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海法师:《因果明镜论》讲记 八 内容: 《因果明镜论》讲记(八)智海法师讲述2009年5月29日·四川内江圣水寺今天请大家翻到二十九面。 昨天我们已经把十种恶业给大家揭示过了。 这十种恶业当中,贪心、嗔恨心和邪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贪嗔痴三种毒,这是最根本的。 大家可以看到二十九面的第二段,里面给我们所说,十恶业都是由贪心、嗔恨心、愚痴心,或者说发起,或者说究竟。 也就是说,这所有的业当中这三种烦恼是最根本的。 比如,杀生、粗恶语、嗔恨心,可以由贪心引发。 比如,在杀生的过程当中,我们因为贪吃众生肉而杀害众生。 在杀害众生的过程当中,又能够引发种种的业,到最后由嗔恨心而圆满,究竟。 当然杀生也可以由嗔恨心引起,或者由邪见心引起,到最后都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由嗔心而究竟圆满。 在不与取、邪淫、贪欲这三种过程当中,可以由贪心,可以由嗔恨心,也可以由邪见这三种根本烦恼而引起,到最后由于贪心而圆满。 不断地增加贪心。 在不与取的过程当中,增加我们对物质财富的贪心;在邪淫当中,增加我们对淫欲的贪欲心;在贪欲过程当中,每一个贪欲都在增长我们自己的贪心。 所以,它能够把贪心增长到最极强盛,能够让它的力量达到最大值。 所以,由贪心而究竟圆满。 我们说妄语、离间语、绮语,它的发起和究竟,都可以由贪嗔痴三毒来发起,又都可以从贪嗔痴三毒中得到圆满。 所以,这些情形给我们说明在一切的行为过程当中,实际上熏习的都是自心。 把自心熏习起来了,它就是造业的根本。 比如,我们平时的行住坐卧,吃喝拉撒,见闻觉知,待人处事,开言吐语,哪一样没有在熏习我们内心呢? 都在熏习内心。 你在做善事的时候,心内的善法就得到熏习;你在做恶法的时候,内心的烦恼就不断地强化。 就由于我们天天都在强化烦恼,强化执著,所以我们在生死过程当中头出头没,受了不知道多少委屈。 三界二十五有当中头出头没,一会儿做畜生,一会儿做人;一会堕落地狱,一会上升天堂。 在六道过程当中,没有一个暂时休息的时候。 所以,今天如果说得到人身,或者将来能够上升为天趣,有什么值得好欢喜的? 如果没有得法,没有修行,我们这样的人身照样会白白地浪费掉。 因为造业,这个人身将来会堕落于三恶趣当中,又再一次地受苦,不断地把这些痛苦一次又一次地经历。 这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也有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觉悟。 但是我们轮回到今天,觉悟了吗? 没觉悟。 只要你没觉悟,就还要受苦,继续受苦。 直到这种苦把你逼迫得不能够再忍受了,于是你就会检查这个苦的原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在受苦呢? 检查来,检查去,还要回归到这条道路上来,就是我们在造业,就是我们自己的烦恼。 你说没有烦恼,你会做这些事情吗? 你做了这些事情,它会没有结果吗? 它的结果是什么? 就只有让我们在三界六道二十五有的生死轮回当中,头出头没,辗转受苦。 所以说,这样的苦海无边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对治烦恼,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忏悔自己的业障,没有把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纠正过来。 只要这些错误的身口意三业没有得到纠正,我们要想超出三界,要想究竟圆满,究竟成佛可不可能? 不可能。 所以,这样的烦恼、业障碍着我们得到解脱,得到安乐,得到究竟圆满。 它的根本原因都在这个地方。 所以,贪、嗔、痴三种烦恼毒,就是我们这一辈子不能够称心如意,乃至生生世世轮回受苦,它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要认识到,贪心、嗔恨心、愚痴心,这就是根本,一切恶业当中的根本。 第三节十善业下面是第三节,十种善业。 这十种善业,就是十种恶业反过来。 能够把恶业停止,反面的善业能够行持起来,十善业就开发出来了。 所以,我们要把上面的十种恶业清清楚楚地认识起来。 只有在认识的前提之下,在我们自己身心世界能够逐一检点对照,然后用佛法来对治它,来改变它。 把十种恶业断除了以后,就可以成为十种善业。 比如,不杀生。 我们断除杀生的所有罪过,我们就可以以慈悲心尊重生命,尊重众生,爱护众生的性命来进行放生。 放生是一个方面,落实在现实的生活过程当中,也就是尽我们自己的所能,尽量帮助身边周围的所有同修,帮助所有众生。 断不与取,不仅仅是不贪图别人的东西,不偷盗别人的东西,把这样的恶业断除了以后,进一步还能够布施,还能够供养。 把我们身心世界所具备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都能够布施给周围的人,乃至把这些财富布施给尽虚空遍法界,以这样的发心来行布施,来行供养。 断掉邪淫业,不仅仅是断掉邪淫,夫妻之间彼此忠诚,然后我们从淫欲当中能够究竟解脱出来。 因为淫欲不断,生死不除。 在生死过程当中,淫欲就是一个最大的根本。 能够从淫欲当中脱离出来了,我们的身心清净,修行也就很能够成就,所以就能够保持清净的身语意三业。 断除杀生,我们可以放生,可以帮助众生成为善业。 断除偷盗,我们可以布施,可以供养,来积累福德智慧二资粮。 断除淫欲,让我们身心清净,不再遭致淫欲的煎熬,不再遭致生死的轮回。 这样善业就显发出来了。 断除妄语,断除两舌,断除恶口,断除绮语。 我们语言上不说话就罢了,一说话就是说如理如法的话,就是说的真实语,就是说利益众生的话,就是帮助众生和合团结,帮助众生对治烦恼,增长智慧,帮助众生能够理解实义。 所以,我们的语言出口就对众生有帮助,语业上就转变成十种善业了。 我们断除贪心,断除杀害心,断除邪见。 这就是内心里面的三种善业。 我们内心不贪了,知足常乐。 走到什么地方,只要你不贪,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引诱你,外面的物质财富引诱不了你,声色犬马引诱不了你。 我们的心,知道自性本自具足,无欠无余。 能够这样的话,自性当中本身就能够安住了,我们还需要朝外面去流浪吗? 还需要在外面去造作吗? 还需要去舍本逐末吗? 完全不必要。 所以,内心里面没有贪心了以后,不知道要减少多少的造业! 你要能够受持自性的时候,安住于自性的禅定当中,一切福德,一切智慧都能够开发出来! 不仅是自利能够得到圆满,我们自利的一切功德——福德、智慧资粮——都可以成为利益众生的资本。 哪一点不是呢? 所以,断除贪心以后,能够积极地行持菩萨道,积累福德善根二种资粮,从而达到圆满的自利利他。 断除杀害众生心。 就是一味地要去利益众生,不讲条件的。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这种慈悲心就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不讲任何条件。 见到众生有任何苦难的时候,责无旁贷,舍己救人都要干。 哪怕就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能够这样一味地去利益众生的时候,善业行持起来就是最积极的,福德善根资粮积集起来就是最快的,成佛也就是最快的。 所以,要断除伤害众生的心,我们的内心随时随地都是最富足的,都可以布施给众生彻底的无畏、智慧。 能够随时随地这样,我们身口意三业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宝,都能够利益众生,随时随地想的都是利益众生,成就众生。 如果人人都能够达到这样的心态,这个世间就是佛国,就是极乐世界。 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不和谐? 也就是人人都想自利。 世间上的东西、名利又是有限的,所以大家为了挣这些蝇头小利,于是尔虞我诈,要去损伤众生,盘剥众生,以成就自己,所以这个世间上才不和谐。 一切竞争,一切斗争,一切战争,一切破坏,其实都来源于这里。 我们对众生的伤害来自于什么地方? 就来自于这些地方。 好吃的,被别人抢了,不干,要去争夺,于是你就要伤害别人;名利,自己没有得到,别人得到了,嫉妒,就要耍手腕,就要去收拾别人。 所以,这个世间上的尔虞我诈,强食弱肉实际上都是从这个地方来的。 断除邪见,我们内心就是智慧充满,能够清清净净,能够圆满地认识真理。 我们内心有智慧以后,是无往而不利。 走到什么地方你能够起烦恼? 走到什么地方你喜欢去做恶业呢? 起烦恼,做恶业,受苦报,实际上都是没有智慧的表现。 没有智慧我们才干这些事情,没有智慧我们才不尊重自己,没有智慧我们自己才起烦恼,污染自心。 由于自己烦恼,所以我们才去伤害众生。 要是你有智慧,不起烦恼,你会去伤害众生吗? 不会的。 你只会给众生布施欢喜,布施智慧,布施福利。 往往就是在我们自己烦恼的时候,要影响周围的人,要伤害周围的人。 所以,我们要想真实地自利利他,必须对这些烦恼加以猛烈地攻击。 你不要攻击世间上的人,你只攻击烦恼。 大嗔,嗔烦恼。 你要把这样的邪见断除了,我们自己内心就圆满了,智慧也就圆满了。 所以这是内心意业的三种善业。 这身三、口四、意三,加起来就是十种善业。 这十种善业,是修世出世间一切善业的基础。 如果仅仅是修这十种善业,没有与四禅八定相联系,就可以成为转生欲界天的因。 以后就可以上升到天界当中,享受天上的五欲,非常美妙,自然具足。 我们这个世间上的人,凡间的众生为了享受五欲,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和劳动,乃至于一千年里一瞬间的快乐准备了很久,但是快乐的滋味是非常淡薄。 划得来吗? 划不来。 一瞬间的享乐,居然把一辈子的光阴全部报废在苦难过程当中。 你说划得来吗? 根本划不来。 得不偿失。 转生为欲界天之后,一切的欲乐是自然而然的,衣食丰足。 别人说,天国怎么怎么美妙,就是这样。 这还是世间上的福报,还没有超出三界当中生死轮回的福报。 如果与四禅相关联,将来就会转生为色界天。 就成为我们转生为色界天的根本原因。 色界,一切欲望都没有了,只有纯物质的存在了。 天宫非常高妙,住在这些地方过程当中是以禅定力摄持,任运自然。 已经把一切最粗重的烦恼,欲望的烦恼解脱了。 我们说:“欲望无边,苦海无限。 ”有一个欲望,就要迫使我们受多少的苦。 看看我们今天的苦难,难道不是因为欲望而引起的吗? 能够超绝于这些欲望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要解脱多少的包袱,要放下多少的负担。 这些欲望是谁造成的呢? 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所以,修十善业又能够修四禅八定,自然而然就能够转生为色界天。 如果与四无色定相关联,就会转生为无色界天。 不仅仅是没有粗重的欲望,连物质性的存在基本上都解脱了,已经看不到他有形色可在,进入非常深细微妙的禅定当中。 所以那种存在非常舒服。 但是这些都是三界当中的好处。 假如说,你修行十善业又能够有出离心,这就与声缘二种修法结合在一起了,将来就会出离于三界二十五有的生死果报。 假如说,你修十善业能够发菩提心,能够四摄六度都修起来,与菩萨法就相应了。 十善业又可以成为我们出离心的资粮。 比如,你想出离自己哪一种烦恼,没有福德资粮是办不到的。 没有福德资粮你能办得到吗? 办不到。 有福德资粮还不够,还要加以智慧资粮。 所以,福德智慧两种资粮是缺一不可的。 有福德智慧两种资粮了,我们要想出离三界的时候就很好。 你要想学出离法,今天没有十善业的基础,所以你在出离心的过程当中很不具足。 你所遭受到的世间上的一切,都很不具足,只能够引生你负面的效应,能够加深你烦恼的熏习,能够加深你执著的熏习,能够加深你对世间上贪染的熏习。 没有资粮! 今天那些没有吃的人,他对吃就更加执著;没有钱的人,对于钱更加执著;没有好衣服穿的人,对好衣服羡慕得不得了;没有满足欲望的人,对世间上的欲望特别渴求。 缺什么,他就想什么。 想什么,就贪染什么。 贪染什么,就更不能出离什么。 这是一般的众生。 所以有人说解脱,单是从物质上的解脱都有一些过程。 一个,是缺乏。 二个,是争取。 三个,是满足。 四个,是享受。 五个,是超脱。 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上来。 你看比较有钱的,就不再在意钱,于是花钱也就大手大脚。 相对而言,他对钱的执著心,好像就少一点。 但是,这是通常的情况。 也有有钱的人,还对钱特别贪的,那是特别的情形。 所以,你没有福德资粮,没有智慧资粮,想要成就出离,往往这些出离心都没有条件,成就不了。 所以,我们今天要知道十善业是非常必要的,对修世出世间法都非常必要。 哪怕就是我们往生天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离不开十善业。 所以《阿弥陀经》上给我们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资粮。 善根福德资粮没有,不够,你就往生不了。 所以,我们今天修学的过程当中,对十善业要特别加以重视。 净土宗修行净业三福,当中有没有这些? 都有。 所以,修行这十善业,可以增加我们往生的品位,可以增加我们往生的资粮。 这多好! 哪怕你行菩萨道,究竟成佛,能够少得了这十善业吗? 少不了。 你说你要修布施,十善业没有修好,拿什么布施呢? 没有资粮。 想拿钱来布施,没有钱;想拿东西来供养,没有东西;想拿精神财富来供养,没有精神财富,你整个心都是非常下劣的。 精神不文明,思想不清净,只能给世间上污染。 污染的东西谁喜欢要呢? 别人早离开你了。 所以今天看看我们,从内到外都是废品。 原因是什么? 原因就是没有用智慧来转化他。 你要用智慧来转化他,就可以从头到脚把他转化为宝贝,从起心动念都可以转化为宝贝,从见闻觉知都可以成为自利利他的根本,都能够积累福德智慧两种资粮。 所以,十善业就是这样的重要。 这个地方,仅仅不做坏事,十种恶业不做,还不算是善业。 有的人说:“我这一辈子又没有干过什么坏事。 ”没干过坏事,你也没干过什么好事。 你说你不杀人,可以,但是你利益过人吗? 没有利益过人。 说不杀人,但你还在杀其它畜生;说你不杀畜生,你还在吃畜生的肉。 这些难道我们没有干坏事吗? 有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在恶业当中而不自觉。 就算用尽心力把恶业停止,不干坏事了,但是你很消极,成天躺在无明窝当中,成天做无记业。 啥事都没有的时候就是打瞌睡,就是睡觉,就是做梦。 你没有主动地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还不能够算是善业,所以要记会这一点。 有的人是消极地不做这种恶业,那是最基础的。 不干坏事,不做恶业,这个是最基础的。 然后,把恶业停止了以后,进一步要能够把善法积极地行持起来。 善法,一定要在对治十种不善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做这十种善业,它才能够叫做善业。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对于自己身心世界没有保护好,没有守好,内心里面十不善业的因还有,这种心还没有断除,那就不叫善业。 比如,今天我们在放生的时候,心里面还在想:“今天我把鱼放了,回去后别人就会奖励我三条鱼。 ”你又在想着放生的事情,又在想着要去吃鱼肉。 你说这个是善业吗? 很多时候,边在做善事,心里面的恶事还在起。 善恶杂陈! 所以这个心不纯净。 当不纯净的时候,这种善业就不能够叫做真正的善业。 所以,一定要在对治十种恶法的基础之上,来好好地行持十种善业,它才能够称之为善业。 如果说我们在断除十种不善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积极地修持对治这些恶法恶业的善法,那么这种善业就非常殊胜。 比如,我们布施是为了对治什么? 对治贪心。 把贪心对治了以后,我们还要在布施供养当中让不贪的心不断地增长。 所以,要在事情上更加努力地去布施供养,这样来对治我们内在的贪心。 那么,每一种善法就成为非常殊胜的了。 比如,你今天持戒。 持戒是为了对治犯戒的烦恼。 每一个心念地持戒,念念刻刻都是针对于我们内在的犯戒的烦恼,所以我们说自性自戒。 念念刻刻都反熏到内心,来成长内心的智慧,来成长内心的觉慧,来成长内心持戒利益众生的能力。 那么,你的持戒它念念刻刻都在返本还源,都是从自性当中做功夫,它就念念刻刻都在增长。 这种持戒就很好。 你说你忍辱,忍辱是为了消除人我执著相,是为了消除人我对待的观念,要把自己消融在众生过程当中,要解决人我观念,要把事上的忍辱,汇入到无生法性的忍辱上。 这个时候不仅仅是忍辱了,而是认识真理。 忍,就上升到认识智慧的真理上来了。 这个时候一不一样呢? 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你仅仅在事相上忍,有的时候忍得下去,有的时候忍不下去。 为啥呢? 没有在根本上用功。 要在根本上用功的时候,就能够在真理上知道,我们根本不能够去损伤众生。 不管众生因为愚痴也好,因为贪嗔痴慢疑这些根本烦恼来损伤我也好,我不能够因为众生的烦恼,不能够因为众生的偏颇错误,拿他们的错误来惩罚我自己。 不能够因为别人错了,我就错。 所以,这样的善业时时刻刻都是回归于自心上的。 那么,这样的十种善业就非常圆满了。 比如,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当中这样说:三种身善业: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不偷盗,断除不与取,从而行持布施;不邪淫,断除邪淫,来护持清净的戒律。 这就是身体上的三种善业。 有四种语业上的善业:不妄语,断除妄语,能够说真实的话;不两舌,不去挑拨离间,能够断掉离间的话语,来化解众生的怨恨;不恶口,能够把恶语断除,面对任何一个众生,都能够恰如其分地说出悦耳温馨的话,两只耳朵听起来非常舒服,心里面听起来非常受用,非常享受。 你能不能做到? 你要是能够做到,光是语言上就能够摄受很多众生。 今天我们的语言上,不说话则罢,一说出来就是伤害人的。 别人一听你的话,连话都不想接,就想远离你,算了,我离开你,这样的人我离你远一点。 为啥呢? 从你的话语当中,就可以看到你的内心。 所以,能够说悦耳的话让众生心里面很舒坦,然后给予众生真实的安乐,引导众生能够达到真实的利益。 不绮语,无意义的话能够断除,然后把语业摄集起来,精进地念佛,精进地持咒,精进地念经。 你说你没有念佛的时间,没有诵咒的时间,其实哪里没有时间? 时间多得不得了。 每个人一天都有二十四个小时,人人平等。 别人有时间念佛持咒,你为什么没有时间念佛持咒呢? 往往我们把时间浪费在没有实在的话语上。 你从早到晚,和别人唠闲嗑,说这样,说那样,哪一点有真实的意义? 没有多少真实的意义。 我们还很害怕别人不跟我们说话,不跟我说话,把我孤立了! 我不说话,好像舌头就大了,声音就哑了! 别人说我是疯子,不正常! 其实你不说话,谁又说你是哑巴呢? 所以,我们往往是生活在误区当中。 之所以说没有时间,往往就是在误区当中耽误我们自己。 这是语业上的四种善业。 内心里面有三种意业:不贪心,把内心的贪欲断掉,它就能把布施供养之心生得起来;不害心,断除我们的嗔恨心,断除我们伤害众生的心,我们内心去侵害别人,让别人不高兴,嫉妒,损伤众生的心就没有了,从而能够把利益众生的心,时时刻刻都能够积极地生起来;不邪见,我们把一切错误的歪理邪说都能够对治掉,让内心愚痴的见解,错误的见解,能够彻底拿掉,我们在内心里面建立正知正见,随时随地都能够保持正念,这种修行就很具足了。 那时候你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西方极乐世界一个念头就去了;三界二十五有当中,四禅八定当中,想进去就进去了;尽虚空遍法界,不用坐飞机,不用坐火箭,自由自在,任你遨游。 所以,有这些善业的时候,就能够成就我们自己的美好愿望。 你要想离苦得乐,要想自由自在,要想有真实的福德利益,就要依这些善业好好修行。 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修行其实也没有什么其它的诀窍,就是让我们的身心世界在善法当中,要达到心与善法相应,心与善法相联系,持之以恒,要让我们自己的身心世界都变成纯善的身口二业,不间断,这样修行就成就了。 简不简单? 就这么简单。 所以,这十种善业特别重要。 行持十种善业,同样需要所针对的对境和发心、加行,一直到究竟四个条件,它才是圆满的善业。 所以,我们学过十种恶业以后,就把它反过来。 比如杀生,断除杀生。 它所针对的对象是什么? 一切众生有情。 它的发心呢? 因为清清楚楚了知这是众生,这是认识上不错误。 二个,要发心,既然是众生,他就是我多生累世的父母,就是我们成佛的基础。 我们伤害众生,其实就是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成佛的大业。 因为我们了解杀生损伤众生的过患,能够真实见到过患以后,告诫自己不能够杀生,一定要去利益众生。 内心里面把这样的见解生起来以后,随时随地就想怎么样去利益众生,怎么样断除我们杀害众生,伤害众生。 这个认识、发心就起来了。 意乐心,他有动力,内心里主观的因素就能够起来了。 加行,就是为利益众生,为防护自己杀害众生的种种行为,我们就要多去修行,这就是加行。 究竟,我们真正把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防护好了,不去伤害众生,不去杀害众生,这个不杀生业我们守好了,不害业就圆满了。 其它的善业以此类推,你就可以清楚。 我发现我们今天的人都很喜欢简略,你说“以此类推”,他回去后你问他,他也说“以此类推”就完了。 这个是今天学习的不善巧。 别人说一句“以此类推”,也许他连“以此类推”都不要了。 我们听闻了一个这样的法,有识之士,当由近及远,由少到多。 别人讲一点,我就要举一反三。 不仅仅是举一反三,比如把杀生业的四种:基、发心、加行、圆满说了以后,其它的,经上根你说“亦复如是”。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你也“亦复如是”了一辈子。 但是“亦复如是”过了,什么道理你也不知道。 再问你是啥道理? “亦复如是! ”那就是我们心上的简略,不善于用功。 善于用功的就是要沉入进去,究竟怎么“如是”法。 我在理解了一个的前提下,就要把这样的理解力发挥到极致。 别人的语言上,经书上,为了简练给你说“亦复如是”,你不要简练,你要是简练了功夫就不到。 但是,我们今天的人简练得太多。 不要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啥道理呢? “师父,空就是一样的嘛! ”别人从四个方面给你论述,你一句话就说完了。 你的思维就更简练了,想都不想,思维都不思维。 请问你这样怎么能够与佛法相应? 说语言、经文是“标月之指”,我们要因指而见月。 你要勤奋一点,要主动一点,要多下功夫。 语言文字是很深奥的,中国话一个字多少意思? 你懂不懂? 所以,单是理解会意,然后依照这样的道理如理思维,反反复复地熏习,这个里面太需要了! 你看古老经上翻译的,你看般若经上给你翻译的,说“色即是空”,从多个方面给你说。 说了“色即是空”以后,然后又说这个空,那个空,这个世间上所有都空完了。 但是你就当语言来看待:“这个经书就是啰嗦! 花也空,土也空,摄像机也空,佛像也空,肚子也空,师父也空……一句话就说了嘛,一切皆空! ”但是,不能够那样简单。 语言是引导你去用功,你以为是没有事在大费篇章地说废话? 不是。 你因为没有用功,所以你看不懂。 你要看懂了,经文要天天读诵,唯恐简略。 但是,我们今天的人就习惯于简略。 这样也省,那样也省;佛省掉了,菩萨省掉了,西方极乐世界也省掉了,啥都省掉了,唯有现在的烦恼省不掉,将来受苦省不掉。 但是,这些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呢? 往往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所以,见到了过患以后,我们自己要好好地把这十种恶业的过患反反复复思维,反反复复熏习。 然后,在我们内心里面把这种善业以此类推,一个又一个地去思维。 今天思维不杀生的业,明天思维不偷盗的业,乃至这一个月都思维不杀生的业,下一个月我都思维不偷盗的业。 只有这样如理思维,舍得下功夫,你才能够得到受用。 今天我们就是太懒惰了,不喜欢用功。 “师父,这样修行太麻烦,成天都要那样想,一点妄想都不敢打。 ”我说:“什么不麻烦呢? ”从你早上起来,梳头,你要一根一根去理,这根是黑头发,这根还是青丝,这根有点花白了,不行,要扯下来。 你洗脸麻不麻烦? 在镜子里面,你那张脸皮上一个麻子都要看到,怎么样把它覆盖起来。 一点功夫不能少! 世间上行住坐卧,哪一样你不是很用心? 但是修行上你偏偏不这样用功,你嫌麻烦。 所以,我们功夫做不起来原因在哪里? 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上一堂殿,“时间太久了,我们能不能缩短一点? ”越缩就越短。 别人说精华,精华,越少就越是精华。 少而精,少而精,少到最后就是光精精,啥都没有了,还有啥精华呢? 所以,我们今天的众生要能够知道自己的弊病在哪里。 第四节 开示具力之门第四节,开示具力之门。 前面把十种善业、十种恶业介绍给我们了,我们要好好去思维。 下来以后,你们就要好好讨论,布置了作业,要做这样的作业。 每一条,两两相对,你问我,我问你。 能不能够答上来? 就像辩经一样,今天我就一个一个地辩。 你能不能够辩? 能不能够这样思维? 能不能够说出来? 一个都不能说出来的时候,你学什么呢? 用功太少了。 不要说你真正去实修用功,就是在语言上把它弄通都是你的智慧。 在语言上弄通了没有? 没有弄通你为什么不问呢? 为什么不看书呢? 我们今天确实就是在这个地方,漏掉很多用功的地方。 闻思修,闻思修,基础都没有,听闻的功夫都没有,叫他如理思维,怎么如理思维呢? 我是统计过的。 我下来以后,一个一个挨着问:“你思维过几遍? ”“没有时间思维。 ”我说:“你看过几遍书? ”“一遍都不能够看完,时间太紧了。 ”那怎么办? 所以,这些就反应出我们的价值观念。 你是喜欢什么东西,你的身心世界都为什么而忙去了,这就是反应你的价值观念,就是你内在的法念处。 什么法? 染污法。 你的价值取舍是染污的,是错误的,是偏颇的。 但是,这些东西紧紧地盘踞在我们内心,已经把我们身心世界给覆盖了,给隐蔽了,让你不能够形成修法的法器,而只能够形成造业的业器。 酒囊饭袋,饭桶,造业的机器。 是不是这样子呢? 就是这样。 所以,我们好好看一下自己的身心状态就是这样。 我们已经了解了十善业和十种恶业了,有的说:“师父,我也在修行,但是修了一辈子我就没有见到效果! ”“念佛念了一辈子,我也没有见到什么效果,烦恼依然那么严重! ”他说:“我在圣水寺听经闻法,也听了好多年了,但是我觉得味同咀蜡。 ”就像咀蜡烛一样,没有什么滋味。 为什么呢? 没有听出味道来。 为什么没有味道呢? 往往都是心、法不相应,没有全身心地投入。 要全身心地投入了,还要分析这种业怎么样造善业是最有力量的,怎么样造恶业是最厉害的。 所以,打仗就是这样,修行就是这样。 它是一种力量的对比,随时随地都来检查彼此的力量对比怎么样。 敌强我弱的时候,打得赢吗? 打不赢。 所以现在就只有打游击战。 什么叫游击战? 今天来一下,听了几句话,跑掉了。 明天又来一下,我也来了,反正我在学佛,我抽时间来学佛。 没时间,没时间只能抽时间。 所以,我们说业余的,闲暇的,打游击战。 他不能够持之以恒,不能够坚持下来,有一朝没一朝的,功夫怎么能够连续上呢? 你的听闻如果说间断了,你怎么能够接续得上呢? 接续不上的时候,你的智慧又怎么能够连得起来呢? 所以说我们往往都是这样。 世间上,你上班怕缺席一天。 为什么? 缺席一天,别人扣一天的工资,扣一天的奖金,你就怕。 但是,佛法你就不怕缺席。 菩萨都是很慈悲的,师父都是很慈悲的,我缺席一辈子你也不会扣我的钱。 不扣你的钱可以,但是更大的失落你自己把它扣掉了。 什么失落? 福德、智慧、修行、快乐、真实利益。 你自己一天一天拿掉一点,一天一天又拿掉一点。 别人是不给你拿掉,你自己拿掉了。 你说你损失的还少吗? 不少。 但是,对这些你都没有在意,任随它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走了。 你现在在意的是什么? 在意的是金钱。 所以别人扣你一分钱都不干。 所以,我们自己所注意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存的世界。 你生存的世界有多广阔吗? 并不广阔,往往非常狭隘。 一辈子只喜欢钱,就生活到钱眼子里去了,其它都没有。 所以,这些东西我们要分辨,怎么样造善业恶业它才显现得出力量。 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要怎么样修行它能够把恶业的力量能够减少,要怎么样修行才能够把善业的力量增加。 随时随地,我们都要增加善业的力量,而减少恶业的力量。 在打仗过程当中,随时随地都要充实精力,要招兵买马。 兵强马壮才能够打胜仗。 所以,我们今天就是积累资粮。 你能够做到积累资粮,你就能够兵强马壮。 资粮丰富了,你就能打胜仗。 什么叫资粮? 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内心里面,比如善法资粮。 你喜不喜欢善法? 不喜欢善法,你就没有资粮;你要喜欢善法,这就是资粮。 由于你内心非常喜欢善法,所以在行善积德的时候,那就是非常积极,非常投入。 从心态上,从身心精力的投入上,从善业的反复熏习上,它都能够增加,力量就增加了。 力量增加,资粮就具备了。 要修什么样的善业,它的力量才最能显现出来呢? 造业的大小,取决于我们所依的身体。 你的身体,一个是持戒不持戒。 持戒的人修善法,这种善法和不持戒的人修善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看你发不发愿。 发了菩提心愿的人,修行善法,哪怕是念一句“阿弥陀佛”,和那种不发菩提心念佛的人,力量是不一样的。 内心里面欢不欢喜,欢喜于念“阿弥陀佛”的,和不欢喜念“阿弥陀佛”的,虽然都同样在念,力量一不一样? 根本不一样。 受用一不一样? 根本不一样。 这就是针对所依的身体来说的。 你这个身体,是出家身体还是在家身体;是受了戒的,还是没有受戒的身体;是只受五戒,还是受了菩萨戒的身体,这里面都有区分的。 我们自己所依的身体造业,在这个地方要体现出强弱。 还有一种是对境。 什么叫对境? 所针对的对象。 比如,你行持善业。 如果排除其它因素不计的话,你对一只蚂蚁行善,对一只狗行善,对一个穷人行善,对一个有功德有智慧的人行善,乃至对于佛菩萨行善一不一样? 不一样。 人有差别,你针对不同的环境所做的事情,它的力量就不一样。 第三个是意乐。 什么叫意乐? 就是刚才所说心态上的。 你想不想,欢不欢喜,愿不愿意。 这就是意乐上的,你以什么样的发心来做。 那天我们讲了意乐心,同样是听经闻法,有的人是没事可干,他就跑到这里消磨时光,随便听一听。 有的人虽然说来了,但是他老在赞叹:“讲得好,讲得好……”讲的什么? “不知道,反正就是讲得好。 ”干啥? 无记,睡觉。 他是拿这个时间来睡觉。 还有的,“这个讲得很好,世间上谈情说爱也用得上,尔虞我诈也用得上! ”他用这些来听经闻法,听经不一样了。 你要发出离心,要发菩提心来听这些的时候,他听起来又不一样了。 所以,世间法,法无自性。 怎么用,就在于自心。 什么东西都是这样,能够善用齐心的时候,就能够心能转境。 我们内在的意乐怎么样,决定了我们造善造恶的力量,可以区分。 还有所做的事情。 同样的是上殿,有的人很投入,有的人有精没神,懒洋洋的。 所以,做的事情不一样,那就不一样。 还有,加行。 你采取什么方法,怎么投入,这个是要想方法的。 单是一个念佛,针对每个人要千方百计去想怎么样把信心增长得起来,怎么样把愿心增长得起来。 想方设法要滋滋润润地念佛的时候,你的加行不一样。 有的人只吃现成食子,“师父,我的妄想又起来了,怎么办? ”刚给他说了一个对治方法,“师父,我又懒惰了,怎么办? ”又给他说一个对治懒惰的方法,“师父,我瞌睡来了,怎么办? ”一辈子他都只吃现成食子,从来不主动去想方设法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人是很被动的。 这样子修行,往往是地上的癞蛤蟆,点它一下它就跳一下,点它一下它又跳一下,不点它就不动。 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在加行上没有完全具足。 所以,由于这多方面的因素,造业的力量就有很多差别。 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就决定了我们造善造恶的能力的大小,修行能力的大小。 比如,我们观察行持布施的善法,它的福德力究竟有多大呢? 将来会产生多少的安乐果报呢? 这就要分析我们布施的对象是谁? 布施的时候内心的心态意乐是怎样的? 布施的是什么东西? 是把你不要的东西,这件不要了,拿去布施好了。 还是把你最喜欢的拿去布施? 不一样的。 还有布施所依的身,你受没受戒,发不发愿,清不清净,这样的身来考虑。 还有布施的加行,你究竟用什么方法来布施? 有哪些加行? 所以,每一方面对于布施所生福德力的大小,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所以,要知道,要分析,要学习怎么样造善造恶最具备力量。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应该用功的。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讲到这儿。 明天讲具体的怎么样增加善业的力量,怎么样遏制恶业的力量,这是很精彩的。 修行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分辨不清楚,修行就很不具足。 (毒 毒 整理) 发布时间:2025-03-15 12:23:1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9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