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安法师:净土宗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师生平事迹 内容: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 大师自小就不食荤腥,少年时便有出尘的志向。 父亲早亡,母亲张氏知儿子宿具善根,便命其出家修道。 七岁时,大师礼清凉庵僧容选为师。 大师聪慧俊彦,经典过目不忘。 十五岁剃度受戒,兼通世典,吟诗书法俱精,然并未顷刻忘怀生死大事。 有一天,大师到普仁寺,见一僧人仆地而死,大师瞿然悟世无常,修持益加精进。 严持戒律,不离衣钵,日止一食,胁不贴席,终生不懈。 后云游参学,庚寅年 (公元1710年)二十四岁时依渠成法师与绍昙法师听教,昼夜研穷方等经典。 越三年,三观十乘之旨,性相之学,无不通贯。 绍昙法师为授记莂,传大师灵峰四世天台正宗。 甲午年(公元1714年)二十八岁,叩灵鹫和尚于崇福,参“念佛是谁”话头,功夫绵密,凡历四月,恍然契悟,说:“我梦醒矣! ”自那以后,应机无碍,才辩纵横,灵鹫和尚欲付以衣拂,大师不受辞去。 后于真寂寺闭关,日阅三藏梵 ,夜夕持念阿弥陀佛名号。 三年期满,寺众恭请大师讲《 法华经 》,大师升座开演,辞义犹如河悬泉涌,沛然莫御。 自此,化缘日盛。 己亥春(公元1719年),诣四明阿育王寺瞻礼舍利,先后五次燃指、燃香供佛。 每年佛涅槃日,讲演《 遗教经 》与《 佛说阿弥陀经 》,开示是心是佛的奥旨。 三根普摄,法化洋溢。 江浙一带的四众弟子,倾心归仰,历有十年,法筵之盛况,胜过诸方。 大师受请住持诸寺院,每晋院模范一新,清规肃穆。 日讲《 法华经 》、《 首楞严经 》诸部,执经请益者云集。 后退隐杭城仙林寺,不出户庭,力修净业。 继而受众弟子请,住持凤山梵天讲寺,于是屏绝诸缘,纯提净土,结长期念佛会,严立规约,昼夜六时,互相策励,人咸称是永明大师再来。 先后住持古刹禅院十余载,得度弟子甚众。 至癸丑(公元1733年)佛成道日,大师对弟子说:“我于明年四月十四日长往矣。 ”自此,掩关寸香斋,规定昼夜持念十万声佛号。 次年甲寅(公元1734 年)四月二日出关,十二日,告知大众说:“吾十日前见西方三圣降临虚空,今再见矣,吾其生净土乎? ”随即交待寺院事务,遍辞城中诸护法居士。 侍者请大师书偈,大师书云:“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 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书讫,说:“我十四日定往生矣,你们准备为我集众念佛。 ”十三日,断饮食,敛目危坐。 五更时沐浴更衣,面西趺坐。 至巳时,远近道俗弟子集聚,涕泪膜拜说:“愿师住世度人。 ”大师复启目说:“吾去即来,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矣。 ”言讫,合掌称佛名而寂。 一会儿,鼻筋下垂,面容颜色明润,到封龛时,容色不变。 春秋四十九。 众弟子奉灵骨塔于琴川拂水岩之西。 乾隆七年二月十五日, 山诸缁素怀念大师道行,迎灵骨重建塔阿育王寺之右,其旧塔用以藏衣钵。 大师撰有《 净土诗 》、《 西方发愿文注 》、《 劝发菩提心文 》、《 续往生传 》等流布于世。 发布时间:2025-07-03 08:26:4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