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圣严法师:禅门骊珠集 第三篇 曹溪及其门下 永嘉玄觉 内容: 第三篇曹溪及其门下 永嘉玄觉永嘉玄觉(西元六六五─七一三年)曹溪惠能──永嘉玄觉唐温州龙兴寺玄觉禅师,字明道,俗姓戴氏,永嘉人也。 总角出家,龆年剃发。 (中略)兄宣法师者,亦名僧也。 并犹子二人,并预缁伍。 觉本住龙兴寺,一门归信,连影精勤,定根确乎不移,疑树忽焉自坏。 都捐我相,不污客尘,覩其寺旁,别有胜境,遂於岩下,自构禅庵。 (中略)觉居其间也,丝不以衣,耕不以食。 (下略)(以上录自《宋高僧传》卷八,《大正藏》五○. 七五八页上)早岁出家,徧探三藏,精天台止观圆妙法门,於四威仪中,常冥禅观。 (以上录自《五灯会元》卷二,《卍续藏》一三八. 六○页下)八岁出家,博探三藏,特通天台止观,与左溪玄朗(天台宗第八祖)为同门之友,住温州龙兴寺,寻自构禅庵,独居研习,常修禅观。 尝以见《维摩经》而发明心地。 (以上录自《望月佛教大辞典》九二九页下─九三○页上)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 偶玄策禅师相访,与师剧谈,出言暗合诸祖。 策惊云︰「仁者得法师谁耶?」师卅︰「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後於《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後,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师云︰「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是法者。」率师同往曹溪。 (以上录自《联灯会要》卷三,《卍续藏》一三六. 四七二页下)後因左溪玄朗禅师激励,与东阳玄策禅师,同诣曹溪。 初到,振锡携瓶,绕祖三匝。 祖卅︰「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师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卅︰「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师卅︰「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卅︰「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 师方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 祖卅︰「返太速乎?」师卅︰「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卅︰「谁知非动?」卅︰「仁者自生分别。」祖卅︰「汝甚得无生之意。」卅︰「无生岂有意耶?」祖卅︰「无意谁当分别?」卅︰「分别亦非意。」祖叹卅︰「善哉善哉! 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矣。 策公乃留师。 翌日下山,回温州,学者辐辏,号真觉大师。 (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大正藏》五一. 二四一页上─中)附录:观心十门第一言其法尔︰夫心性虚通,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惑见纷驰,穷之则唯一寂;灵源不状,鉴之则以千差。 千差不同,法眼之名自立;一寂非异,慧眼之号斯存。 理量双销,佛眼之功圆着。 是以三谛一境,法身之理常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 境智冥合,解脱之应随机。 非纵非横,圆伊之道玄会。 故知三德妙性,宛尔无乖一心;深广难思,何出耍而非路? 是以即心为道者,可谓寻流而得源。 第二出其观体︰只知一念,即空不空,非空非不空。 第三语其相应︰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 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 依报与空相应,则施与劫夺,何得何失? 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 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 依报与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 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 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尘入正受,诸尘三昧起。 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香台宝阁,严土化生。 第四警其上慢︰若不尔者,则未相应也。 第五诫其疎怠︰然渡海应上船,非船何以能渡? 修心必须入观,非观何以明心? 心尚未明,相应何日? 思之,勿自恃也。 第六重出观体︰只知一念,即空不空,非有非无。 不知即念,即空不空,非非有非非无。 第七明其是非︰心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非有,心不非无。 是有是无,即堕是;非有非无,即堕非。 如是,只是是非之非,未是非是非非之是。 今之双非破两是,是破非是,犹是非。 又以双非破两非,非破非非即是是。 如是,只是非是非非之是,未是不非不不非不是不不是。 是非之惑,绵微难见。 神清虑静,细而研之。 第八简其诠旨︰然而,至理无言,假文言以明其旨;旨宗非观,藉修观以会其宗。 若旨之未明,则言之未的;若宗之未会,则观之未深。 深观乃会其宗,的言必明其旨。 旨宗既其明会,旨观何得复存耶? 第九触途成观︰夫再演言词,重标观体;欲明宗旨,无异言观。 有逐方移,方移则言理无差,无差则观旨不异。 不异之旨即理,无差之理即宗。 旨一而二名,言观明其弄胤耳。 第十妙契玄源︰夫悟心之士,宁执观而迷旨,达教之人,岂滞言而惑理? 理明则言语道断,何言之能议? 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 心言不能思议者,可谓妙契寰中矣。 (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五,《大正藏》五一. 二四一页下─二四二页中) 发布时间:2024-12-18 14:41:1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7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