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贤劫经卷第五(二) 内容: 十种力品第十五佛告喜王菩萨。 何谓有处无处深浅远近度无极有六事。 从其处所逮得审谛了其本末。 是曰布施。 所可识知解三界空等无有异。 是曰持戒。 诸所晓了悉以分别。 而得普入仁和之地。 是曰忍辱。 其弘誓行至德之业强而有势。 是曰精进。 毁坏众秽十二缘起令无有异。 是曰一心。 所可遵奉而以知时不失圣教。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知去来今度无极有六事。 若能除尽所作众业眼耳鼻口身心所犯。 是曰布施。 若能消灭诸缘报应生死祸福。 是曰持戒。 斯弃所因五阴六衰因缘之对无有事业。 是曰忍辱。 若离罪福自然消除三界生死。 是曰精进。 惔怕? 然断色痛想行识了无所有。 是曰一心。 所遵奉行使无所生。 其志坦然以道为元。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知世若干种类度无极有六事。 假使众生断若干种众杂之行不以恣意。 是曰布施。 断若干种阴盖诸入。 奉行遵修六度无极。 是曰持戒。 虽在诸种不计有人了诸虚无。 是曰忍辱。 游在诸品应病与药。 令三界众生三毒消除。 是曰精进。 处于四大除贪不计。 导御众迷消诸所有。 是曰一心。 在于诸种思惟识念解一切空。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知世诸根增减言各不同度无极有六事。 解知四大合成散坏不自计身。 是曰布施。 觉空其眼耳鼻口身心所行而无所犯。 是曰持戒。 解心自然一切本无无所不通。 是曰忍辱。 若能解了男女寿命苦乐善恶。 观此六根了无有本。 是曰精进。 其能分别信戒定慧。 此五根者习道之元。 是曰一心。 若能通畅在所分别。 是他人根诸殊异念。 一切解了众生此根。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解世好不好若干行度无极有六事。 随所好喜寻为开化应病与药。 是曰布施。 所集劝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 是曰持戒。 从其所乐随时消除一切众罪所犯诸恶。 是曰忍辱。 决其疑网尽众懈废。 是曰精进。 消诸所生及无所生都使永尽。 是曰一心。 顺其所好而令寂然。 以权方便而消化之。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智普入诸行欲缚解缚众欲方便度无极有六事。 若能解了众苦根原。 而烧尽之炽然道教。 是曰布施。 知诸恼原速弃众患淫怒痴垢。 是曰持戒。 体解道宜施以安隐消除众患。 是曰忍辱。 孚疾畅达至无上道长乐法乐。 是曰精进。 分别诸行罪福所归五趣本末。 是曰一心。 以知行趣有无之处生死泥洹。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根力觉意一切脱门定意正受度无极有六事。 若以此法惠斯安隐。 不造众恶以恩加人。 是曰布施。 若平等施贫贵无二而无偏党。 是曰持戒。 愍伤他人以法劝助入于道宜。 是曰忍辱。 自愍伤己神寄其中。 本非我身不计有身。 是曰精进。 解一切空消除名称爱不自大。 是曰一心。 以解无常苦空非身无吾我人以此化众。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识念过世度无极有六事。 若识往古宿世所更无数劫事以用诲人。 是曰布施。 知在天上人间地狱饿鬼畜生五趣所历。 是曰持戒。 分别罪福善恶所趣悉伏其心。 是曰忍辱。 晓了尘劳爱欲众秽而无所著。 是曰精进。 其心体解一切皆空寂无有想。 是曰一心。 消灭一切诸所有业。 睹见一切众生根原。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天眼度无极有六事。 天眼所睹见于祸福善恶所趣。 是曰布施。 所应奉行不犯殃衅常志道行。 是曰持戒。 所睹广远无有边际见众生根。 是曰忍辱。 若见一切不以德厌开化盲冥。 是曰精进。 察众闇蔽有路无路是非所趣。 是曰一心。 显示光曜令得自归缘是得度。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诸漏尽度无极有六事。 睹诸穿漏瑕疵无益弃之习道。 是曰布施。 不乐诸漏淫怒痴念志存道法。 是曰持戒。 不习诸垢常修清净。 是曰忍辱。 开化众心晓了诸想。 阴盖诸入不为放逸。 是曰精进。 体解诸漏习从道教多所通达。 是曰一心。 入于生死勤在诸漏。 开化众生令发道意。 是曰智慧。 是为六。 四无所畏品第十六佛告喜王菩萨。 何谓以成正觉解了斯法第一无畏度无极有六事。 逮得佛道清净尽患生老病死。 是曰布施。 心存无为志弘誓愿无上正真。 是曰持戒。 以真谛观一切皆空无有邪见。 是曰忍辱。 一切悉解三界所生。 悉以无根靡不通达。 是曰精进。 为一切智畅化三界诸天人民及三恶路。 是曰一心。 游八部众宣布道化。 各令得所而无所畏所愿以成。 是曰智慧。 是为六第一无畏。 何谓平等了诸漏尽度无极有六事。 佛者无漏诸漏已尽一切无难。 是曰布施。 无有处所止处已断。 无有欲界色界无色界。 是曰持戒。 所生无生俱无所起。 是曰忍辱。 所经名称玄虚无际不可得元。 是曰精进。 志怀誓愿以越度世诸有八法。 是曰一心。 存于解脱辄获无失逮无上真。 是曰智慧。 是为六第二无畏。 何谓佛所说法真要无比咸受奉行第三无畏度无极有六事。 所可遵修了一切空。 知起则灭合会别散。 是曰布施。 以尽三毒诸行放逸而不驰骋。 是曰持戒。 所云灭者尽所生处永无所生。 是曰忍辱。 以消众失眼耳鼻口身心所犯无能得便。 是曰精进。 以建立道欲度众生。 除众俗业无益之元。 是曰一心。 若至脱门生死已尽慧不可尽。 是曰智慧。 是为六第三无畏。 何谓内应等法无能废意。 第四无畏度无极有六事。 其内正法得三昧定无能起心。 令不安者自然垢尽。 是曰布施。 其无所生亦莫能尽持智慧法。 是曰持戒。 消于无常一切法空解道为常。 是曰忍辱。 所谓内事无能蔽者。 以尽有罪之元。 是曰精进无能挂碍尽不成就皆使成办。 是曰一心。 所以圣明一切自然无能蔽碍。 佛道至深能一切决软劣中容。 决了明达众生根元。 是曰智慧。 是为六第四无畏。 何谓大哀度无极有六事。 以怀大悲愍伤一切众生之类心不有恨。 是曰布施。 其心平等欲度众生生老病死未曾偏党。 是曰持戒。 若于众生常行守法。 以仁报之可悦得安。 是曰忍辱。 往来周旋每济众生勤苦之患。 是曰精进。 随其所好上中下行而开化之。 是曰一心。 游于三界终始无量度生死厄。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眼清净度无极有六事。 若能清澄地种水种。 心如地种而不可动。 洗除心垢犹如水也。 是曰布施。 其能建立火种风种烧尽众恶。 是曰持戒。 设烧生死令无所余。 瑕秽悉消不抱嗔恨。 是曰忍辱。 目之所睹无所不见光明远照。 是曰精进。 所行殷勤见一切无心念是非。 是曰一心。 所观十方亘然无边所济无厌。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天眼清净度无极有六事。 其以天眼见诸色身。 端政好丑长短广狭白黑肥瘦而往化之。 是曰布施。 知其身行名字心性身所生土。 见身往来周旋之处。 是曰持戒。 睹其身行分别是非合散成败。 是曰忍辱。 察天地坏复还合成生天人物。 是曰精进。 若见报应罪福善恶道俗明冥。 是曰一心。 见诸次第远近深浅空无相愿度三脱门。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慧眼度无极有六事。 以成慧眼普见一切其诸众生根本始原所从生矣。 是曰布施。 以能成就逮得解脱无有众结。 是曰持戒。 既有所获建立其心存于道义。 是曰忍辱。 所致坚强建立普遍。 观于十方悉亦了了。 是曰精进。 其所睹者犹如真谛审不虚妄。 是曰一心。 志怀悦豫亦无所生。 不堕罪患道意无穷。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法眼清净度无极有六事。 若能逮得诸佛之法十八不共。 是曰布施。 自身致斯佛十八法。 往济恶趣十八苦毒。 是曰持戒。 所睹因缘品第高下深浅微细。 是曰忍辱。 以观一切三界所有本悉自然。 是曰精进。 忆识本末应病与药以治三病。 是曰一心。 所见不虚不为愚观亘然开化一切众人。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佛眼清净度无极有六事。 以佛眼见无所挂碍寤不觉者。 是曰布施。 所察愍伤一切众生三苦之恼。 是曰持戒。 度脱众生不遭诸难永得久安。 是曰忍辱。 所视无量玄远无底不可为喻。 是曰精进。 观其根本若枝叶果。 已熟欲落而就挽之。 是曰一心。 见本末然从缘而起。 以了本无则无所生。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自在度无极有六事。 若得由己得作究竟而不中止。 是曰布施。 所行到处辄得所愿。 不违要誓。 是曰持戒。 自在立行逮得无想放诸所著。 是曰忍辱。 仁和柔顺分别以解于一切慧。 是曰精进。 一切皆尽慧不可尽。 是曰一心。 解一切法明慧圣要化诸不逮。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娱乐度无极有六事。 所施与者离于悕望。 犹如虚空化五百盖覆比丘众。 若梵志聚名曰头那。 井中水泉自然甘美。 是曰布施。 若入城里人民普安。 箜篌乐器不鼓自鸣。 是曰持戒。 诸根不具盲聋喑哑。 跛蹇疾病。 蒙其光明悉除众患。 是曰忍辱。 演其光耀照于十方无量佛土皆荷众人。 是曰精进。 在维耶离城城中内外各各变化八万四千诸佛身形。 是曰一心。 彼时因随为八部众颁宣经道各使得解。 是曰智慧。 是为六。 何谓难得自归度无极有六事。 威仪礼节安然庠序。 功德甚广能摄受空。 是曰布施。 以能晓了诸佛世尊。 至德玄远难不可当。 是曰持戒。 所行坚强方便随时不失其节。 志愿无违应病与药。 而开化之将护众业。 能化毒蚖捉在手中。 以至诚故永无所畏。 用神足咒故不以为难。 是曰忍辱。 如目揵连疾解化魔。 佛与其俱度彼土众。 不自觉反还在祇树。 弃钵中水旦污佛地。 是曰精进。 如佛弟子舍利弗言。 一时须臾有四十九心起为生死业。 佛言不可计。 是曰一心。 如佛言曰。 时有一城其中众人而有重罪。 不计道法诽谤高德。 如来至真于一夜半。 为说经典弃其重罪。 精进畅达得六神通。 是曰智慧。 是为六。 发布时间:2025-07-08 11:28:5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