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经:五千余字浓缩成3句经文,告诉1个道理 内容: 金刚经:五千余字浓缩成3句经文,告诉1个道理历史以来,喜欢受持金刚经的人非常多。 虽然历史以来经过高僧大德们不停的宣说其义理,但是在不同的时代,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也造成了对金刚经的理解不同。 其实,金刚经主要讲的是一个“相”字。 我们只要理解了金刚经的这个核心内容,其它的部分,再根据这个相来理解,就变得容易多了。 今天云来就以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经文,来分析一下什么是“相”。 只要明白这个相的道理,你也就明白了金刚经。 一、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这里所谓的相,其实就是指的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平等心。 如果一个人在对待众生的问题上有了差别心,就容易使自己陷入著相的地步,从而生出分别心。 这样,他就无法达到菩萨的果位。 想要达到菩萨果位,就要做到无情取舍。 什么叫无情取舍呢? 就是对待任何人,对待任何事,都不要根据他们的地位来区别对待。 比如南北朝时的慧远禅师,无论是对待起兵的卢循,或者是对待宋武帝,都像对待久别的朋友一样。 这样,他就是做到了无相的地步。 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这里所谓的相,其实就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对待这些表面现象,要有一颗不执著的心。 一旦执著于表面的事物,就很容易陷在表面的事物里面,不可自拔。 过去有个僧人,经常讲经说法。 有一位女施主,每天来听他讲经说法。 后来,他对这位女施主起了表面的执著之心。 这位女施主不断地和他诉说自己的遭遇,僧人逐渐地觉得这位女施主很可怜。 逐渐地难以把握自己的心了。 后来,干脆还俗和女施主结了婚。 因为他对表面的“相”起了分别心,觉得那位女施主是“女施主”,从而对相有了执著之心,就造成了自己的陷在相中,走不出来。 像这样,他就和普通人没什么分别,也就无法做到见如来的地步了。 三、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这里所谓的相,其实指的是宇宙本事一个整体。 在宇宙当中,所有的生命都只是宇宙的一个部分。 但是因为众生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对方,所以总觉得对方是对方,自己是自己,从而有了我他之分。 只有去掉我他的小我境界,才能看清整个宇宙。 所以,佛陀说,不可说。 因为世人总喜欢将东西据为己有。 即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喜欢拿来,到后来也觉得是自己的。 那么,相应的别人就会失去。 这样,人与人之间就有了侵占、得失。 在修行的路上,就要将所有的东西看淡,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得到,没有关系;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要强求。 因为任何事物总归有它的归宿,就像生命总会有他的归宿一样。 就是因为这个宇宙中的任何东西都有他的归宿,所以,没必要强行打乱这个法则。 这就叫一合相。 修行的人,就是要明白其中存在的道理。 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相,对于事物的取舍,就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了。 只要遵循这些规则去认识事物,就不会对事物失去正确地判断。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心,不落在有相的实处,始终保持对待任何东西都没有分别,也不去执著,心就空了,这就是金刚经中讲的无相。 古语云“一通百通”,明白了什么是相,再看金刚经,你就会一通百通,其义理,也变得很清晰、透彻了。 本文由/水往云来原创并独家发布。 发布时间:2025-05-18 10:52:49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