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十一】 内容: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十一】阿难。 汝今欲令见闻觉知。 远契如来常乐我净。 应当先择死生根本。 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 伏还元觉。 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 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如澄浊水。 贮于静器。 静深不动。 沙土自沈。 清水现前。 名为初伏客尘烦恼。 去泥纯水。 名为永断根本无明。 明相精纯。 一切变现。 不为烦恼。 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第二义者。 汝等必欲发菩提心。 于菩萨乘生大勇猛。 决定弃捐诸有为相。 应当审详烦恼根本。 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阿难,你想要让你的见闻觉知能够契合于如来的常、乐、我、净四种涅槃功德,就应当选择识生死的根本,依凭不生不灭圆湛妙性而建立,以此湛净妙性去旋转种种虚妄生灭,归返本觉,得获本真明觉的无生无灭的真性,这才叫做因地心。 以此为因地初心,然后方能圆成你的果地修证,这就像是澄清浊水,将其贮藏于静器之中,盛器长静不动,泥土灰沙等就会沉淀,清水就会现出。 这就叫做初伏客尘烦恼。 去掉泥土,澄纯清水,就叫永断根本无明,此时,认知了别是精纯无杂,其中一切变现出来的事物都不能成为烦恼阻碍,都能契合于涅槃清净妙德。 发觉菩提心二种决定不移的道理中第二个是,你们决定发菩提心求取无上菩提,于菩萨乘中生出大无畏勇猛,决定舍弃种种有为相,就应当详审出烦恼的根本,本是从无始中来,因业力的发动而滋长生发。 并且,还要详审是谁在造作,谁死领受。 阿难。 汝修菩提。 若不审观烦恼根本。 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 处尚不知。 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阿难。 汝观世间解结之人。 不见所结。 云何知解。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 何以故。 空无形相。 无结解故。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 及与身心。 六为贼媒。 自劫家宝。 由此无始众生世界。 生缠缚故。 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阿难,修证菩提如果不能详细审视烦恼的根本,就不能知道虚妄根尘在哪里发生颠倒。 不知道颠倒处,怎么去降伏它呢? 又怎么去求取如来果位呢? 阿难,你看世间的人在解结,但又不知道结在哪里,怎么知道如何去解开它呢? 但当你欲解结时,你不知虚空已经被你肢解分裂了。 为什么呢? 因为虚空并无形相,本来就无结可解。 如果虚空被肢解,这就无异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攀缘知见等、都是窃贼的作为,都在盗窃自己的宝藏。 由此无始以来众生世界就生出种种缠绕束缚,沉沦于器物世界而不能自拔。 阿难。 云何名为众生世界。 世为迁流。 界为方位。 汝今当知东。 西。 南。 北。 东南。 西南。 东北。 西北。 上。 下。 为界。 过去。 未来。 现在。 为世。 方位有十。 流数有三。 一切众生织妄相成。 身中贸迁。 世界相涉。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 定位可明。 世间只目东西南北。 上下无位。 中无定方。 四数必明。 与世相涉。 三四四三。 宛转十二。 流变三叠。 一十百千。 总括始终。 六根之中。 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阿难,什么是众生世界? 世对时间而言,就是迁流辗转,界对空间而书,就是方位界限,你应当知道,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 方位有十个,世数有三个,一切众生的妄乱交织,就在这当中贸然迁流、与世和界相互牵涉。 虽然设立了十个方位界别,并且各自定位分明,但是世间只看到东、西、南、北、上和下没有定位,这是因为中间方位难以定位。 东、西、南、北这四个数是分明的、将它与世的数相乘,那么,就得到了一十二这个数,再将一十二这个数与流变的世数作三次重叠计算,就有了无计数量来总括这个世界。 发布时间:2024-09-20 09:56:4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