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妙音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眷属,来到娑婆世界灵鹫山(宣化上人) 内容: 妙音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眷属,来到娑婆世界灵鹫山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 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华,百千天乐,不鼓自鸣。 ”“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在多宝如来说完这话之后,妙音菩萨就在东方净光庄严世界隐没。 没,就是隐没、没有了。 他怎么样呢? “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他带领着八万四千的菩萨眷属,大家就一起起行,来到这个娑婆世界来旅行了。 这一个旅行,比我们总统带着四百多人还要多! 他带着八万四千菩萨眷属一齐来了。 “所经诸国,六种震动”:他们在虚空中,也不是用飞机,用神通就来了;所经过的诸国土,怎么样啊? 这真是惊天动地! 这大地都有六种震动,就是震、吼、击、动、涌、起,有这六种的形象和声音。 “皆悉雨于七宝莲华”:他们从什么地方经过,在天上都雨下七宝莲华。 “百千天乐,不鼓自鸣”:你看,他们在虚空中这一走,由净光庄严世界来到娑婆世界,所经过的诸国土,在虚空中,又有百千种天上的音乐,也没有人去鼓动它,自己就奏起音乐了;鼓动,就是来奏乐。 “是菩萨目如广大青莲华叶,正使和合百千万月,其面貌端正,复过于此。 身真金色,无量百千功德庄严,威德炽盛,光明照曜,诸相具足,如那罗延坚固之身。 入七宝台,上升虚空,去地七多罗树,诸菩萨众恭敬围绕,而来诣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 ”“是菩萨目如广大青莲华叶”:这位妙音菩萨他的眼睛,好像很广大的青莲华叶子似的。 “正使和合百千万月,其面貌端正,复过于此”:正当使百千万月来合到一起;他的面貌,比这个百千万个满月来合到一起,还更加光明、更加美满。 “身真金色,无量百千功德庄严”:他的身是紫磨金色,有无量百千那么多的功德所庄严的身体。 “威德炽盛,光明照曜”:威,是威势。 谁看见他,自自然然生出一种恭敬心、敬畏心来,又怕,又还愿意亲近这一位菩萨;心里又恐惧,又舍不得离开他。 为什么? 他有威可畏、有德可敬,他又有德行,又有慈悲。 炽盛,就是很茂盛的。 他身上又有一种光明,照耀其他的世界。 “诸相具足,如那罗延坚固之身”:他五官端正,无论哪一相都具足圆满的,和佛差不多。 佛有八十种随形好,他没有八十,大约也有七十九了。 什么叫那罗延? 就是金刚力士;金刚力士是最坚固的,他的身体好像金刚那么坚固,不论是原子弹、氢气弹,怎么样子都没有法子毁坏他,他都不怕的。 “入七宝台,上升虚空,去地七多罗树”:妙音菩萨坐在七宝莲华台上,就向上升到虚空中,离地有七棵多罗树之高,大约有五丈多这么高。 “诸菩萨众恭敬围绕,而来诣此娑婆世界耆阇崛山”:所带的这八万四千菩萨众,都跟着他,恭恭敬敬地围绕着他,而来到这娑婆世界,到灵鹫山这地方。 “到已,下七宝台,以价值百千璎珞,持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而白佛言:世尊! 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 四大调和不? 世事可忍不? 众生易度不? 无多贪欲、瞋恚、愚痴、嫉妒、悭慢不? 无不孝父母,不敬沙门,邪见不善心,不摄五情不? 世尊! 众生能降伏诸魔怨不? 久灭度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不? 又问讯多宝如来:安隐少恼,堪忍久住不? ”“到已,下七宝台”:妙音菩萨到了灵鹫山之后,就从七宝莲华台下来。 “以价值百千璎珞,持至释迦牟尼佛所,头面礼足,奉上璎珞”:以最值钱的,价值有百千金子的璎珞、宝贝,拿到释迦牟尼佛这儿。 他五体投地,向佛顶礼,就拿璎珞来供养释迦牟尼佛。 “而白佛言”:对佛就说了。 “世尊! 净华宿王智佛问讯世尊”:释迦牟尼佛世尊! 我的师父净华宿王智佛,他使令我来问候世尊。 他替他师父来问候释迦牟尼佛,怎么说呢? “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世尊! 您没有病吧? 您没有烦恼吧? 您起来和在这儿住的时候,起居都很轻安吧? 很好吧? 您一切一切都很安乐吧? 行、住、坐、卧,都是很欢喜的吧? “四大调和不”:地、水、火、风这四大,您都没有什么毛病吧? 都很调和吧? 我们人若有病,这叫四大不调──地、水、火、风不均匀了。 或者火多了,就把水克了;或者风多了,就把土刮跑了;或者土多了,把水就挡住了。 所以这地、水、火、风,四大互相调和,就没有毛病了。 “世事可忍不”:对于这个世间上的事情,您还可以忍耐吗? “众生易度不”:所有的众生都容易度吧? “无多贪欲、瞋恚、愚痴、嫉妒、悭慢不”:这所有的众生,都大约没有很多的贪欲了吧? 都没有很多的瞋恚了吧? 也都没有很多的愚痴了吧? 都不贪了,也没有脾气,也不愚痴,都生出智慧来了吧? 也不嫉妒,也不悭贪了吧? 也不骄慢了吧? 是不是啊? 这一切众生现在都明白了,都背尘合觉了吧? 都很快觉悟了吧? “无不孝父母”:这所有的众生,都孝顺父母吧? 因为不孝顺父母,就不能修行;不能修行,就不能成佛。 你不孝顺父母,怎么会听佛法呢? 所以孝顺父母,这是最根本的道理。 我们人,切记不要和父母来作对;说是对父母越坏越好,那简直的是错误的! “不敬沙门”:沙门,就是出家人,这是梵语,此云“勤息”,所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一般人都应该恭敬沙门,你要不知道恭敬沙门,见着出家人,拿他当普通一个人一样,这是错误的。 沙门就是僧宝,这僧宝,你必须要恭敬;无论他修不修行,他是个僧宝,你都应该恭敬他。 你不要见出家人的过,说:“哦,他出家了,还和我一个样。 你看,他还那么多贪心,也那么多瞋心,也那么多的愚痴! 说话也不会说,做事也不会做,我恭敬他干什么? 他还不如我呢! 他给我叩个头,我觉得都应该的,我怎么应该恭敬他呢? ”这不敬沙门,也不能入道,也不能修行;你连三宝都不恭敬,你修行什么? 你见着出家人,就发脾气:“啊! 剃光个头,好像个什么! 一天就是吃饭、穿衣服,什么也不干! ”认为这个出家人和在家人没有什么分别,这就是邪见,就是不善心! “邪见不善心”:这所有的众生有没有这种的邪见、这种的不善心呢? “不摄五情不”:本来人有七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五情,是说的喜、怒、爱、恶、欲。 喜,是欢喜;怒,是发脾气;爱,是生出一种爱心;恶,是厌恶,就是不愿意、不爱的意思;欲,就是一种贪欲了。 这五种情,不容易收摄,不容易把它制止得住,就是不容易把它管得听你的话。 这众生是不是恣情纵欲? 怎么叫恣情纵欲呢? 就是自己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以为这是自由了,其实这是错误的。 恣情,就是把这情放开了,不管它;纵欲,也就是叫这个欲随便它跑,愿意往哪地方跑,就往哪地方跑。 “世尊! 众生能降伏诸魔怨不”:妙音菩萨又称了一声,世尊! 这所有的众生,他们都能降伏这一切诸魔的怨吗? 诸魔,有死魔、病魔、烦恼魔,又有自心魔,又有天魔,这种种的诸魔。 “久灭度多宝如来在七宝塔中,来听法不”:在很久以前,已经灭度的这位多宝如来,他在七宝的多宝塔中,他有没有来听《法华经》呢? 你们各位想一想,他本来看见多宝如来已经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还要这么问呢? 你们各位知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不是他自己说的,他是代表他师父净华宿王智佛来问候释迦牟尼佛,净华宿王智佛这么叫他:“你去问一问释迦牟尼佛,这位久灭度的多宝如来,他有没有到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来听《法华经》呢? ”随着,妙音菩萨代表他的师父净华宿王智佛,“又问讯多宝如来”:多宝如来他发愿有讲《法华经》的地方,他就要去听《法华经》,现出他这七宝塔在虚空中;如果他来的时候,你再来问候多宝如来。 “安隐少恼,堪忍久住不”:他也很好吧? 也没有烦恼吧? 也堪忍久在这世间上住吧? “世尊! 我今欲见多宝佛身,惟愿世尊,示我令见。 ”“世尊! 我今欲见多宝佛身”:妙音菩萨又对释迦牟尼世尊说,我现在愿意见一见这位多宝佛身。 “惟愿世尊,示我令见”:惟愿世尊大发慈悲,指示给我,令我见一见这位多宝如来! “尔时,释迦牟尼佛语多宝佛,是妙音菩萨欲得相见。 ”这妙音菩萨想要见多宝如来,“尔时,释迦牟尼佛语多宝佛”: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就对多宝佛就讲了,“是妙音菩萨欲得相见”:这一位妙音菩萨,他想见一见您。 “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善哉! 善哉! 汝能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听法华经,并见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 ”“时多宝佛告妙音言”:在这个时候,这多宝如来告诉妙音菩萨说,“善哉! 善哉! 汝能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听法华经”:善哉,善哉! 妙音菩萨! 你能以来到这儿,供养释迦牟尼佛,又来听这《妙法莲华经》,“并见文殊师利等,故来至此”:并且又见文殊师利菩萨和药王菩萨等等,所以你到这娑婆世界来。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 浅释 发布时间:2024-11-24 10:08:1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