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十四)明智居士寄第四无屈挠行 内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十四)明智居士寄第四无屈挠行尔时善财童子。 得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已。 思惟彼福德大海。 观察彼福德虚空。 趣彼福德聚。 登彼福德山。 摄彼福德藏。 入彼福德渊。 游彼福德池。 净彼福德轮。 见彼福德藏。 入彼福德门。 行彼福德道。 修彼福德种。 这时候,善财童子得到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之后,便思惟彼具足优婆夷的福德犹如大海,观察具足优婆夷的福德犹如虚空。 趣向具足优婆夷的福德聚,登上具足优婆夷的福德山,摄受具足优婆夷的福德藏,证入具足优婆夷的福德深渊,游行具足优婆夷的福德池,清净具足优婆夷的福德轮,常见具足优婆夷的福德宝藏,证入具足优婆夷的福德门,经行具足优婆夷的福德道,修行具足优婆夷的福德种子。 善财童子能完全证入无尽庄严福德藏解脱光明法门,而具足无违逆行。 渐次而行至大兴城。 周徧推求明智居士。 于善知识心生渴仰。 以善知识熏习其心。 于善知识志欲坚固。 方便求见诸善知识。 心不退转。 愿得承事诸善知识。 心无懈倦。 知由依止善知识故。 能满众善。 知由依止善知识故。 能生众福。 知由依止善知识故。 能长众行。 知由依止善知识故。 不由他教。 自能承事一切善友。 如是思惟时。 长其善根。 净其深心。 增其根性。 益其德本。 加其大愿。 广其大悲。 近一切智。 具普贤道。 照明一切诸佛正法。 增长如来十力光明。 善财童子渐渐向南而行,抵达大兴城,周徧寻求明智居士。 他对于善知识,从心中生出渴仰,欲见善知识。 他以善知识,来熏习他的心,使其亲近善知识的志愿更加坚固。 以善巧方便求见诸善知识,心里一点也不生退转心。 他发愿能承事一切诸善知识,也不感到懈怠疲倦。 他知道依止善知识的缘故,才能圆满一切众善。 又知道依止善知识的缘故,才能生出一切众福。 又知道依止善知识的缘故,才能增长一切菩萨众行。 又知道依止善知识的缘故,不需要他人的教导,自己便能够承事一切善友。 善财童子这样思惟的时候,便增长自己的善根,清净自己深广的心志,增长自己的根性,增益自己的德本,加深自己的大愿,广大自己的大悲心,亲近一切智慧,具足普贤的菩萨道,照明一切诸佛的正法,增长如来十力的光明。 如来的十力即:①知觉处非处智力: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慧。 ②知三世业报智力:能知一切众生三世因果业报的智力。 ③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能知各种次第禅定及八解脱三昧等的智力。 ④知诸根胜劣智力:能知众生根性的胜劣与得果大少的智力。 ⑤知种种解智力:能知一切众生种种知见和了解的智力。 ⑥知种种界智力:即能普知众生种种境界不同的智力。 ⑦知一切至处道智力:能知一切众生行道因果的智力。 ⑧知天眼无碍智力:能以天眼见众生生死及善恶业缘而无障碍的智力。 ⑨知宿命无漏智力:知众生宿命及知无漏涅盘的智力。 ⑩知永断习气智力:于一切妄惑余习,永断不生,能如实知之智力。 尔时善财见彼居士在其城内。 市四衢道七宝台上。 处无数宝庄严之座。 这时候善财童子看见明智居士,在大兴城内闹市的四衢(十字路口)道中,于七宝台,晏坐在由无数宝所庄严的座位上。 于市四衢者,表处喧不挠,无不通故。 大兴,是起大精进的意思。 这是第四行——无屈挠行。 明智居士,因其进足必假智目导故,又其勤无怠退,故名明智。 其座妙好。 清净摩尼以为其身。 金刚帝青以为其足。 宝绳交络。 五百妙宝而为校饰。 敷天宝衣。 建天幢旛。 张大宝网。 施大宝帐。 阎浮檀金以为其盖。 毗瑠璃宝以为其竿。 令人执持以覆其上。 鹅王羽翮清净严洁以为其扇。 熏众妙香雨众天华。 左右常奏五百乐音。 其音美妙过于天乐。 众生闻者无不悦豫。 十千眷属前后围绕。 色相端严人所喜见。 天庄严具以为严饰。 于天人中最胜无比。 悉已成就菩萨志欲。 皆与居士同昔善根。 侍立瞻对。 承其教命。 此明智居士,所坐的宝座非常妙好。 清净的摩尼,作为宝座之身。 以金刚帝青,作为宝座之足。 宝绳互相间错交络。 有五百种的妙宝,作为庄严校饰。 又敷散天宝衣,建立天幢旛,张大宝网,施大宝帐。 由阎浮檀金,作为宝座之盖。 毗瑠璃宝,作为宝座之竿,令人执持,以覆盖在宝座之上。 明智居士的周围,皆有侍者用鹅王清净严洁的羽毛,作为扇子。 又熏放一切的妙香,雨一切的天华,在他的左右,常常奏放五百种乐音,其音之美妙,超过天上的音乐,众生听闻此妙音,靡不喜悦欣庆。 在他四周围,有十千眷属,前后围绕,他们的色相端严,人人皆欢喜见之,以天庄严具,作为严饰。 他们在天人之中,是最胜无比,完全已成就菩萨的志欲,皆与居士往昔同种善根,他们侍立瞻对于居士之左右,而接承他的教导和命令。 尔时善财。 顶礼其足绕无量帀。 合掌而立。 白言。 圣者。 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故。 为令一切众生出诸苦难故。 为令一切众生究竟安乐故。 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海故。 为令一切众生住法宝洲故。 为令一切众生枯竭爱河故。 为令一切众生起大慈悲故。 为令一切众生舍离欲爱故。 为令一切众生渴仰佛智故。 为令一切众生出生死旷野故。 为令一切众生乐诸佛功德故。 为令一切众生出三界城故。 为令一切众生入一切智城故。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云何修菩萨道。 能为一切众生作依止处。 这时候善财童子,向明智居士顶礼其足,右绕无量帀,然后合掌而立,这样说道:「大圣者啊! 我为利益一切众生的缘故,我为令一切众生出离诸苦难的缘故,为使一切众生得到究竟安乐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离生死海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住于法宝洲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枯竭爱河,而不为其所没溺的缘故。 我为令一切众生生起大慈悲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舍离欲爱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渴仰佛智慧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离生死旷野,免得被猛兽吞噬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欢乐诸佛功德的缘故,为令一切众生出离三界城,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为令一切众生进入一切智慧之城的缘故,所以我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可是我尚未知道菩萨如何学菩萨行? 怎么修菩萨道? 而能为一切苦恼众生作依靠安止之处所呢?」居士告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是人难得。 若能发心。 是人则能求菩萨行。 值遇善知识恒无厌足。 亲近善知识恒无劳倦。 供养善知识恒不疲懈。 给侍善知识不生忧戚。 求觅善知识终不退转。 爱念善知识终不放舍。 承事善知识无暂休息。 瞻仰善知识无时憩止。 行善知识教未曾怠惰。 禀善知识心无有误失。 明智居士告诉善财童子说:「善哉善哉! 你这个好男子,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善男子啊! 能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是很难得的。 若能真正发心,这人则能求菩萨的行门,因为初发心是行菩萨道最重要的开始。 这人能值遇善知识,永远也不感到厌倦满足。 他亲近善知识,永远也不感到疲劳怠倦。 供养善知识,永远也不觉得疲倦懈怠。 供给侍候善知识,永远不生起忧悲烦恼。 求觅善知识,始终不生退转心。 爱念善知识,始终不放弃舍离。 承事善知识,没有暂时休息。 瞻仰善知识,也没有一时憩息休止。 他修行善知识的教化,未曾懈怠懒惰。 禀承善知识的心意,没有错误或遗失机会。」有人问:「为什么每一位善知识,都没有很圆满答复善财童子所问:『如何行菩萨道的问题?』」这并不是他们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因为菩萨道是广大无边。 每一位善知识只是提供一小部分,同时又鼓励善财童子去寻访另一位善知识。 所有善知识的教化,皆互相回答善财童子的问题。 善男子。 汝见我此众会人不。 善财答言。 唯然已见。 居士言。 善男子。 我已令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生如来家。 增长白法。 安住无量诸波罗蜜。 学佛十力。 离世间种。 住如来种。 弃生死轮。 转正法轮。 灭三恶趣。 住正法趣。 如诸菩萨悉能救护一切众生。 明智居士又问:「善男子啊! 你有没有看见我这里众会的人?」善财童子说:「有的! 我已经看见了。」明智居士说:「善男子啊! 我已令他们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生于如来家,增长清净的白法,安住于无量到彼岸的法门,学习佛十种神通力,离开世间种性,住于如来种性。 舍弃生死之轮回,而大转正法轮。 消灭三恶趣,住于正法趣。 他们犹如一切诸菩萨,完全能救护一切众生。」善男子。 我得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 凡有所须悉满其愿。 所谓衣服璎珞。 象马车乘。 华香幢盖。 饮食汤药。 房舍屋宅。 床座灯炬。 奴婢牛羊及诸侍使。 如是一切资生之物。 诸有所须悉令充满。 乃至为说真实妙法。 善男子啊! 我得到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 因财法无尽,蕴在虚空,随意给施,故名随意出生福德藏。 凡是众生所需要的物资,我皆完全满足他们的愿望。 所谓衣服璎珞、象马车乘、华香幢盖、饮食汤药、房舍屋宅、床座灯炬、奴婢牛羊,以及一切使唤的侍者,像这样种种一切资养生命的物质,凡是众生所需要,我不但完全令他们得到充满,乃至还为他们演说真实法,以养他们的慧命。 善男子。 且待须臾。 汝当自见。 说是语时。 无量众生从种种方所。 种种世界。 种种国土。 种种城邑。 形类各别。 爱欲不同。 皆以菩萨往昔愿力。 其数无边。 俱来集会。 各随所欲而有求请。 明智居士又说:「善男子啊! 你稍为等一会儿,你便可以自己看见。」正在说的时候,突然间便有无量众生,从种种方向、种种世界、种种国土、种种城市聚落而来。 他们的形体和种类皆不同,所喜爱的欲望也不一样。 他们的数目有无量无边,都是以明智居士往昔所发的菩萨愿力,而共同来此聚会。 各随着他们各人所欲望,而向明智居士有所请求。 尔时居士知众普集。 须臾系念仰视虚空。 如其所须悉从空下。 一切众会普皆满足。 然后复为说种种法。 所谓为得美食而充足者。 与说种种集福德行。 离贫穷行。 知诸法行。 成就法喜禅悦食行。 修习具足诸相好行。 增长成就难屈伏行。 善能了达无上食行。 成就无尽大威德力降魔冤行。 为得好饮而充足者。 与其说法。 令于生死舍离爱着。 入佛法味。 为得种种诸上味者。 与其说法。 皆令获得诸佛如来上味之相。 为得车乘而充足者。 与其宣说种种法门。 皆令得载摩诃衍乘。 为得衣服而充足者。 与其说法。 令得清净惭愧之衣。 乃至如来清净妙色。 如是一切靡不周赡。 然后悉为如应说法。 既闻法已。 还归本处。 这时候明智居士,知道大众都已聚集在一起,便在须臾那么短的时间,专心系念,仰头注视虚空。 突然间所需要的物资,都统统从空中降下来! 所有众生,普徧得到满足。 这一段文包含华严经深奥微妙的道理在内,即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然后明智居士又为众生说种种法。 所谓为那些得到美好饮食而得到满足的众生,与他们说积集种种福德的行门,如何远离贫穷行,而知道一切诸法的行门,成就以法食禅悦之行门,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又能修习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行门,能增长成就难屈伏行门,善能了达无上食行。 这种食是一切诸佛所化成的,并不是平常之食,而是修道人之主要粮食。 又能成就无尽大威德力降伏魔怨之行门。 为那些得到好饮而充足的众生,便为他们说法,令他们在生死轮回中,舍离贪爱和执着。 深入佛法味。 为那些得到种种诸上味的众生而说法,皆令他们获得诸佛如来上味之相。 为那些得到车乘而充足的众生,便与他们宣说种种法门,皆令他们得到摩诃衍之乘,即载运佛乘。 又为那些得到衣服而充足的众生,与他们说法,令他们得到清净惭愧之衣,乃至得到如来的清净妙色。 修道人应时常生大惭愧心。 在遗教经中,佛说:「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 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 是故比丘,常当惭愧。」像以上种种一切,没有不充足的,然后明智居士完全为他们所应求而一一说法。 他们听闻佛法之后,便还归原来之处所。 尔时居士。 为善财童子示现菩萨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已。 告言。 善男子。 我唯知此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 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就宝手。 徧覆一切十方国土。 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资生之具。 所谓雨种种色宝。 种种色璎珞。 种种色宝冠。 种种色衣服。 种种色音乐。 种种色华。 种种色香。 种种色末香。 种种色烧香。 种种色宝盖。 种种色幢旛。 徧满一切众生住处。 及诸如来众会道场。 或以成熟一切众生。 或以供养一切诸佛。 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诸功德自在神力。 这时候明智居士,为善财童子示现菩萨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之后,便告诉他说:「善男子啊! 我唯一知道此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 如果像一切菩萨中的大菩萨,成就宝手功德,普徧覆盖一切十方国土,教化一切众生,以自在神力,普雨一切资生之具。 即是雨种种色宝,雨种种色璎珞宝,雨种种色宝冠,雨种种色衣服宝,雨种种色音乐宝,雨种种色华,雨种种色香,雨种种色末香,雨种种色烧香,雨种种色宝盖,雨种种色幢旛,像这样种种皆徧满一切众生所居住的地方,以及诸如来的众会道场。 或者用来成熟一切众生,或者用来供养一切诸佛。 而我又怎能知道,怎能演说他们一切功德自在神力呢?」善男子。 于此南方有一大城名师子宫。 彼有长者名法宝髻。 汝可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 修菩萨道。 善男子啊! 从此向南行去,有一座大城,名叫师子宫。 在此大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字叫法宝髻长者。 你可以到他那儿去请问:「菩萨怎么样学习菩萨行? 怎么样修行菩萨道?」时善财童子欢喜踊跃。 恭敬尊重如弟子礼。 作如是念。 由此居士护念于我。 令我得见一切智道。 不断爱念善知识见。 不坏尊重善知识心。 常能随顺善知识教。 决定深信善知识语。 恒发深心事善知识。 顶礼其足。 绕无量帀。 殷勤瞻仰。 辞退而去。 这时候善财童子欢喜的踊跃而起,恭敬尊重的向明智居士行弟子礼,而这样想道:「由这位居士爱护思念我的缘故,令我得见一切智慧之道,不断爱念善知识的知见,也不破坏尊重善知识的深心,常常能随顺善知识的教化,决定深信善知识的语言,恒常发起深心来事奉善知识。」然后善财童子向明智居士顶礼叩头,向右绕无数帀,殷勤瞻仰之后,便告辞而退,再向南方行去寻访另一位善知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发布时间:2025-07-06 08:22:5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