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愿法师:检验生命是否觉醒的标准是什么? 内容: 检验是否已经醒来的标准,其实就是《华严经净行品》上面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的一句话:对于一个生命已经觉醒过来的人,他能够做到无过失身语意业。 无过失身语意业这七个字很简单,但是你要做到真的不容易,我们哪怕学佛了多少年,也受了大圆满灌顶,也修大威德,我们也念了多少心咒,也诵了多少《金刚经》,但是怎么样? 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不说人家坏话吗? 能够不起一个恶念吗? 真的好难哦。 这七个字是检验我们生命是否已经觉醒的根本标准,所以我们为佛弟子应该要过好的生活,不要过那种不值得过的生活。 好的生活是什么呀? 就是在菩提心的激励下,受智慧引导的生活;不值得过的生活是什么? 就是在情绪宣泄中迷路的生活。 很多人学佛好久了,但是他照样会起贪瞋痴,哪怕出家了,对师父也会有情绪,对同修也会有情绪,对同参道友、对常住执事都会有情绪,反正随便一句话,马上情绪就冒起来了。 你知道你过的是什么生活吗? 不值得过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在情绪宣泄之中迷路的生活。 自己心里面越来越茫然,所以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无过失身语意业是不容易的。 比如说永远不说别人一句坏话,不动一个恶的念头,这个真的是不容易。 其实说别人坏话,最严重的不是会得罪人,而是自己会变得更加愚蠢。 你说人家坏话,是你不接受某一种状态,其实你就是堵住了自己认知世界的一条路。 所以在逢缘对境之中,我们26种烦恼和随烦恼心所能够念起即觉,转烦恼心所为11种善心所,就是转迷成悟,转染成净。 法相唯识宗的修行方法,就是通过广明法相以破我。 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要逢缘对境,你认知的主体是什么,你怎样开展一个认知的心理活动? 51个心所法就是认知的心理活动。 你认知的对象是什么? 就是色法11种。 你开展认知以后得出什么结论,就是得出了现象界的哪一些规律24个心不相应行法,就是现象界的规律。 这个24种规律可以归纳为7类。 这样你对所有的法相都清楚明了,你学佛再也不会是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只是拾人牙慧,拣人家的口水话来说一说,说得到就做不到,为什么? 首先,你对法相的真实意思并没有精准了解,这是我们要下功夫的地方。 这样之后,你真的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之中每一时每一刻激发的是智慧,激发的再也不是业力习气,所以我执就破掉了,目的就是破我以成佛。 发布时间:2025-07-09 12:01:1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