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昌臻法师:百岁高僧无私奉献 千年古刹历劫重光 内容: 一代僧离欲上人,圆寂已经一周年。 上人一生精进修行,安贫乐道,广施化度,普济有缘。 其思想品格,嘉言懿行,值得崇敬,值得学习。 离家修行 大彻大悟离欲上人(1885-1992),四川省合川县泥溪乡人,俗名侯喻君。 秉性刚毅,智慧过人。 家世经商,师年十五,家道衰落。 一日在姑母家,偶阅《金刚经》,顿有所悟,从此看破名利,离家访道。 民国十一年(1922)在射洪东山寺,依本空、思摩二位老禅师披剃,法名觉空,字离欲。 修头陀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寒暑不辍。 历十三载,忽然大悟。 思摩禅师,不知处何人,据传为清乾隆时进士,俗名李君莲,年约二百岁。 行事神异、言语颠倒,射洪一带皆呼为疯师爷、而极受崇敬。 师当时立志出家,但因无人作保,寺院皆不接收。 而思摩禅师一见,知为法门龙象,亲自击鼓并高呼:迎接大和尚! 此后,为接引其升堂入室,常痛下钳锤,有时棒打脚踢交加;而师道心愈加坚定,愈加深切忏悔,虔诚项礼,虚心受教,终蒙授心印。 师继于新都宝光寺方丈祖道禅师座下受具足戒,并承宝光堂上无穷老和尚,付予衣钵,法号圆空,为临济宗第二十一代禅师。 师于晚年,每忆及当年学道情景,常慨叹说:现在的青年人,连句重话都受不了,还能放得下么! 游化各地 中兴报国师悟道后,游化各地,建寺弘法。 民国十九年(1930),由中江县行脚至乐至报国寺,时报国寺长年失修,殿堂倾塌,然师视为绝好道场。 师身穿破衲衣,背负烂蒲团,来寺挂单。 正值举办观音法会,四众云集,师声称自己是穷和尚,别无供养,愿在殿上打坐七天七夜,陪伴菩萨。 众以为妄人,会首谢某说:你如果真能打坐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我愿拜你为师,留你当住持。 否则赶出山门! 并派人监视。 师入定七昼夜,出定时,法会尚未结束,师又入定三天。 众大惊,会首及信众当即争相皈依,师乃依法化度,广结善缘,致力修复。 先后修复观音殿、藏经楼、东西丈室及楼廊、寮房等,规模臻于完善,师又飘然他往。 慈悲济世 着手成春民国二十年(1935)师行脚成都,川军师长范绍曾,中弹深入肩胛骨,发炎剧痛,医院主张截肢,范不从。 请一法国医生治疗,每次诊费银币四百元,连治四十天,痛更甚。 一次在周某家偶遇师,求治,师随手给蜜枣二枚,范吃后,少时觉痛缓解,当夜醒来,肿痛俱消,忽觉一物抵背,视之为子弹。 范大为惊异、感激。 以银元十万供养师。 时川北大旱,饥民遍野。 师建议用此款以工代赈,仿宝光寺规模,建射洪县古佛寺,作为十方丛林,遵百丈遗风,农禅并举,建盐厂一座,植树三万余株。 民国三十三年(1944)举行传戒法会,受戒僧众一百三十六人。 旋以寺务付欲空法师,主动退院。 师悲愿至深,平时弘教之余,有求医者,辄随缘施治,不少中西医束手的难症重病,往往着手成春,活人无数。 师治病,有时开中药处方;有时给患者水果或食品吃;有时与之闲谈;有时留在寺内小住。 善巧方便,不拘一法,而疗效甚佳。 因之远近求医者,络绎不绝。 奇异事亦不少,不多述。 现报国寺已编辑出版《离欲上人遗方》一书,索阅者甚众。 成都弘法 大众倾仰民国三十年(1941),师应三宝弟子请,复至成都弘法。 大众倾仰,共捐净财,在北郊任家湾(现人民北路),为建离欲念佛堂一座,总面积达四千九百平方米,建筑面积达二千一百平方米。 一时法缘殊胜。 捐资者多为危症获救,深感再生之恩的患者。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日机频繁轰炸成都。 每遇空袭,前来避难者不少,而该处始终未被轰炸。 一九四零年夏,一日,日军一百零八架飞机狂炸成都,饭后,师忽言有事,须往铁脚巷叶青成家,众人苦陈利害,师不从。 抵叶家,警报大作,市民狂奔逃命。 师跏跌坐,从容嘱叶:家中人勿惊乱,即将有人到此。 话毕,叩门声甚急,一中年妇女,仓惶入门,见师,扑地求皈依,师微笑,收为弟子。 法名昌逃。 笑谓:昌逃、逃命的逃。 事后,人们上街,见房屋倒塌,遍地瓦砾,独存师所在两间铺房,完好无损,顿时好奇者涌进铺房,充塞小屋,有认识师者惊呼:离欲法师! 神仙! 活佛! 立刻,求皈依者接踵而至。 川军将领邓锡侯等人,亦先后皈依座下。 艰难创业 梵宇重辉一九五一年,师重返报国寺,守寺护林,种地养蜂,编织草鞋,躬亲劳动,怡然自得。 至一九八四年落实宗教政策,当时报国寺经历十年浩劫,又遭火灾,几成废墟。 而师亦已年满九十七岁,出于爱国爱教的一片赤诚,毅然独肩重建千年古刹的艰巨任务。 从整体规划到具体施工,都亲自料理。 在其纯洁高尚、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各地四众弟子,踊跃输将,不费国库分文,集资逾百万,经八年的惨淡经营,终于重新建造起琳宇梵宫,气象一新。 寺内广植树木花果,绿荫密布,环境幽静宜人。 并从缅甸迎回玉佛十三尊,其中四尊均高达二点五米;重新规划原千佛岩造像,精工造就长达十三米的卧佛像一龛,及高约四米的接引佛像一尊,药师佛像一尊,观音菩萨像二尊。 现在报国寺已成为瞻礼朝拜和旅游观光胜地。 诲人不倦 普度有缘师一生诲人不倦,普度有缘。 虽言语不多,而感人至深,皈依弟子成千上万,遍海内外。 针对末世众生根机,普遍教人念佛,以此法最易下手,最为稳当,也可以禅净双修。 师每谓学道要领,必须从去妄念入手。 并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可以用去妄二字概括。 妄心与真心本一体的两面,妄心附着真心,妄心去则真心自显。 古德说:打得念头(妄心)死,许汝法身(真心)活。 是实话。 如何去妄? 首先,必须发大心,修苦行,立志了脱生死。 其次,应时时处处检查身、口、意三业,管好六个徒弟__眼、耳、鼻、舌、身、意。 常举古德修行,每天身上挂一袋子,心中起一恶念,即检一粒黑豆放入袋内;起一善念,检一白豆放入。 夜里总结一天中黑白豆的数便可知道,最初黑豆多,白豆少;后逐步白豆增多,黑豆减少。 认为修行就重在行上,只有从起心动念处踏实用功夫,别无取巧办法。 生活检朴 乐道安贫师生活检朴,布衣蔬食,终身不变。 清心寡欲,不求名利,乐道安贫,从不攀缘。 非为弘法利生之事,芒鞋不出山门。 日食仅用园蔬咸菜和豆制品佐餐。 有供养珍贵食品者,每派人携往市场变价作建庙用,所用被盖床褥均有无数补丁,家具用品皆陈旧破损,师安之若素,不许更换。 一九九一年荣昌县部分居士,见师卧具破旧,特选购高档商品供养,师终不愿使用,仍变价用于基建。 寺内开辟荒地数亩,除种植果树外,其余种杂粮、蔬菜,僧众功课之余,出坡劳作。 师虽年过期颐,有时亦亲自下地浇水除草,农禅并举,以身示范。 预知时至 安详坐化师身材修长,银髯飘逸,目光炯炯,气朗神清,视听聪明,步履轻健。 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十七日(农历壬申年三月十五日)预知时至,于报国禅寺丈室,安详坐化,世寿一百零七岁。 关于师之年龄,据乐至县佛教界人士,赴合川、射洪等地调查结果。 师生时为清同治七年(1868),终年应为一百二十四岁。 师生前于年龄素不在意,有人曾问:师父,人家都说你瞒了岁数。 是吗? 师微笑答道:何必说那么大嘛。 有年轻人问:师父,你多大岁数? 和你同年。 说完一笑。 师生前曾任射洪县古佛寺方丈,乐至县报国寺方丈,乐至县佛教协会会长,内江市佛教协会名誉副会长。 四川省佛教协会名誉理事,乐至县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内江市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发布时间:2025-03-21 13:32:4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9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