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悬配之香 内容: 悬佩之香:古代很早就有佩带香的风俗,《尔雅释器》妇人之祎,谓之缡。 郭璞注:即今之香缨也。 《说文巾部》帷,囊也段玉裁注:凡囊曰帷。 《广韵平支》:缡,妇人香缨,古者香缨以五彩丝为之,女子许嫁后系诸身,云有系属。 这种风俗是后世女子系香囊的渊源。 古诗中有香囊悬肘后的句子,大概是佩带香囊的最早反映。 魏晋之时,佩带香囊更成为雅好风流的一种表现,东晋谢玄就特别喜欢佩紫罗香囊,谢安怕其玩物丧志,但又不想伤害他,就用嬉戏的方法赢得了香囊,烧了,成为了历史上的一端佳话。 后世香囊则成为男女常佩的饰物,秦观《满庭芳》里有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的句子就是明证。 不仅仅身体佩带香囊,香还被用来散撒或悬挂于帐子之内,据载后主李煜宫中有主香宫女,持百合香、粉屑各处均散。 洪芻在《香谱》中则提到后主自制的帐中香,即以丁香、沉香、及檀香、麝香等各一两,甲香三两,皆细研成屑,取鹅梨汁蒸干焚之。 不惟帐中用香,宋代贵夫人的车里也悬挂香囊,成为一时的风尚。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特别记下了当时的这种风尚京师承平时,宋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毬在旁,二车中又自持两小香毬,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在宋词中常有油壁香车香车宝马这样的词,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悬挂香囊的犊车。 一种是香身丸,据载是把香料研成细末,炼蜜成剂,杵千下,丸如弹子大,噙化一丸,便觉口香五日,身香十日,衣香十五日,他人皆闻得香,又治遍身炽气、恶气及口齿气。 还有一种拂手香,用阿胶化成糊,加入香末,放于木臼中,捣三五百下,捏成饼子,穿一个孔,用彩线悬挂于胸前。 此外还有香发木犀香油,亦可为面脂,乌发香油,此油洗发后用最妙。 合香泽法,既可润发,又可作唇脂。 五代词《虞美人》香檀细画侵桃脸,罗裾轻轻敛此处的香檀就是指的一种浅红色的化妆品。 韦庄《江城子》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这儿的口脂香大概就是用某种香料调配而成的。 在汉代还有上奏言事口含鸡舌香的风俗,为的是除去口气。 发布时间:2024-11-29 11:23:5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