。 这样的空,不知道为何被理解为消极呢? 一些人因为生活的挫折,心灰意冷,于是想到逃避,想到了出家做和尚。 这于是又被看作佛教是消极的一个罪证。 你可以到山里到寺院里出家去图清净,但那并不是佛教的真正精神。 实际上,真正的出家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 出家的僧人担负着传承佛法、帮助天下人破除烦恼的责任。 成为和尚住进庙里,是因为可以心无旁骛地真参实悟,学到真本事了,最后是需要把佛法普及开来的。 就如同埋头做实验,实验成功之后是要用在现实生活造福百姓的。 出家的目的是要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决不是只求一己清净。 很多人学佛之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跟现实生活脱了节,这也是误解为消极的原因。 其实,学佛者是不应该脱离生活和本分的工作的。 所谓一切治生产业不离佛法,做好应该该做的事,是学佛的人最起码的条件。 也有许多佛教人士,因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精神,不努力学习新的知识。 通常看到学佛者,无论见到什么人,都是一口说了千百年的佛话,难怪要造成人们反感。 前一段有僧人学习MBA被当作新闻。 这反应着对佛教的误解。 僧人们学习现代社会的知识,应该是分内之事而不是另类。 比如有一些僧人建立博客跟人们交流佛教,这是完全应该的事,当然值得鼓励。 六祖慧能说:无边法门誓愿学,现代的各种知识,难道不就是僧人们该学的法门吗? 又有一些人说道,推崇佛教的国家都很落后。 那请看中国历史。 唐代佛教发达,正是兴盛朝代;宋代有深厚的禅的文化的底蕴,你看那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和谐富裕的气象。 又有人误认为,学佛就要吃素。 释迦牟尼从来没有说过学佛要吃素。 也不知为什么许多人一想到学佛,就把吃素联系在了一起。 吃素值得提倡,你尽可以吃素,可是那跟佛教的真正精神没有关联。 实际上,随着修习佛教的深入,因为身体的清净,的确会自动自愿地少吃荤多吃素,但那不是一种强迫而为。 又有说佛教跟科学研究有矛盾。 干脆就抬出爱因斯坦的话来解释吧。 他说: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所有误解中最大的误解,是认为学佛就是信佛,把释迦牟尼当作神而不是人来看。 常常一谈到佛,别人就都会问道:你信佛? 真正学佛者,贵在真参实悟。 未加求证就信的,并非真正的信。 你完全可以就这样去信,但这不是释迦牟尼倡导的精神。 释迦牟尼不知有多少次告诉跟着他学习的人,要独立求证不要盲从他。 他儿子罗猴罗不好好参学,说爸爸你保佑我不就行了吗? 释迦回答:吾尚不能自保,何能保汝? 意思是,我都不能保自己,怎么能保护你呢? 你自己好自为之,自求智慧解脱吧。 德国的尼采是了解佛教的精神,他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的实证的宗教。 释迦牟尼是一个大教育家,是一个心灵解放的导师,是一个觉悟的人,他不是神。 博大又精微的佛教被误解得太深,难以尽言。 有多少积非成是的东西,就需要多少的智慧来正本清源。 还原一个真正的佛教精神,需要多少慧眼,多少慧力,需要摈弃多少迷信,放下多少宗教情绪! 感 悟▼为何说世人难遇佛法,有大部分是因为纵然遇到佛法,也没有足够的正知正见,智慧去认识,理解佛法,是实为遗憾的事情。 末法时代,越来越少正见有德之士,越来越多妖魔鬼怪在造恶业,在此殷勤劝请诸位善友,切莫退失自己的初心,自己的发愿,精进修道,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以您的智慧方便,去度化身边的受苦众生,以报释迦牟尼世尊的无上慈恩。 发布时间:2024-09-19 10:43:5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