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劝修净土诗》第十三首 内容: 《劝修净土诗》第十三首好,我们请看下面第三段。 “如来本愿非虚诳,称我名皆到此中。 莫患棘墙无客住,只愁枷锁几时空。 百川归海水宁溢,万国朝王地岂穷。 易往无人真可惜,不知何事恋樊笼! ”阿弥陀如来在因地发的四十八大愿是真实不虚的。 这种本愿发出来之后,要用六度万行的功德来庄严,来圆满。 等到大愿圆满的时候,它就会产生一种力量、一种功能,这就叫愿力。 这个愿力就在法界当中形成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向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辐射它的威神力量。 我们这些众生只要具足信愿,也就能跟这个弥陀的本愿大磁场产生互动、感通,弥陀的本愿就能在我们身心上体现出来。 诚如阿弥陀佛所发愿:只要称我的名号,我十二光如来的功德就在这个念佛人身上体现出来,我本愿的威神就能把这个念佛人摄受不舍——紧紧地摄受住,不让他再漏到六道里面去。 这些修因证果的大愿没有任何的虚假。 在这个本愿里面,尤其有一愿我们要注意,就是第十八愿。 第十八愿是把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大智慧、大善巧方便,高度凝结在信愿称名上。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要普度九法界众生,然而有什么方法能够实施平等普度呢? 这位法藏菩萨思惟了五大劫,终于找到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实施平等普度。 这个方法——注意——就是以名号度众生的方法。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法藏菩萨发的愿:如果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就是成佛的时候,我要建立无量寿的名号。 无量寿包括无量光。 无量光寿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建立这么一个名号。 这个“名”是一个名字,“号”有号令的意思、号召的意思、激活的意思、彰显的意思。 那他号令什么? 这个名号里面凝聚着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他的法身、报身、应化身,他的慈悲、神通、光明、善巧、相好,都在这个名号里面。 这就称为万德洪名。 所有的功德都在这个名号里面,叫万德洪名。 然后众生信愿称名,就能把名号当中弥陀的万德召唤出来,开显出来,就能够将佛功德转为凡夫众生自己的功德。 这叫“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 所以净土法门单刀直入:你只要信愿称名,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其他任何的条件。 换句话来说,是无条件的救度。 这句名号都能念——三岁小孩都能念,只要这个名号里面具足着你要往生的愿力,阿弥陀佛临终都来接引。 就是这么直接简单。 但是这种至简至易的方法,却有至极圆顿的道理在里面。 也是阿弥陀佛大慈悲、大智慧所升华出来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但它得到利益却是最究竟圆满的。 “只要称我的名号,都能到极乐世界去”,于是十八愿就讲到,“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你具足“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的深信、切愿,你就每天念十声也往生。 这个“乃至十念”就是十声,十声通临终十声,也通平时十声。 所以在修行功夫上没有任何门槛。 但是“至心信乐、欲生”的信愿背景必须具足。 因为我们往生是要靠信愿来感通阿弥陀佛的本愿。 阿弥陀佛本愿早已成就,他是真诚心里面流现出来的。 如果我们也真诚心愿意去——我们愿往生,和阿弥陀佛摄受众生往生的愿,两愿交感就能成功。 所以念佛法门,千万不要以为我修行功夫多少才能往生——我持戒多么精严,禅定多么深,智慧多么高,读的经典多么多,做的福德多么大。 这些也可以,能增上往生的品位,但是它不是决定是否往生的条件。 条件就是信、愿、称名,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本质的要领。 那么“称我名号”就得要有信愿,一个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我们说这个念佛方法:念这个名号很简单,但要建立信愿的背景却非常不容易。 这个法门称为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我们凡夫众生对什么东西相信,总是要眼见为实,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常识作为参照系去评判。 越出我们常识之外的,我们总是会表示深刻的怀疑。 而这种怀疑又是我们六种根本烦恼之一——贪、瞋、痴、慢、疑、不正见。 而对于这个完全陌生的佛法界传达的功德信息,我们怎么能够相信得了呢? 我们甚至是:对于“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我们有时候跟阿弥陀佛建立这个母子的关系,可能心理都不一定具备。 我们出生下来都是自我中心的,好像你是你,我是我。 甚至就是隔壁邻居住了若干年,还不知道他姓什么。 说有一个工厂,住在一间房间,住了几年都不知道同一房间住的人姓什么。 相互之间是这样封闭,这么冷漠,他已经习惯了。 于是想到:“阿弥陀佛跟我有什么关系呀? 我受苦,他还会管我呀? ”阿弥陀佛像慈母一样关照我们。 我们在受苦,就等于阿弥陀佛在受苦;我们离开苦难,阿弥陀佛就会欢喜。 阿弥陀佛二六时中,就好像一个慈母照顾她的婴儿一样的慈悲,甚至比母亲还要慈悲百千万亿倍。 那么我们能建立这样的一个关系吗? 很难哪! 如果这种母子关系建立起后,我们才知道我们这流浪的儿子,那个望眼欲穿、盼我们回家的慈母的心情,她是多么的恳切。 佛的真诚恳切早已成就,就看我们的真诚恳切是不是具备。 这两种真诚恳切一沟通,你就万事大吉了,你就进到保险箱了,你今生一定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没有丝毫的问题啊! 作得生想,决定往生哪! 所以这里面我们的信心还要具足。 愿,要对这个娑婆世界不感兴趣,厌离呀! 这个地方太苦哪! 现在种种的灾难频繁哪:地震啦,干旱啦,火灾呀,飓风啊。 人文环境也不理想啊! 前两天我们到北川县城看,那看到整个县城一片废墟呀! 国土是这样危脆,人命是这样无常。 人心是越来越败坏,众生的福德越来越少。 每个国家都在竞争军备,大家都生活在火山口上啊! 你要常常想到这些,还有整个的气候问题、生态问题、冰川融化问题这些。 我们人类已经走向一个巨大灾难的边缘。 所以要把“厌离娑婆”提高到甚深的高度。 三界是火宅啊! 不容一刻的停留。 所以你就不要忧患:哦,我们都往生了,这个殿堂都没有人打扫了,香也没有人点了。 你不要担心这个,娑婆世界全都空了才好啊! 释迦牟尼佛来这个世间,就希望我们三界火宅的子女全都走啊,全都移民。 你非得说:“我不走,我就在这里坚守,我就在这里烧死也没有关系。 ”你这么麻木不仁,那佛就无可奈何哟。 你不要担心这个三界里面没有匆匆过客来去。 信愿——有缘的众生,往生。 还有些不愿往生的、不相信净土法门的,甚至听都没有听过净土法门的,就照样在这里受苦哦。 你已经在牢狱里面,有条件就赶紧出来。 你也不要担心那个牢狱没有人,有很多犯罪的人一拨一拨进去。 地狱里面不应该去,大家可能都选择不应该去的地方,无量劫以来地藏菩萨还在那里头头救拔,还在那里不疲不厌。 所以你也不要担心这个。 我只关心自己:我的烦恼——贪、瞋、痴、慢、疑,什么时候把它空掉? 我们就被这些烦恼的枷锁紧紧的捆绑住了,让我们不得动弹,让我们离不开三界的这种轮回。 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来证信的是什么? 就是让我们赶紧离开这个秽土到极乐世界去,这桩事情真实不虚,能给众生以离轮回之苦、得涅槃之乐的真实大利。 但是又有人担心:“哦,十方那么多众生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西方极乐世界容纳得了吗? 会不会有人口拥挤哟? 还要搞个计划生育哟。 ”会不会这样呢? 不会哟。 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 大家体会这法性土,可能我们很少有概念。 我们从经典当中,你看《维摩诘经》里面讲维摩诘大士的那个方丈。 一丈见方的小屋子里面,当文殊师利菩萨带着几千个菩萨、比丘,还有优婆塞、优婆夷去探望他的时候,维摩诘大士房子一下子就空了,一下就变大了,而且到他方世界借了三万二千个狮子座,那个狮子座都很高,就放在屋子里面。 阿罗汉都升不上去,因为那个法座太高了,还要得维摩诘大士加持才能够升座。 好,你说一个这么小的空间容纳那么多的狮子座,狮子座没有缩小,这个空间没有放大,然而广狭相容。 狭小的空间容纳很广的东西,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西方极乐世界的法性土,可以是无穷大,能够容纳无穷多的众生。 而且往生的众生,他身体的体质跟我们人不一样。 我们人是血肉之躯,是一个物质性的现象。 物质现象,它就有碍。 我坐在这把椅子上,第二个人就坐不上来,它有障碍。 一张桌子摆在这里,第二张桌子、第三张桌子摆在这里就摆不过来了,它叫质碍。 这个体积有质碍。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质碍,它叫“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他的身体是从实相空性里面显发出的现象。 这种现象,它无碍。 无碍怎么理解呢? 比如,光和光它不会有碍吧。 不能说:屋子里面我这盏灯的光已经亮了,第二盏灯的光不能过来,你来了我就没地方待了。 它不会呀。 一盏灯的光在这里能够遍满这个空间,十盏灯的光也遍满这个空间,千万亿的灯光在这里照样弥满这个空间,只不过是光亮炽盛一点而已。 它没有碍。 所以像光和光没有碍。 空气跟空气没有碍,香气和香气没有碍。 那么这种无碍到了无穷大的时候,就能够包含无穷多的东西。 在我们世间上都有这种表达。 你看学数学的人,从有理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数数,数到一个临界点,它到了无穷大的时候,那就没办法用数量来说,无穷大就出现了。 一个局部就代表全体,生物全息就在无穷大里面显现。 我们这个世间的大海也有这么一个特点。 大海底下说是有一个宝珠,这个宝珠能够使海水保持不增不减的德能。 所以这个世间——地球上的百川——江河湖泊的水都流向大海,大海它没有满的时候。 大海水都有这种神妙。 那么十方无量无边的菩萨、声闻、天人乃至于六道的众生,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个极乐世界的地面都能够容纳的了。 西方极乐世界是容易往生的,但是我们地球的人类却没有多少人往生的了。 这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就不知道我们这个地球的众生为什么还要留恋、执着这个牢房里面苦难的环境。 这是我们众生的一个弊端:无量劫以来在这个牢狱里面待久了。 你说:“给你自由,你出来吧。 ”他都怕自由,他已经习惯了这不自由的情况。 一般我们以为:关到牢里面给他自由——提前释放,他很高兴。 但是我们确实发现:有些人待久了,他不愿意出来。 我们就在这个五欲六尘、恩恩怨怨、人我是非里面待的太久,如油入面,生起不出离之心哪! 这就是众生的无明了,愚痴啊! 迷惑颠倒啊! 无量劫以来生起不了一念的出离之心。 今生闻信净土法门,了解西方极乐世界那种胜妙、庄严、利益,我们就得撩衣便行,厌离这个世间,回归极乐的故乡。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成都大慈寺 发布时间:2024-12-30 11:38:3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