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传喜法师:传喜法师《甘露法语》 内容: 1. 心要象莲花一样洁白芬芳,不受污染的状态,这就是修行啊. 2. 谦虚是我们永久的学佛的姿态. 3. 负重,忍辱,奉献,表面上是吃亏委屈,实际上是消除了你无量劫的生死重罪,积累下无边的福德资粮. 4. 希望我们每天的心都是《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智慧做我们人生的高度,以戒恶修善做我们人生的行为,以我们对众生产生的悲心成为我们的世界观。 5. 我们现在能喝一口水一口饭是多大的福报啊 ,没有福报一滴水也沾不到的. 做人趁着有福报赶紧修习佛法,了解一些生命的知识,佛法就是生命的说明书,就是一个人怎么样向高处走的说明书,不学佛不知道. 6. 一个生命要发正确的愿 ,办不到不要紧. 有的人说:师父,我业障重;我是凡夫,我五戒守不好. 你要是守好了那就不用再守了,正是因为守不好,业障重,所以才要你守. 要跪在佛菩萨面前发愿,用愿力来驾驭,用愿来控制。 7. 学佛多在心上用功夫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句参不透,何以立功课? 了生脱死又不靠这个身体,靠我们的智慧,靠我们的佛性,你悟到佛性,以佛性为身,那就不生不灭了;你以这个臭骨头为身 ,那生生死死轮回不尽,这个很重要的,不能搞错. 8. 有句话,你可以选择如何修行,但你没有办法选择不修行,因为没有一个人会长住的,你说我不修,我永远做人. 你不修也在修啊,不升即堕. 9. 佛法的修行对我们人类的生命来说是很重要的,人如果没有佛法的熏陶,去正思维的话,我们人这种生命也会善恶不分,去祸害这个世界,害自己害他人. 10. 发菩提心就是菩萨,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从发菩提心转凡成圣的,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发菩提心。 11. 学佛也是要用心,真情真意,在佛面前千万不能虚伪,要至诚的皈依,以后才慢慢的会知道什么是无明。 12. 琴棋书画只不过陶冶情操,陶冶情操做什么? 庄严人生,上可以供佛,下可以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干嘛? 一个高级的,一个高享受的生命,我们儒家讲修身齐家,奉献于天下,是这样子的。 13. 这个世界你找哪一点是乐 ? 一转眼就成空,所以叫变异之苦,连快乐的本性也是苦的。 14. 业果是不虚的,业果的根源是我们的念头,心念这是生命的道理,生命最主要的原理。 15. 这个生命只要能为众生做一点点利益的事情 ,死也无所谓的。 因为生生世世以来,生了多少死了多少啊,都是为了自己,没有为过众生。 .16. 如果没有智慧,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真相的 ;看这些众生他们也都是自以为是,蜜蜂在采蜜,小猫抓耗子,都是为了自己,没有智慧啊。 17. 佛法在世间是个缘起法,佛法本身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但是要在人世间让他昌盛,必须要有人世间昌盛的因缘。 18. 我相信这个社会上有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就是一股正义的力量,这股力量就能消灾免难。 19. 有智慧的人,凡事求心;没有智慧的人,凡事求相。 20. 心灵的觉醒 :佛法可以是无相 ,但是这个无相并不是说没有,连一块石头也可以表现出来.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如法,生命当中有佛法滋润的话,人的心态、人的相貌、人的命运都会截然不同。 21. 觉悟的生命 :一个学佛的人就会知道,生命是平等的,有佛教思想的人,就会尊重生命。 22. 修行的秘诀:戒恶修善,自净其意,是一切十方诸佛之所教,是我们众生转凡成圣的根本。 .23. 无明加业力,是自己编织的一张网,每个人为自己编织一张轮回的网。 24. "佛"是我们生命最圆满的状态,也是我们众生最彻底的救估者。 25. 人生要有正确的生命观、世界观,把自己变得有能力,安定自己,帮助他人。 26. 学佛要认真的学,然后才会知道什么是无苦之乐,这时候生命才觉得是真正的快乐. 27. 我们对这个无常如果生起感受的话 ,修行的心自然就落在道上. 28. 我们念阿弥陀佛要具足欣厌之心,要知娑婆之苦,仰求极乐之乐。 .29. 一个人的成就不是偶然的 ,也不是你个人的能力强,要对这个世界要有感恩心。 30. 外在的河流、小溪,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血液循环、淋巴系统。 不把大自然和我们人类的命运合在一起去看的话,我们很难升环保的心 。 .31. 末法时代懂理的多,实修的少,不去实践佛法,那个道理就产生不出来,不能够抵御我们的业力。 32. 一年的辛苦今天结束,一年的忙碌变成幸福,一年的奔波今天止步,一年的期盼化作满足 。 佛前焚起真香,祝愿您福寿绵长,吉星高照沐恩光,吉祥如意保安康,愿佛光犹如满月辉,月宫天子赐吉祥,佛前跳跃的酥油灯 ,普照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你美好的前程! 33. 新年的钟声已悠然地响起,我现在默默地站在庄严的佛像前,虔诚地祷告,但愿温馨明亮的烛光和炉香能飘过间隔我们的一切物质和空间,飘到我们对众生产生的悲心成为我们的世界观. 34. 不要去分别 ,以这样子的苦行为我们的精神的支柱,目标,我们内心要建立一个清净的精神世界。 35. 千经万论都是为了我们到彼岸,都是让我们知道这个无量光、无量寿,这个法是要思维、学习的。 36. 学佛是要用心去学的,用心、认真,而且还要花费很久的时间,修行不是一朝一暮的事情。 37. 一想到父母就落泪 ,对父母孝顺的不得了,然后以这样感恩的心来孝顺天下一切众生,都把他们当作父母一样,这种的心态才叫作菩提心,这是初级阶段的菩提心,刚刚入门的叫俗谛的菩提心。 38. 这个无明是诸佛的体啊 ! 他本来是不二的,汝等执着,妄求无明。 39. 众生的心的本质和佛的心的本质没有两样 ,除了这个性空之外,还有缘起,从缘起上我们就差得很多、很多,对这点一定要去了解。 40. "万法皆空"这是智慧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我们的意志力。 41. 心中的不善法忏悔消除,不善的果就会灭。 心里面的善法生起,善的因果就会生,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非常神圣的缘起法上,非常神圣的性空之中。 42. 为众生牺牲自我的这样的行为就叫菩提心。 43. 所谓的发菩提心,就是增加我们觉悟的力量。 44. 我们要戒恶修善,靠什么呢? 是靠我们的佛性来戒恶修善。 45. 信佛、学法、敬僧是我们改变命运最好的方法。 46. 诸佛菩萨恒念众生,以众生为道场。 47人生百年很快的,我们是百年之过客 ,选择一个正确的生命方式非常重要。 48. 佛法这么尊贵,佛陀这么慈悲,我们自己都有心却不会用这个心。 我们的心产生好念头,也产生坏念头,心能造一切,如来是心造的 ,地狱也是心造的。 49. 嗡班匝萨埵吽大家在念。 现在是广弘的时期 ,这个时代为金刚萨埵度众生的时代,也是业障深重的时代,所以要忏悔业障才得度。 50. 印光大师称自己为常惭愧僧,常常对自己都有一种惭愧心,要有惭愧忏悔之心 ,这样的人还有一点正知正觉。 有正知正觉的人头顶上才可能有阿弥陀佛在,惭愧之心都没有了,阿弥陀佛哪里在? 那是魔王在。 51. 末法时代多忏悔、谦下才能得度。 52. 追求外在的 ,那就迷失了人生,路会越走越窄,会走入生命的死胡同。 53. 空性不是问的,慢慢地与师父相应了,师父首先要准确无误的知道什么是空性,然徒弟跟师父心相应了,师父通过不同的方法 ,怎样忏除业障啊、怎样积累资粮啊? 要如法,按佛所讲的这些共同乘的法修起来,修得跟师父心相应了,师父再讲就会明白了。 54. 末法时代斗争坚固,为什么斗争? 贡高我慢才斗嘛。 你认为你对,我认为我对,就争执不下,就斗争。 唯一能够对治的就是谦下、谦卑,给自己留空间给对方留空间。 55. 我们对宇宙的真理了解多少,既然只了解了一点点,大部分都不知道,还自以为是那就很可悲嘛。 会念嗡班匝萨埵吽的肯定不会贡高我慢的。 56. 是佛法都是可以修的,与佛法不相应的都不可以的。 你把生命精力都用在贪嗔痴上多不好 啊。 能净化身口意的五戒 ,十善能够修起来就是依教奉行,都是趋入净土的方法,都是向净土靠近的。 57. 一个人一生当中很纯朴,然后发心很纯,自然而然而萌发出来这种善的身口意,他会无形中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 当人越是体力下降的时候,这股力量就现前了。 58. 佛、法、僧 是不能独立的。 佛的含意是什么? 法来给予这个佛的含义;法是什么? 僧来引导给予我们法的含义;那僧到底是什么? 僧要符合佛与法的内涵,这三位一体。 唯有这三者才能定出一个座标点,最稳固的一个支架。 59. 虽然我们是凡夫,学着佛菩萨做,这一滴一沙一尘的善,也要回向到普贤菩萨行愿的大海当中来,把它变得无穷无尽。 60. 佛菩萨天天在,我们想什么佛菩萨都知道,所以啊不要想不好的,要想就想好的,戒恶修善皈依三宝。 修行上不能够心血来潮,要沉淀再沉淀,尘埃落定,才能够有一点智慧。 61. 如果发了菩提心,那就是人中之宝了,特别尊贵的。 吃尽人世间的千辛万苦出离心会更强,知道佛真的伟大,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 62. 大家在一起,要爱每一个众生就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 世间的修行人确确实实是宝,是众生的宝。 这个地球上我们人类文明里面,正是有了这些道光身影才使我们有文明可言啊 。 63. 修行才能降服贪嗔痴,其他都是放纵贪嗔痴,放纵自己的贪嗔痴引诱别人的贪嗔痴。 只有修行才能戒除,然后帮助他人也从贪嗔痴的苦海里出来! 64. 一个人有了佛教的修养之后,这个人的素质就会改变,一个人改变了,这个社会的结构都改变 。 65. 忏悔业障,净化身口意,这个是很重要的。 和谐社会是要共建的,人的幸福美满也是需要缔造的,这不是一句空话,确实是需要修的,要修! 不修是不可能的。 66. 广大心发起来了,再加上这么好的一个方法,金刚萨埵代表着,现在生命科学里面研究到DNA了嘛,就代表着DNA里面的原动力《金刚萨埵》这个原理,比转基因更深奥,所以可以修改一个人的命运 。 金刚萨埵的方法是从佛菩萨的威德力的角度来改变。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就找出了这个方法,怎么样是文明的生命,生命的进化是什么? 是强者帮助弱者,这是生命的进化。 弱肉强食那是生命的退步,是生命退化论啊,不是进化论 。 67. 这个人世间很多很多东西是需要用智慧去审查的,然后建立一个理智的行为,不能人云亦云。 68. 改变命运的人不要跟世间人去看齐,完全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69. 如果贪着这个人间,不单单建设不了净土,反而会染污掉。 如果我们追求一个精神的提升,反而人间也一起得到净化。 70. 决定幸福的指数是来自内心的感受,内心的道德修养。 发布时间:2024-12-04 11:45:1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