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释迦牟尼佛主张不妄语的意义何在 内容: 心口相违,言不称实,欺诳他人,名曰妄语。 除妄语口业外,亦有三种口业:1.两舌(梵语paisunya):挑拨离间,拨弄是非,张家长、李家短。 2.恶口:开口大骂,彼此口业相杀。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血口喷人六月寒,口开伤元气,舌动是非生。 3.绮语(梵语sambhinnapralapa):花言巧语,装饰言辞,隐瞒他人,以达成欺骗为目的,诸如:色情、恐怖、钱财、名利等。 妄语分为四等罪:1.逆罪:法说非法,非法说正法,颠倒如来正法即犯。 2.大妄语中的重罪。 妄语证罗汉果,证了佛菩萨果位,若犯即成。 3.大妄语中的轻罪。 妄言见鬼见神,或能精通三藏(梵语trini pitakani)十二部(梵语dvadasanga-buddha-vacana),能入。 4.小妄语。 见言不见,不见言见,听说没听,没听说听,知言不知,不知言知,有说没有,没有说有等,犯即成。 持不妄语可得六种果报:1.人天爱戴,别人敬仰。 2.说话口齿清晰伶俐。 3.处众安泰,说法无畏。 4.成佛可得四十颗牙齿。 5.得辩才无碍。 6.速成佛道。 发布时间:2025-07-12 11:29:52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