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于佛 内容: 佛陀娑婆世界的教主关于佛2500年前,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诞生了一位光耀古今的圣人释迦牟尼。 他是释迦族人,名叫乔答摩悉达多,父亲净饭王是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南境)国王,母亲摩诃摩耶夫人为邻国天臂城善觉王之女。 释尊生于高贵的王族,拥有世间的一切才华和享用。 二十九岁(一说十九岁)时,他离开王宫出家,遍参当时著名的宗教师,成为一位真理与自由的追求者。 在经历了六年的修行以后,他于摩揭陀国的菩提伽耶彻底证悟了宇宙与人生的真谛,成为世间的正觉者佛陀,而被人们尊称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此后释尊传布真理,组织僧团,教化世间,使佛教传遍恒河两岸,远播整个印度、尼泊尔及斯里兰卡。 八十岁那年,释尊在印度的拘尸那迦涅槃,结束了一代教化。 以建立僧团及结戒的原因,释尊的教法一直传沿至今,影响遍及全人类。 释尊虽已入灭,但却永远存在于佛弟子的内心深处。 作为佛教的教主,释尊被人们尊称为佛。 佛是佛教教义中最核心的概念,若要了解其本义,首先必须了解佛教作为众多宗教之一,对人类不同于权利与财富的特殊功用有哪些。 佛教的功用至少有以下八种:一、在社会上,使人际关系趋于和谐有序,有效免除暴力和冲突的产生。 二、在危难中,给人以自信、勇气、决心甚至舍己为人的精神力量。 三、在痛苦中,使人产生对痛苦的理性认识,并由此获得安定及希望。 四、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以良善的基本生活规范及指导。 五、在重大的罪业感前,由佛教信仰的践行而解除良心的不安与歉疚,获得宽恕的力量。 六、由对佛力的信仰,使人得到安全感。 七、给人以永恒生命的希望,使人生的一切都变得充满意义。 八、给人以达成圆满至善境界的理想和实践方法。 为达成以上所有功用,佛教没有采取寄希望于未知的成功宗教家的方式,而是寄希望于完全达成圆满至善境界的修行成功者佛陀。 作为无上正等正觉的成就者,佛陀全面实现了以下三种人生的最大价值:一、不死。 这是佛陀的成就,也是人们都希望获得的最高理想:生命永远继续,没有死亡而永恒存在。 因为在常人的观念中,死亡是人生一切的终结,所谓精神不朽,常常只是慰藉人心的话语,死亡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困惑。 对死的问题提出具体和积极的解答,不仅是人生的学问,也是人死的学问。 这是宗教性的学问,只有宗教才能为人们提供永生不死的希望和方法,而佛陀正是这套方法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只有成功者为大众提供的方法,才是可信和大众愿意奉行的,因为佛陀是不死的。 二、全知。 这也是佛陀亲证的成就。 人心的无限好奇与求知欲,使人类在生命长河的漫漫流转中付出了无尽代价,甚至牺牲生命。 佛陀亲证了对于所有世间现象的一切智智[1],他是全知者。 理智与运用符号的能力使人类掌握了超越其他一切生物的智慧,并迸发出探索宇宙奥秘及其终极意义的强烈求知欲。 人类在知识领域的最大愿望是能够通晓一切,并使终日面对的世界毫无秘密可言。 因此,只有全知才是彻底满足人类求知欲的唯一办法。 这种全知的成就即是佛教所说的一切智智,唯有佛陀才是这种智慧的执掌者。 三、全能。 全能是佛陀的成就,而多方面能力的不足,则是普通众生种种痛苦的来源之一。 因此,能力和成功是人的生命历程快乐与否的基本条件,有能力便有快乐,能力不足便难免痛苦,乐是由能力换来的。 生命的究竟安乐,唯独佛陀才能真实获得,因为他是全能者,如将大地捏瘪搓圆,碎为微尘撒向虚空,这些事唯有具备非凡能力方可办到。 佛陀是这种能力的拥有者,大乘佛法常、乐、我、净涅槃四相中的乐,即由全能方可真正实现。 具备圆满福德与智慧的佛陀,安住在平等一味的究竟法性中。 这是无分别的智慧状态,常人只能以仰慕的心态,通过学习和思考去做有限的了解。 这样的了解受限于人类文明的程度以及大众人生阅历,因此产生了社会上形式各异的佛陀观,也由此生发了不同区域及不同形式的佛教信仰。 虽然佛陀是无分别的,但因为社会大众有分别,所以,如果站在大众理解佛陀的角度来看,佛便有了不同的存在形式,原始佛教有原始佛教的理解,大乘佛教有大乘佛教的理解。 对于大众心目中不同的佛陀,下文将以佛教经典为据,一一进行阐释说明。 发布时间:2025-05-04 13:02:1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