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千佛因缘经(一) 内容: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与大比丘众五千人俱。 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 尊者优楼频蠡迦叶。 尊者伽耶迦叶。 尊者那提迦叶。 尊者摩诃迦叶。 尊者舍利弗。 尊者大目犍连。 尊者迦栴延。 尊者阿那律。 尊者阿难等。 皆大阿罗汉。 而众所知识。 如调象王。 所作已办。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 梵德菩萨。 净行菩萨。 无边行菩萨。 而为上首。 跋陀波罗。 应与无边俱为上首也。 他方月音菩萨。 月藏菩萨。 妙音菩萨。 而为上首。 如是等诸大菩萨。 皆久修梵行。 安隐清净。 住首楞严三昧。 皆悉具足八万四千诸波罗蜜。 于娑婆世界及十方国。 示现作佛。 转妙法轮现般涅槃。 于耆阇崛山升仙讲堂。 皆师子吼。 是诸菩萨摩诃萨等。 各各自说过去因缘。 如是音声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一切大众皆悉集会。 尔时世尊从石室出问阿难言。 今诸声闻诸菩萨等皆何讲论。 阿难白佛言。 世尊。 诸菩萨众。 各各自说宿世因缘。 尔时世尊安庠徐步如大龙象。 披僧伽梨入大众中。 告诸菩萨言。 汝等今者各说何义。 其大音声遍满世界。 跋陀波罗菩萨。 即从坐起。 自为世尊敷师子座。 头面礼足请佛就坐。 白佛言。 世尊。 我于今日欲少咨问。 唯愿世尊。 为我解说。 说是语时。 八万四千诸菩萨等。 各脱璎珞散佛供养。 所散璎珞住佛顶上。 如须弥山严显可观。 有千化佛坐山窟中。 时诸菩萨顶礼佛足。 异口同音白佛言。 世尊。 世尊与贤劫千佛。 过去世时。 种何功德。 修何道行。 常生一处同共一家。 于一劫中。 次第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化度浊恶诸众生等。 令其坚发三种清净菩提之心。 愿为我等及未来世诸众生故。 当广分别贤劫千菩萨过去世时诸波罗蜜本事果报。 尔时世尊告诸菩萨言。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广说。 跋陀波罗。 汝今当知。 乃往过去无量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复过是数。 尔时此娑婆世界名大庄严。 劫名大宝。 有佛世尊。 名宝灯焰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出现于世。 彼佛世尊出现世时。 亦以三乘教化众生。 佛寿半劫。 正法化世住于一劫。 像法化世住于二劫。 于像法中有一大王。 名曰光德。 十善化民国土安乐如转轮王。 尔时大王。 教诸人民诵毗陀论。 时学堂中有千童子。 年各十五聪敏多知。 闻诸比丘赞佛法僧。 有一童子名莲华德。 白善称比丘言。 云何名佛。 云何名法。 云何名僧。 比丘答偈言。 波罗蜜满足 净性觉智慧胜心得成就 故号名为佛无染性清净 永离于世间不观世五阴 常住名为法身心常无为 永离四种食为世良福田 故称比丘僧时千童子闻三宝名。 各持香华随从比丘。 行诣僧房入塔礼拜。 见佛色像。 彼像身量高六十二那由他由旬。 八万四千诸相好门皆悉具足。 时千童子见佛像已白比丘言。 如此胜人大无上士。 过去世时修何功德。 乃得如是无上胜相。 比丘答言。 善男子。 汝今谛听。 佛世尊者。 过去修行八万四千诸波罗蜜。 亦复修习三十七品助菩提法。 故得如此端严之身。 如来身者。 不但有此八万四千诸相好门。 亦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大悲三念处三明六通八解脱等。 时千童子闻于比丘赞叹佛已五体投地。 即于像前发弘誓愿。 我等今者各各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过算数劫必得成佛。 如今世尊等无有异。 第三童子名莲华藏。 复发誓愿。 我等今者因比丘故闻三宝名。 复得见于如来色像。 于未来世成佛无疑。 未成佛间。 恒与比丘共生一处。 跋陀波罗。 汝今当知。 时千童子闻三宝名身心欢喜。 随寿长短后皆命终。 临命终时以闻三宝善根因缘力故。 除却五十一劫生死之业。 命终之后得生梵世。 诸天生法生梵宫已。 即得三念。 自忆往世闻三宝名。 以是因缘得生天上。 时千梵王各乘宫殿。 与诸梵俱持七宝华。 至故塔前供养佛像。 时千梵王异口同音。 而说偈言。 慧日大名称 久住善寂地闻名除诸恶 自然生梵世我今头面礼 归依大解脱说此偈已各还梵世。 跋陀波罗。 汝今当知。 时彼国王十善化人者。 久已成佛。 毗婆尸如来是。 善称比丘尸弃如来是。 时千童子岂异人乎。 今拘留秦佛乃至最后楼至如来是。 跋陀波罗。 汝今当知。 我与贤劫千菩萨。 从彼佛所闻三宝名。 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其事如是。 佛告跋陀波罗。 汝今当知。 我念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 此娑婆世界有一大国。 名波罗? 。王名梵德。 常以善法化诸人民。 彼时人寿八万四千劫。 时王梵德自见衰相。 以国付子出家学道。 于仙人生地。 忧昙钵林中。 晨朝出家。 端坐思惟经一食顷。 逆顺观于十二因缘。 往复观察凡十八遍。 应时即得辟支佛道。 踊身虚空作十八变。 优昙林中有五百梵志。 见辟支佛足下有十二因缘文字。 无明缘行。 行缘识。 识缘名色。 名色缘六入。 六入缘触。 触缘受。 受缘爱。 爱缘取。 取缘有。 有缘生。 生缘老死忧悲苦恼。 五百梵志见此文字。 有观无明缘行无所依起。 有三百人。 应时即得辟支佛道。 又二百人。 观无明缘行及爱取有。 应时即得成辟支佛。 又观无明乃至老死忧悲苦恼。 因无常行成辟支佛。 优昙钵林一日之中。 有五百一辟支佛出现于世。 是时大地六种震动。 乃至梵世诸天宫殿。 时千梵王各以衣裓。 盛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 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 至优昙林中供养辟支佛。 头面礼足白言。 大德。 为我说法。 时辟支佛踊身虚空作十八变。 舒手现足。 时千梵王见其足下十二因缘文字相现。 见其掌中有十善文。 于顶光中见五戒法八支斋文。 时千梵王身心欢喜。 受持读诵发弘誓愿。 我等今者见诸快士。 结加趺坐如入禅定。 身分光明有此文字令我读诵。 时梵众中有一梵王。 名曰慧见。 告余梵言。 我于今者见辟支佛。 受持五戒八支斋法。 当行十善观诸缘起。 以此善根回向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愿我等作佛时说法度人。 过于辟支佛百千万倍。 我成佛时。 闻我名者。 见我形者。 速得除灭无量障碍。 如我今者见辟支佛。 时千梵王。 供养毕已各还所安。 随梵天寿后各命终。 命终之后于娑婆世界千四天下。 为千转轮王十善教化。 本善愿故不随因缘。 寿命八万四千岁。 临欲终时雪山之中。 有一婆罗门。 聪明多智寿命半劫。 于先经中。 闻过去有佛号栴檀庄严如来十号具足。 彼佛世尊说甚深檀波罗蜜。 不见施者及以受者。 心行平等而行布施。 时大仙人闻此事已。 从雪山出诣千圣王求索财宝。 广为诸王赞说甚深檀波罗蜜。 翘于右足而举右手。 住立王前而说偈言。 施为妙善药 服者常不死不见身与心 观财物空寂受者如虚空 如是行布施无财及受者 乃应菩萨行 发布时间:2025-07-06 08:53:1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