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弥勒菩萨用六个月时间造的释迦牟尼佛35岁降魔成道像!见此 内容: 弥勒菩萨用六个月时间造的释迦牟尼佛35岁降魔成道像! 见此佛像者必定解脱! 取经僧印度菩提迦耶正觉塔内之殊胜释迦牟尼佛像,是佛陀35岁降魔成道的模样,用黑石雕刻的,后来佛教信徒为其涂上了黄金。 据说这是弥勒菩萨所塑的释迦佛像玄奘当时在菩提伽耶见过金刚座尊像,谓「像今尚在,神功不亏」,但却未将图样。 《大唐西域记》卷八有专篇记述,金刚座像原造之时,慈氏菩萨(弥勒)化形婆罗门,自愿请造「如来妙相」,约定以六月为限,六月期满,方可开观。 《大唐西域记》记载:“. .. .. .精舍故地。 无忧王先建小精舍。 后有婆罗门更广建焉。 初有婆罗门不信佛法。 事大自在天。 传闻天神在雪山中。 遂与其弟往求愿焉。 天曰。 凡诸愿求有福方果。 非汝所祈。 非我能遂。 婆罗门曰。 修何福可以遂心。 天曰。 欲植善种求胜福田。 菩提树者证佛果处也。 宜时速反往菩提树。 建大精舍穿大水池。 兴诸供养所愿当遂。 婆罗门受天命。 发大信心相率而返。 兄建精舍弟凿水池。 于是广修供养勤求心愿。 后皆果遂。 为王大臣。 凡得禄赏皆入檀舍。 精舍既成。 招募工人欲图如来初成佛像。 旷以岁月无人应召。 久之有婆罗门来告众曰。 我善图写如来妙相。 众曰。 今将造像。 夫何所须。 曰香泥耳。 宜置精舍之中。 并一灯照。 我入已坚闭其户。 六月后乃可开门。 时诸僧众皆如其命。 尚余四日未满六月。 众咸骇异开以观之。 见精舍内佛像俨然结加趺坐。 右足居上。 左手敛右手垂。 东面而坐。 肃然如在。 座高四尺二寸。 广丈二尺五寸。 像高丈一尺五寸。 两膝相去八尺八寸。 两肩六尺二寸。 相好具足慈颜若真。 唯右乳上图莹未周。 既不见人方验神鉴。 众咸悲叹殷勤请知。 有一沙门宿心淳质。 乃感梦见往婆罗门而告曰。 我是慈氏菩萨。 恐工人之思不测圣容。 故我躬来图写佛像。 垂右手者。 昔如来之将证佛果。 天魔来娆地神告至。 其一先出助佛降魔。 如来告曰。 汝勿忧怖。 吾以忍力降彼必矣。 魔王曰。 谁为明证。 如来乃垂手指地言。 此有证。 是时第二地神踊出作证。 故今像手仿昔下垂。 众知灵鉴莫不悲感。 于是乳上未周填厕众宝。 珠缨宝冠奇珍交饰。 设赏迦王伐菩提树已欲毁此像。 既睹慈颜心不安忍。 回驾将返命宰臣曰。 宜除此佛像置大自在天形。 宰臣受旨惧而叹曰。 毁佛像则历劫招殃。 违王命乃丧身灭族。 进退若此何所宜行。 乃召信心以为役使。 遂于像前横垒砖壁。 心惭冥闇。 又置明灯砖壁之前。 画自在天功成报命。 王闻心惧。 举身生疱肌肤攫裂。 居未久之便丧没矣。 宰臣驰返毁除障壁。 时经多日灯犹不灭。 像今尚在。 神工不亏。 既处奥室灯炬相继。 欲睹慈颜莫由审察。 必于晨朝持大明镜。 引光内照乃睹灵相。 夫有见者自增悲感。 ”初唐继玄奘法师之后,对传印度佛教像轨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有王玄策和求法僧义净。 王玄策出为唐朝使者,曾先后四次赴印度,曾在释迦成佛地摩诃菩提寺求得弥勒菩萨塑金刚座释迦成道像。   发布时间:2024-12-01 11:14:3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