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五(二) 内容: 又沙门瞿昙具贤圣戒。 智慧成就。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 善于言语柔软和雅。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 为众导师。 弟子众多。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 永灭欲爱。 无有卒暴。 忧畏已除。 衣毛不竖。 欢喜和悦。 见人称善。 善说行报。 不毁余道。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 恒为波斯匿王及瓶沙王礼敬供养。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 为沸伽罗娑罗婆罗门礼敬供养。 亦为梵婆罗门. 多利遮婆罗门. 锯齿婆罗门. 首迦摩纳都耶子所见供养。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为诸声闻弟子之所宗奉。 礼敬供养。 亦为诸天. 余鬼神众之所恭敬。 释种. 俱利. 冥宁. 跋祇. 末余. 酥摩皆悉宗奉。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授波斯匿王及瓶沙王受三归五戒。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授沸伽罗娑罗婆罗门等三归五戒。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弟子受三自归五戒。 诸天. 释种. 俱利等。 皆受三归五戒。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游行之时。 为一切人恭敬供养。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所至城郭聚落。 为人供养。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 非人. 鬼神不敢触娆。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 其处人民皆见光明。 闻天乐音。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所至之处。 若欲去时。 众人恋慕。 涕泣而送。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初出家时。 父母涕泣。 爱惜恋恨。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少壮出家。 舍诸饰好. 象马. 宝车. 五欲. 璎珞。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舍转轮王位。 出家为道。 若其在家。 当居四天下。 统领民物。 我等皆属。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明解梵法。 能为人说。 亦与梵天往返言语。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三十二相皆悉具足。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又沙门瞿昙智慧通达。 无有怯弱。 成就此法者。 我应诣彼。 彼不应来此。 彼瞿昙今来至此瞻婆城伽伽池侧。 于我为尊。 又是贵客。 宜往亲觐。 时。 五百婆罗门白种德言。 甚奇。 甚特。 彼之功德乃如是耶。 若彼于诸德中能成一者尚不应来。 况今尽具。 宜尽相率。 共往问讯。 种德答言。 汝欲行者。 宜知是时。 时。 种德即严驾宝车。 与五百婆罗门及瞻婆城诸婆罗门长者. 居士。 前后围绕。 诣伽伽池。 去池不远。 自思惟言。 我设问瞿昙。 或不可彼意。 彼沙门瞿昙当呵我言。 应如是问。 不应如是问。 众人闻者。 谓我无智。 损我名称。 设沙门瞿昙问我义者。 我答或不称彼意。 彼沙门当呵我言。 应如是答。 不应如是答。 众人闻者。 谓我无智。 损我名称。 设我默然于此还者。 众人当言。 此无所知。 竟不能至沙门瞿昙所。 损我名称。 若沙门瞿昙问我婆罗门法者。 我答瞿昙足合其意耳。 时。 种德于伽伽池侧作是念已。 即便前行下车步进。 至世尊所。 问讯已。 一面坐。 时。 瞻婆城诸婆罗门. 长者. 居士。 或有礼佛而坐者。 或有问讯而坐者。 或有称名而坐者。 或叉手向佛而坐者。 或有默然而坐者。 众坐既定。 佛知种德婆罗门心中所念。 而告之曰。 汝所念者。 当随汝愿。 佛问种德。 汝婆罗门成就几法。 所言诚实。 能不虚妄。 尔时。 种德默自念言。 甚奇。 甚特。 沙门瞿昙有大神力。 乃见人心。 如我所念而问我义。 时。 种德婆罗门端身正坐。 四顾大众。 熙怡而笑。 方答佛言。 我婆罗门成就五法。 所言至诚。 无有虚妄。 云何为五。 一者婆罗门七世已来父母真正。 不为他人之所轻毁。 二者异学三部讽诵通利。 种种经书尽能分别。 世典幽微靡不综练。 又能善于大人相法. 明察吉凶. 祭祀仪礼。 三者颜貌端正。 四者持戒具足。 五者智慧通达。 是为五。 瞿昙。 婆罗门成就此五法。 所言诚实。 无有虚妄。 佛言。 善哉。 种德。 颇有婆罗门于五法中舍一成四。 亦所言诚实。 无有虚妄。 得名婆罗门耶。 种德白佛言。 有。 所以者何。 瞿昙。 何用生为。 若婆罗门异学三部讽诵通利。 种种经书尽能分别。 世典幽微靡不综练。 又能善于大人相法. 明察吉凶. 祭祀仪礼。 颜貌端正。 持戒具足。 智慧通达。 有此四法。 则所言诚实。 无有虚妄。 名婆罗门。 佛告种德。 善哉。 善哉。 若于此四法中舍一成三者。 亦所言诚实。 无有虚妄。 名婆罗门耶。 种德报言。 有所以者何。 何用生. 诵为。 若婆罗门颜貌端正。 持戒具足。 智慧通达。 成此三者。 所言真诚。 无有虚妄。 名婆罗门。 发布时间:2025-07-31 09:56:1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