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佛拿这四位大菩萨 来比较地藏菩萨呢 内容: 为什么佛拿这四位大菩萨  来比较地藏菩萨呢《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善男子。 假使有人。 于其弥勒。 及妙吉祥。 并观自在。 普贤之类而为上首。 殑伽沙等诸大菩萨摩诃萨所。 于百劫中。 至心归依。 称名念诵。 礼拜供养。 求诸所愿。 不如有人。 于一食顷。 至心归依。 称名念诵。 礼拜供养地藏菩萨。 求诸所愿。 速得满足。】 “善男子”,是佛称呼无垢生天帝释。 佛对无垢生天帝释说,假使有这么一个发善心的、想求解脱的男子,他在求解脱的时候,去求弥勒菩萨,或者文殊师利菩萨(妙吉祥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或者是求观自在菩萨,或者求普贤菩萨,不止求一个两个,像恒河沙那么多的诸大菩萨摩诃萨。 那么多的菩萨要求好长时间呢? 求了一百劫。 你要是至心皈依这些菩萨,称名、念诵、供养,那么,不如“于一食顷”——一食顷就是吃顿饭的时间,“至心归依、称名念诵、礼拜供养地藏菩萨”。 那么他所求的愿,能够迅速地满足,不需要一百劫那么长的时间。 佛还怕无垢生天帝释有所怀疑,就重新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这样说呢? 这是校量功德,拿地藏菩萨和弥勒菩萨、文殊菩萨、观自在菩萨、或者是普贤菩萨相互比较。 要是比较的话,求地藏菩萨愿满足快一点儿。 什么原因呢? 【所以者何。 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令诸有情所愿满足。 如如意宝,亦如伏藏。 如是大士。 为欲成熟诸有情故。 久修坚固大愿大悲。 勇猛精进过诸菩萨。 是故汝等应当供养。】 “所以者何”,就是征问的意思。 因为“地藏菩萨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诸有情所愿满足”。 就像如意宝珠似的;就像前头所说的伏藏,他伏藏无量的愿心。 因为这位大士——地藏菩萨,“为欲成熟一切有情,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他修的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超过前面所说的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 “是故汝等,应当供养。 ”这句经文我们多解释一下子。 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乃至于观世音菩萨,这四大菩萨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所学的法,在此土说,就是娑婆世界,不是弥勒菩萨就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 为什么佛拿这四位大菩萨来比较呢? 因为现在我们讲的是《十轮经》,不是讲《大般若经》。 要是讲《大般若经》,只有妙吉祥菩萨,只显文殊师利菩萨。 如果讲《弥勒上生经》,只有弥勒菩萨。 现在我们讲的是《十轮经》,所以在讲哪部经的时候,佛都要推崇哪一位菩萨,拿其他菩萨来比,这就是显,使你生起殊胜的心。 因为众生的心,分别心特别重。 哪一个功德大,他就找哪一个,他是这样想的。 其实,求人不如求己,你应懂得这种道理。 地藏菩萨跟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相比较,哪个功德大的? 文殊菩萨已经成过佛,现在还是佛,示现菩萨身的;观世音菩萨也是过去成过佛的,都是古佛。 但是在凡夫心中,我们会生起分别心。 在讲这部经的时候,佛特别推崇地藏菩萨,说他愿力坚固,大悲心猛;观世音菩萨,他是大悲观世音,大悲心是一样的。 因为我们现在学的是《十轮经》,所以佛特别推崇地藏菩萨的功德。 地藏菩萨所度的众生、所去的地点,度众生的处所是地狱,是三恶道。 这一点就很殊胜。 难道观世音菩萨不是吗? 我们放焰口的“面燃大士”,那位饿鬼不是观音菩萨化现的吗? 佛佛道同,并不是阿弥陀佛比释迦牟尼佛高,也不是药师佛比释迦牟尼佛高。 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我们也不晓得什么叫《药师经》、什么叫阿弥陀佛。 有人念了阿弥陀佛,把释迦牟尼佛都忘了。 有人只晓得阿弥陀佛,连释迦牟尼佛都不太熟识。 佛是不会有嫉妒障碍的,跟凡夫不一样。 我们会说:“我介绍给你,你竟然把我忘了,你只念他,不念我! ”那不叫佛。 我的意思是说,在读诵这部经的时候,“至心归依、称名念诵、供养地藏菩萨”,因为地藏菩萨坚固的愿,勇猛精进,超过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 佛也是诚实语,佛不会说假话的。 但是在这部经里头他特别突显地藏菩萨。 要是讲《地藏经》,连文殊菩萨、虚空藏菩萨、观世音菩萨,也都赞叹地藏菩萨。 要是念《普门品》,你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的菩萨,不如一食顷供养观世音菩萨,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座的道友有念《普门品》的,也有念《普贤行愿品》的,如果这么一说,以为只要念《十轮经》就可以了——因为地藏菩萨的功德那么大,都超过他们,那就错误了。 菩萨是一样的,功德都一样。 这个菩萨,我们学到他一点点,就够受用成就了。 发布时间:2025-02-10 02:31:47 更新时间:2025-02-10 02:31:5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