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二) 内容: 郁单曰有大树王。 名庵婆罗。 围七由旬。 高百由旬。 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弗于逮有大树王。 名伽蓝浮。 围七由旬。 高百由旬。 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俱耶尼有大树王。 名曰斤提。 围七由旬。 高百由旬。 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又其树下有石牛幢。 高一由旬。 阎浮提有大树王。 名曰阎浮提。 围七由旬。 高百由旬。 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金翅鸟王及龙王树名俱利睒婆罗。 围七由旬。 高百由旬。 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阿修罗王有树。 名善画。 围七由旬。 高百由旬。 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忉利天有树。 名曰昼度。 围七由旬。 高百由旬。 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须弥山边有山。 名伽陀罗。 高四万二千由旬。 纵广四万二千由旬。 其边广远。 杂色间厕。 七宝所成。 其山去须弥山八万四千由旬。 其间纯生优钵罗花. 钵头摩花. 俱物头花. 分陀利花。 芦苇. 松. 竹丛生其中。 出种种香。 香亦充遍。 去佉陀罗山不远有山。 名伊沙陀罗。 高二万一千由旬。 纵广二万一千由旬。 其边广远。 杂色间厕。 七宝所成。 去佉陀罗山四万二千由旬。 其间纯生优钵罗花. 钵头摩花. 俱勿头花. 分陀利花。 芦苇. 松. 竹丛生其中。 出种种香。 香气充遍。 去伊沙陀罗山不远有山。 名树巨陀罗。 高万二千由旬。 纵广万二千由旬。 其边广远。 杂色间厕。 七宝所成。 去伊沙陀罗山二万一千由旬。 其间纯生四种杂花。 芦苇. 松. 竹丛生其中。 出种种香。 香气充遍。 去树巨陀罗山不远有山。 名善见。 高六千由旬。 纵广六千由旬。 其边广远。 杂色间厕。 七宝所成。 去树巨陀罗山万二千由旬。 其间纯生四种杂花。 芦苇. 松. 竹丛生其中。 出种种香。 香气充遍。 去善见山不远有山。 名马食上。 高三千由旬。 纵广三千由旬。 其边广远。 杂色间厕。 七宝所成。 去善见山六千由旬。 其间纯生四种杂花。 芦苇. 松. 竹丛生其中。 出种种香。 香气充遍。 去马食山不远有山。 名尼民陀罗。 高千二百由旬。 纵广千二百由旬。 其边广远。 杂色间厕。 七宝所成。 去马食山三千由旬。 其间纯生四种杂花。 芦苇. 松. 竹丛生其中。 出种种香。 香气充遍。 去尼民陀罗山不远有山。 名调伏。 高六百由旬。 纵广六百由旬。 其边广远。 杂色间厕。 七宝所成。 去尼民陀罗山千二百由旬。 其间纯生四种杂花。 芦苇. 松. 竹丛生其中。 出种种香香气充遍。 去调伏山不远有山。 名金刚围。 高三百由旬。 纵广三百由旬。 其边广远。 杂色间厕。 七宝所成。 去调伏山六百由旬。 其间纯生四种杂花。 芦苇. 松. 竹丛生其中。 出种种香。 香气充遍。 去大金刚山不远有大海水。 海水北岸有大树王。 名曰阎浮。 围七由旬。 高百由旬。 枝叶四布五十由旬。 其边空地复有丛林。 名庵婆罗。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阎婆。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娑罗。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多罗。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那多罗。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为男。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为女。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男女。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散那。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栴檀。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佉酬罗。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波? 婆罗。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毗罗。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香?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为梨。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安石留。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曰为甘。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呵梨勒。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毗醯勒。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阿摩勒。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阿摩犁。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甘蔗。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苇。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竹。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舍罗。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舍罗业。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木瓜。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大木瓜。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解脱华。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瞻婆。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婆罗罗。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修摩那。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婆师。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多罗梨。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伽耶。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丛林名葡萄。 纵广五十由旬。 过是地空。 其空地中复有花池。 纵广五十由旬。 复有钵头摩池. 俱物头池. 分陀利池。 毒蛇满中。 各纵广五十由旬。 过是地空。 其空地中有大海水。 名郁禅那。 此水下有转轮圣王道。 广十二由旬。 挟道两边有七重墙. 七重栏楯. 七重罗网. 七重行树。 周匝校饰。 以七宝成。 阎浮提地转轮圣王出于世时。 水自然去。 其道平现。 去海不远有山。 名郁禅。 其山端严。 树木繁茂。 花果炽盛。 众香芬馥。 异类禽兽靡所不有。 去郁禅山不远有山。 名金壁。 中有八万岩窟。 八万象王止此窟中。 其身纯白。 头有杂色。 口有六牙。 齿间金填。 过金壁山已。 有山名雪山。 纵广五百由旬。 深五百由旬。 东西入海。 雪山中间有宝山。 高二十由旬。 雪山埵出高百由旬。 其山顶上有阿耨达池。 纵广五十由旬。 其水清冷。 澄净无秽。 七宝砌垒. 七重栏楯. 七重罗网. 七重行树。 种种异色。 七宝合成。 其栏楯者。 金栏银桄。 银栏金桄。 琉璃栏水精桄。 水精栏琉璃桄。 赤珠栏马瑙桄。 马瑙栏赤珠桄。 车栏众宝所成。 金网银铃。 银网金铃。 琉璃网水精铃。 水精网琉璃铃。 车网七宝所成。 金多罗树金根金枝银叶银果。 银多罗树银根银枝金叶金果。 水精树水精根枝琉璃花果。 赤珠树赤珠根枝马瑙叶马瑙花果。 车树车根枝众宝花果。 阿耨达池侧皆有园观浴池。 众花积聚。 种种树叶。 花果繁茂。 种种香风。 芬馥四布。 种种异类。 诸鸟哀鸣相和。 阿耨达池底。 金沙充满。 其池四边皆有梯陛。 金桄银陛。 银桄金陛。 琉璃桄水精陛。 水精桄琉璃陛。 赤珠桄马瑙陛。 马瑙桄赤珠陛。 车桄众宝陛。 绕池周匝皆有栏楯。 生四种花。 青. 黄. 赤. 白。 杂色参间。 华如车轮。 根如车毂。 花根出汁。 色白如乳。 味甘如蜜。 阿耨达池东有恒伽河。 从牛口出。 从五百河入于东海。 阿耨达池南有新头河。 从师子口出。 从五百河入于南海。 阿耨达池西有婆叉河。 从马口出。 从五百河入于西海。 阿耨达池北有斯陀河。 从象口中出。 从五百河入于北海。 阿耨达宫中有五柱堂。 阿耨达龙王恒于中止。 佛言。 何故名为阿耨达。 阿耨达其义云何。 此阎浮提所有龙王尽有三患。 唯阿耨达龙无有三患。 云何为三。 一者举阎浮提所有诸龙。 皆被热风. 热沙着身。 烧其皮肉。 及烧骨髓以为苦恼。 唯阿耨达龙无有此患。 二者举阎浮提所有龙宫。 恶风暴起。 吹其宫内。 失宝饰衣。 龙身自现以为苦恼。 唯阿耨达龙王无如是患。 三者举阎浮提所有龙王。 各在宫中相娱乐时。 金翅大鸟入宫搏撮或始生方便。 欲取龙食。 诸龙怖惧。 常怀热恼。 唯阿耨达龙无如此患。 若金翅鸟生念欲往。 即便命终。 故名阿耨达(阿耨达秦言无恼热)。 佛告比丘。 雪山右面有城。 名毗舍离。 其城北有七黑山。 七黑山北有香山。 其山常有歌唱伎乐音乐之声。 山有二窟。 一名为昼。 二名善昼。 天七宝成。 柔濡香洁。 犹如天衣。 妙音乾闼婆王从五百乾闼婆在其中止。 昼. 善昼窟北有娑罗树王。 名曰善住。 有八千树王围绕四面。 善住树王下有象王。 亦名善住。 止此树下。 身体纯白。 七处平住。 力能飞行。 其头赤色。 杂色毛间。 六牙纤。 金为间填。 有八千象围绕随从。 其八千树王下八千象。 亦复如是。 善住树王北有大浴池。 名摩陀延。 纵广五十由旬。 有八千浴池周匝围绕。 其水清凉。 无有尘秽。 以七宝堑周匝砌垒绕。 池有七重栏楯. 七重罗网. 七重行树。 皆七宝成。 金栏银桄。 银栏金桄。 水精栏琉璃桄。 琉璃栏水精桄。 赤珠栏马瑙桄。 马瑙栏赤珠桄。 车栏众宝桄。 其金罗网下垂银铃。 其银罗网下垂金铃。 水精罗网垂琉璃铃。 琉璃罗网垂水精铃。 赤珠罗网垂马瑙铃。 马瑙罗网垂赤珠铃。 砗罗网垂众宝铃。 其金树者金根金枝银叶花实。 其银树者银根银枝金叶花实。 水精树者水精根枝琉璃花实。 琉璃树者琉璃根枝水精花实。 赤珠树者赤珠根枝马瑙花实。 马瑙树者马瑙根枝赤珠花实。 砗树者车根枝众宝花实。 又其池底金沙布散。 绕池周匝有七宝阶道。 金陛银蹬。 银陛金蹬。 水精陛琉璃蹬。 琉璃陛水精蹬。 赤珠陛马瑙蹬。 马瑙陛赤珠蹬。 车陛众宝蹬。 挟陛两边有宝栏楯。 又其池中生四种华。 青. 黄. 赤. 白。 众色参间。 华如车轮。 根如车毂。 花根出汁。 色白如乳。 味甘如蜜。 绕池四面有众园观. 丛林. 浴池。 生种种花。 树木清凉。 花果丰盛。 无数众鸟相和而鸣。 亦复如是。 善住象王念欲游戏。 入池浴时。 即念八千象王。 时。 八千象王复自念言。 善住象王今以念我。 我等宜往至象王所。 于是。 众象即往前立。 时。 善住象王从八千象至摩陀延池。 其诸象中有为王持盖者。 有执宝扇扇象王者。 中有作倡伎乐前导从者。 时。 善住象王入池洗浴。 作倡伎乐。 共相娱乐。 或有象为王洗鼻者。 或有洗口. 洗头. 洗牙. 洗耳. 洗腹. 洗背. 洗尾. 洗足者。 中有拔华根洗之与王食者。 中有取四种花散王上者。 尔时。 善住象王洗浴. 饮食。 共相娱乐已。 即出岸上。 向善住树立。 其八千象然后各自入池洗浴. 饮食。 共相娱乐。 讫已还出。 至象王所。 发布时间:2025-08-08 08:54:0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