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衍慈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建设佛化家庭? 内容: 居家者应该懂得治家之法,并要做好自己的角色,人是家庭的一个分子,家庭是社会的雏型,欲想国泰民安,社会净化,必先从从家庭着手;要使空庭美满,必须自身做起。 人在社会上生活有两大要素,就是精神上及物质上的需要,怎样才能够充实精神和物质呢? (一)、精神精神上归纳有三;即感情,应酬和娱乐。 感情是指父母、夫妻、姐妹、兄弟、子女等,这此都是与亲情有关的。 所谓人生有三苦,就是少年无父母,中年失配偶,老年无子女,又兄弟姐妹手足。 若其中任何一方面感情上有所缺失,或关系破裂,都会导致精神上打击和创伤。 (1)感情①要建立感情,令精神充实,有以下方法:一对父母要孝顺,孝是孝养,要供养物质口体上所需;顺是顺从,事事不逆父母之意。 在廿四孝中有些例子,如【丁兰刻木】,丁兰丧父母后,刻木为像,视之如生时一样。 又如【孟宗器竹】,孟宗老母病,冬天思笋煮粥食,孟宗在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动天,竹出笋数茎。 再如【五祥卧鲤】,继母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五祥卧冰求鲤,双鲤跃出。 还有【老菜戏儿】,老菜自己已有七十开外,在双亲前不敢称老,还作婴儿戏,以娱双亲。 廿四孝所讲的故事,都是为人子女者,用种种方法去孝顺父母。 无论如何,这些亦只是世间的孝顺,莲池大师说:【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真正的孝顺是自己道业上有成就。 要持素、念佛,多做好事,助人为乐,并劝父母,信佛佛,使父母离苦得成证果,是名真孝顺。 ②夫妇方面,要以真诚相对,真诚就是不虚伪,凡事不要隐瞒,以免引起分歧和误会,无论金钱人事,出人分明,都要坦诚。 ③兄弟姐妹方面,要互让互助,各合一致。 ④子女方面,自少就以品德薰陶他们,栽培他们德智并重,明白因果,延续佛教优良传统,将来为社会大众服务,这种教育比财富更为重要,因为财产是五家共有的,即:水、火、盗贼、恶王和不肖子,纵若留下金钱给子女,他们未必会珍惜,给他们好好的教养才是最大受用的财富。 (2)应酬朋友之交往,也发属于精神上不可缺乏的,主要彼此要有诚信。 故结交良朋益友,择善而从很重要。 (3)娱乐要选择有意义的娱乐,声色犬马等不良娱乐,只是短暂的麻醉,过后便会觉得得空虚,希勿虚度时光,利用此身要做对大众有好处的事,有意义的事(如做义工、闻法、听经等),才是法乐。 (二)、物质至于物质方面,是指衣、食、住、行等生活所需。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第一点是【勤劳】。 要积极地去工作,才获得所需。 佛门讲因果,勤劳是因,所获衣、食、住、行是果,因果丝毫不爽。 第二是【节俭】。 节俭不是吝啬悭贪(自己之财,不肯施人,名悭;他人之财,但欲归我,名贪)节俭是惜福。 佛教徒的生活要朴实、简单,此外,凡事要有计划,钱不可乱花,为求福办道而作。 第三点要注意的是【知足】。 佛遗教经云:【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和知者,虽富而贫,知足者,虽贫而富】。 所讲知足的人,自己节俭,却乐于布施,为净化而常乐。 总括来说,精神方面,若能做到六个字:慈爱、忍让,诚实;物质上也有六个字:勤劳、节俭、知足。 如果每人仿效这十二个字去做,必能净化人生,家庭美满,充实而布满喜悦。 摘自: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发布时间:2025-07-02 14:01:04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