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说第九讲 内容: 各位! 上课了! 题目:《心经》解说讲次:第九讲日期:2007年12月17日初校:2007年12月20日主讲:释慧祥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祈愿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回向之福,发愿令佛弟子(自己名),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称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经文】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释经】这时再也没有因为眼根范围内的因缘所引发的苦厄了! 乃至再也没有因为意识界的种种因缘所引发的一切苦厄了! 【说明】此经文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是略说。 展开来说就是:無六根界:无眼界、无耳界、无鼻界、无舌界、无身界、无意界。 無六塵界:无色界、无声界、无香界、无味界、无触界、無法界。 無六識界:无眼识界、无耳识界、无鼻识界、无舌识界、无身识界、无意识界。 又有另一种分类方式是:《中阿含经》见十八界知如真。 眼界. 色界. 眼识界。 耳界. 声界. 耳识界. 鼻界. 香界. 鼻识界。 舌界. 味界. 舌识界。 身界. 触界. 身识界。 意界. 法界. 意识界。 阿难。 见此十八界知如真。 当然! 我们还是依经典的分类方式为佳! 我现在先来说明界字之义。 界,是指范围。 壹、眼界,就是指「眼根的范围」。 这又可以分很多层面来解释。 一、眼球的范围:有人没有眼球,有人只有一个眼球,有人有二个眼球。 所以可知其眼球的范围是不同的。 又有人的眼球大,有人的眼球小。 又有人的瞳孔大,有人的瞳孔小。 如此因为眼球的不同,所以所造成的功能及作用的范围就会不同。 二、眼肌肉的范围:有人眼睛四周的肌肉己不能随意运作,有人一部份能运作,有人眼肌肉受力使力不能平均,有人眼肌肉很好。 三、眼神经的范围:有人眼神经已坏,有人坏一部份,有人全好。 四、眼球内组织的范围:有人视网膜正常,有人不正常,有人视网膜剥落。 有人水晶体混浊,有人有白内障,有人水晶体清澈。 如此种种不同,眼根的范围就不同。 如此种种都是属于眼界。 所以我们要去了解由于眼根的不同,所造成眼界的变化。 现在再来谈色界。 貳、色界,也就是因为色尘的不同,所展现的范围的不同。 一、色塵的大小不同,造成色界不同:如大山及小山在您前面,其距离虽一样,因为山的大小的不同,所以造成色尘所展现的范围就不同。 二、远近不同,造成色界的不同:如一样的山,当我们站得远及站近些,这色尘所展现的范围就不同。 三、明暗不同,造成色界的不同:同样是一部车在我们的前面,距离也相同,我们的眼睛也一样,但是白天或晚上看到时的距离感就不同,这就是明暗造成范围不同的例子。 四、动静不同,造成色界的不同:例如: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或明明停在红绿灯下,但是隔壁车子在动,而我们以为我们的车在动。 这些都是因为动静的不同,所以造成色界的不同。 又如拿一炷香,旋转之,看似有一火圈。 而实际又知道没有火圈。 这也就是动静不同,色界不同的例子。 又如明明是地球绕太阳,而我们看似太阳绕地球。 也是属于这个例子。 诸如此类,请大家深入观察更多有关色界的种种现象。 參、现在来说明眼识界。 一、每个人因为当时眼界与色界的不同,所以就会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二、注意点不同,造成眼识界的不同:虽然自己,眼睛看著同一个色尘,距离、光线、大小、远近都相同,但是因为注意力所集中的点不同,所以就造成眼睛对色尘能认识的范围就不同。 三、综合来说,有十三个条件,会造成眼识界的不同:(一)眼睛的不同,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二)色尘的不同,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三)光线的不同,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四)距离的不同,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五)开眼闭眼的不同,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六)有东西挡住及没有东要挡住,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七)东西在眼界范围内,或在眼界范园外,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八)注意力的不同,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九)心中的影像有被扭曲或没有被扭曲的不同,造成眼识界的不同:例如:看著同样的东西,有酒醉者及没酒醉者所认识到的是不同。 有被催眠者与没被催眠者所认识到的是不同。 有梦游者与清醒者所认识到的是不同。 (十)大脑有受伤或没有受伤,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十一)身体动静不同,造成眼识界不同。 (十二)有戴眼镜与没戴眼镜,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十三)对被识认的对象,曾学过该名言,或不曾学过该名言者的不同,造成眼识界不同。 例如:明明屋子内放了一个东西,别人叫我们去拿,因为只听过名字,也看过东西,但是并没有将名与物连在一起过,所以找也找不到。 找到了也不认识就是这东西。 如此十三种条件的不同,都会造成眼识界的不同。 就如我对眼界色界眼识界的说明一样,请大家深入观察其它各界! 又当知,当您如实观照这十八界之后,并了解:在发展十八界的任何一界时,都能不忘了在空掉苦厄之下来发展。 (十八界不异空)。 又为了空掉苦厄,也不会因此而害怕发展十八界。 (空不异十八界)。 又当发展十八界,就是要在有能力空掉苦厄之下才来发展。 (十八界即是空)。 当我们有能力在十八界的任何情况下都能空掉苦厄时,就是可以来好好大大发展十八界的时候。 (空即是色)。 众佛友! 因为有事,所以今天只能说明到此。 作业:一、请将十八界,一一如实观察。 (不一定要交作业给我)。 二、写心得。 ()祝大家进步直趣无上菩提! 下课! 还没有复打毕者,请继续! 我先下了! 886 祝吉祥! (一法整理,已經慧祥法師初校) 发布时间:2025-04-13 11:22:0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09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