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内容: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经文:【须菩提。 如恒河中所有沙数。 如是沙等恒河。 于意云何。 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 何况其沙。 须菩提。 我今实言告汝。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 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 而此福德胜前福德。】【须菩提。 如恒河中所所沙数。】印度的那一条恒河,这沙太多了。 【如是沙等恒河。】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叫作:如是沙等恒河。 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来计算,【于意云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呢? 【是诸恒河沙。 宁为多不。】这些恒河的沙多不多呀? 当然是很多了,对不对? 【须菩提言。 甚多。】当然很多了。 【世尊。 但诸恒河。 尚多无数。 何况其沙。】这一句话要注意听,如果加一个字,就更清楚了,但诸恒河沙,你只要算一算恒河里面的沙,已经不得了了;尚多无数。 何况其沙? 注意听喔! 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这样无量无边加起来的恒河里面的沙,单单一条恒河的沙就没有办法算,再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 何况那么多的恒河加起来的沙? 因为古人翻译,翻译的很简单,一下子看不来。 (光是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恒河就已经不计其数了,已经多得不得了! 何况其沙? )再讲一遍:就像恒河中所有的沙数,如是沙等恒河,把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于意云何? 你的意思怎么样呢? 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沙多不多呀?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每一粒沙当作一条恒河,这个恒河已经算不完了,何况加起来那么多的恒河,里面的沙怎么能算呢? 何况其沙? 【如恒河中所所沙数者。 一沙即为一河。 是诸河中。 各有其沙河尚无数。 何况其沙也。】【须菩提。 我今实言告汝。】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 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三千大千世界就很广,又多又大,那么大的一个范围来布施。 【以用布施。】用这个七宝,琥珀、珊瑚、玛瑙、珍珠七宝等。 用这个七宝,满,我们前面所讲的恒河的沙数,意思就是无量无边的意思,就像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广、这么大、这么多来布施。 【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当然很多了。 真的是很多。 【佛告须菩提。】佛就告诉须菩提了。 【若善男子。 善女人。 于此经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 而此福德。 胜前福德。】这一句话很简单,就是有相的东西,永远没有办法胜于无相,就是这个人怎么样布施,多少的供养三宝,建几百个道场,供养多少的阿罗汉、佛,还是比不上不生不灭悟到清净自性的人,悟到清净自性的人,一念就超三界,就了生死;布施再多的金银财宝,建再大的道场,不管你怎么样护持三宝,只有是有相,它的范围就算很大的福德因缘,做了很大的福报因缘,还是不能了生死。 有相生灭法,永远比不上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 所以,师父一直交代,开悟很重要,开悟以后,悟到不生不灭,念佛,万法回归自性,自性念佛就是实相念佛;大彻大悟以后,所有的拜佛,三轮体空,没有能拜之心,没有所拜的佛,没有中间所拜的这些礼数,三轮体空,统统没有,也是清净自性在拜佛,虽拜,而无能拜、所拜,心跟境统统没有,马上进入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 开悟非常重要,非常重要!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在般若的智慧上下手,般若是六度最重要的,五度如盲,般若就像我们的眼睛,因此听经闻法非常重要。 我再讲一遍,解释一遍:须菩提! 我现在实在是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执著的心、有相的心,用七宝,满刚刚所讲的恒河沙数这么多的七宝,就像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广、那么大、那么多,来布施,得福多不多呀? 须菩提说:很多呀,世尊! 佛就告诉须菩提:这些都是有相的,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重点就在这两个字:叫作受持。 不是听一听就算了,要去消化它,同时要去实践它。 所以,世尊在《佛遗教经》里面讲: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你听到这个空性的思想,一定要守住它,了解万法皆空,守住这个正确的知见以后,彻底放下,而且要放得真的有功夫,不只是说,今天你来听一听回去了,忘了;听一听,境界现前了,又忘了。 世尊告诉我们:这个受持就是依教奉行,了解清净自性的无相,绝对胜于缘起的种种假相,你就守住,万法不可得,彻底放下,守得住喔! 两个人吵架:哎呀! 我没有彻底放下呀! 当我一天追求到境界的时候;哎呀! 我没有彻底放下。 所以,一直借重外在的境界,希望得到永恒的快乐,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世尊说:当一个开始了解真理,开始过精神领域生活的时候,这个人见道不远了,已经离道不远了。 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只有过物质生活的享受,唱歌、跳舞、花天酒地,鸡、鸭,或者乃至于海产,乃至说:我今天吃这个,明天跑到那个山头,去吃那个什么土鸡城,后天去吃什么燕窝,想尽办法用这个生灭法的色身,要去追求一种永恒的快乐,世尊说:错了! 这个路走错了,要怎么样呢? 随你自己的经济能力,随种种的因缘,随你种种的能力,去享受该有的物质,而后要彻底的觉悟精神领域的重要。 当一个人物质的世间要求得很少的时候,精神领域提升的时候,这个人就要见道了。 所以,佛陀说:我很富有,并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因为我要求得很少。 世尊要求得很少嘛! 要求得很少,那就没有什么罣碍。 所以,你看这个世间,要求得愈多,你就痛苦不堪。 新闻报导的,不晓得真的还是假的,像综艺最爱宪,那个什么吴宗宪还是什么,是不是? 他说有五部车子,这一部玩一玩,玩那一部,一个人开五部车,怎么玩呢? 是不是? 钱很多,对不对? 叫他来造华严三圣有个信徒看不懂这个:师父! 观世音菩萨怎么拿剑? 弄错了,那个叫华严三圣,他把他搞成西方三圣了,中间这个毗卢遮那佛;左边拿智慧剑的文殊师利菩萨;这是普贤菩萨。 连佛像都看不来。 何况见性? 是不是? 连这个都看不来。 一尊六十万,有没有人要出的? 顺便啊! 没有喔! 没办法。 所以说:我们了解说,这个物质的世界,是生灭的东西,硬是在这里追求到永恒的快乐,世尊说:这是错觉,一定不可能。 不过我们最基本上的食衣住行,是一定要的,基本上的东西,自己修道一定要这基本上的东西,没有这些,我们怎么修行? )【甚多世尊者。 谓七宝满恒河沙数。 三千大千世界。 以用布施福德甚多。】不如【受持四句偈者。 为他人说。】你告诉别人《金刚经》空性的思想,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者。 简单讲就是:无相修行,一定胜过有相的,不管这个人怎么样拜佛,怎么样念佛;可是碰到境界,散乱,马上执著,跟人家斗诤、是非,我相、人相、人生相、寿者相,拼个你死我活,绝对不如一个人坐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的人,绝对比不上。 这个人硬干,从早上拜佛拜到晚上,诵《无量寿经》从早上诵到晚上,乃至于凌晨,可是一起座,马上菜市场人我是非、四相统统来,是非、斗诤、挑拨离间,什么统统来,不讲几句牢骚抱怨的话,日子不好过,对不对? 不给人家对方泄气几句,不能显示自己的价值观,老是在我相里面打转,打死不开悟,没功德的),【载应化非真分中。】前面是应化身,不比真分,就是真的法身。 载就是记,应化身,前面有讲的,是比不上清净法身的。 【为他人说。】了解《金刚经》,就了解清净法身,清净自性,【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者。 若能说此大乘经义。 化导众生了悟】开悟【住无所住心。】安住在无所执著的心。 【得无所住法。】万法不可得。 【当知受持此经。 无为功德。 胜前以七宝满恒河沙数。】你用再大的布施,绝对比不上一个如如不动的人,心性如如不动,就见性,就见到不生灭,是最大的功德。 【三千大千世界。 有为之福德也。】那都是有为的,有为就是生灭有漏的东西。 发布时间:2024-11-27 14:03:2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