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委求作奴,供养三宝,生富贵家,得道证果 内容: 舍卫国中,有位长者的妻子产下一名相貌端正的男婴,这孩子出生才没几天,竟然就会开口说话。 男婴问父母:“世尊还住世吗? ”长者夫妇回答:“是的。 ”又问:“那么舍利弗尊者、阿难尊者等人呢? ”长者夫妇亦答道:“也都在。 ”长者夫妇非常惊讶,知道这孩子绝非常人,于是决定去请示佛陀。 夫妇俩带着孩子来到只园精舍,恭敬礼拜佛陀后表明来意。 慈祥的佛陀注视着襁褓中的婴儿,微笑地说:“这是个有福报的小孩,用不着疑虑或害怕。 ”夫妇俩听了佛陀的话后,不禁松了 一口气,便欢喜地带孩子回家。 回家之后,长者子向父母表示,希望能请佛陀及诸大比丘到家里应供。 父母亲听了,答道:“若能供养佛陀及诸大比丘,是我们无上的福报与荣幸,但还是得先详细筹画,准备好斋僧的器具与食物才行,并非马上就可成办。 ”长者子告诉父母:“只要将屋舍内外打扫干净,准备好比丘们的坐具,再设三个高座,美味丰盛的斋点自然就会现前。 ”长者子又说:“我前生的母亲尚在人世,目前居住于波罗奈国,希望您们能派人将她接来。 ”长者夫妇听了,马上派人去波罗奈国将孩子前世的母亲接到家中。 长者子所设的三个高座,就是为了感恩佛陀,以及今生、前世的母亲。 当一切准备就绪,佛陀与众比丘也威仪庠序的来到长者家应供。 佛陀与弟子们依序入座后,种种美味丰盛的饮食自然现前。 用斋毕,佛陀为大众开示无上妙法,听闻者莫不法喜充满,长者全家及长者子前生母亲亦因此殊胜因缘,皆证得须陀洹果。 长者子长大后,更发心出家修行,精进道业,不久即证阿罗汉果,获六神通。 阿难尊者见长者子果报如此殊胜,不仅出生富贵人家,出生没几天就会开口说话,长大后出家修行,最后还得道证果,便向佛陀请示原因。 于是世尊为大众开示长者子的过去因缘。 长者子的前世是波罗奈国人,虽然也是出生于长者家中,但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逐渐穷困。 所以即使生值佛世,有心供养三宝,也没有多余的能力。 长者子对于无法供养三宝,始终耿耿于怀,于是毅然舍下贵族的身份,到富贵人家委求作奴,供人差使。 一年后,长者子向主人请求千两金的报酬。 富豪好奇地问:“这笔钱是你要用来娶妻的费用吗? ”长者子回答:“这些钱是要设斋供养佛陀及众比丘的。 ”富豪听了之后非常赞叹,于是主动提供自己的舍宅,让长者子设斋供佛。 由于这段至诚供养的因缘,长者子命终后,得以生至富贵人家。 今世亦发供佛斋僧之心,并于听法当下,心开意解,得道证果。 典故摘自:《贤愚经. 卷一》【省思】《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三界中安乐,皆由三宝生,故求安乐人,常供养三宝。 ”诸福田中,以供养佛、法、僧三宝为最。 因为有三宝住世,佛法才得以流布,众生才有所依怙。 所以,我们若能以清净心、恭敬心至诚供养三宝,必能获福无量。 更进一步,若能了达缘起性空之理,修无修修,回归这念清净自性,即是耕耘自性福田,定能成就清净解脱之果。 【原文】《贤愚经. 卷一》(四)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品第四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是时国中有大长者。 生一男儿。 面首端政。 既生数日。 复能言语。 问其父母。 世尊在不。 答曰故在。 复更问曰。 尊者舍利弗阿难等。 悉为在不。 答言悉在。 父母见子生便能言。 谓其非人。 深怪所以。 便往问佛。 佛言。 此儿有福。 不足疑也。 父母欢喜。 还归其家。 儿又启曰。 唯愿二亲。 为我请佛及比丘僧。 父母告曰。 请佛及僧。 当须供具。 非卒可办。 儿又启曰。 但扫洒堂舍。 庄严床席。 施三高座。 百味饮食。 当自然至。 又我先身之母。 今犹存在。 居波罗奈国。 为我唤之。 父母随语。 使人乘象。 驰奔召来。 所以作三高座者。 一为如来。 二为本生母。 三为今身母。 佛与众僧。 既入其舍。 次第坐定。 甘膳美味。 自在丰足。 佛为说法。 父及二母合家大小。 闻法欢喜。 尽得初果。 此儿转长。 便辞出家。 精勤正业。 获致罗汉。 阿难白佛。 此沙门者。 宿种何德。 生于豪贵。 小而能言。 又复学道。 逮得神通。 佛告阿难。 此人前身。 生波罗奈。 为长者子。 父亡没后。 家业衰耗。 渐致贫穷。 虽值佛世。 无以供养。 念此不悦。 情不自释。 便舍豪姓。 求为客作。 终竟一岁。 索金千两。 豪姓问曰。 卿欲娶妻耶。 答曰不也。 豪姓又问。 用金何为。 答曰。 欲用饭佛及于圣僧。 豪姓告曰。 若欲请佛。 吾当与金并为经营会于我舍。 贫者唯诺。 便设肴膳。 请佛及僧。 由此因缘。 命终之后。 生在长者家。 今复请佛。 闻法得道。 佛告阿难。 往昔贫人者。 今长者子沙门是也。 佛说此时。 一切众会。 莫不欢喜。 顶戴奉行 发布时间:2025-04-28 09:24:1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