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传喜法师:佛教里的宗教衣钵传递是非常重大的任务 内容: 禅宗叫宗。 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 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 像我们讲的宗教,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特别佛教里的宗教,宗是指禅宗,教是指教理,叫宗门教下这四个字。 宗门是宗门中人,见面了就说你来过吗? 没来。 好,喝茶去。 就让你去体悟。 你来过吗? 我来过。 好,请喝茶。 让你去体悟那个本然的东西,无法言说,宗门所做的,这是禅宗。 禅宗,家家家风不一样,每个人的风格不同,但是觉悟的都是相同的,所以祂有传承的,但又不拘一格。 《金刚经》里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圣贤都是悟到了这个玄妙,所以表现可以各个不同。 虽然祂是无为的,但是从大悲情怀上来说,祂是有为的。 虽然可以说,一句话你也讲不到祂,但是为了让大家明白祂,还是可以讲很多,就引导大家去觉悟本然的心地。 《地藏经》里说:本然净心地,这是宗门。 那要去讲解祂,要引导大家去明了祂,那就叫教下,是一种教化,是一种理论,但是理论永远都够不到这个宗。 所以就有神秀大师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实际上讲的是教下的功夫。 后来六祖大师自己作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讲的是正觉世界,心地法门。 这祂觉悟到心地了,所以祂讲出了心灵的,这是没有影子的,这种光明是没有阴影的,祂这种清净本然的状态。 虽然六祖没有出家,但五祖却把衣钵传给祂。 但是光明白不行的,祂有一种精神,我把衣钵给你,你有怎样的人格、人品去承担这个重任啊? 文化的传递是非常重大的任务,祂具有为法忘躯的精神。 六祖大师虽然身体弱小,并不是很魁梧的人,但祂为法的精神可嘉。 交给祂舂米的时候,祂体重不够,祂宁愿拿一块石头来配重,祂干一件事都这么尽心尽力。 所以东方选继承人也好或西方选继承人,往往都是看这个你这个人的韧性有没有,坚定度怎么样? 你是我为中心还是法为中心? 我和法谁排在第一位? 发布时间:2024-12-03 11:41:2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