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三皈五戒十善是什么?受持后有什么作用? 内容: 三皈依也称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 第一皈依佛,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 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于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 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第三皈依僧。 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菩萨僧、十方一切声闻缘觉僧、十方一切清净僧。 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 皈依最好选择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行持的师父,经常亲近这位师父的言行、思想,无形中我们亦能沾到几许光明与功德,同时供养了真正的大善知识,能种广大的福田。 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找不到这种善知识,可以在附近找一个真正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皈依。 五戒是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是一切戒律的基础。 所有在家的佛教徒都要受持五戒,所以五戒也被称为在家戒,也就是居士戒。 谓戒有五也。 一不杀。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在家人受。 则云邪淫。 若出家人受。 则云离非梵行缘。 一切都断故)。 四不妄语。 五不饮酒(前四是性戒。 后一是遮戒) 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 或称十善业道。 修持五戒十善,若发出离心,即能因此而可证得初果乃至三果(四果者,必须出家),比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三十一所载,小路比丘以半颂说十善法,善为譬喻,半颂说犹因此出家而证阿罗汉果。 (大正二三七九八上)可知五戒十善,虽是学佛的起步,也可由此而能迈入圣城,了生脱死。 发布时间:2025-05-14 10:52:18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