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四阿鋡暮抄解第六 内容: 四阿鋡暮抄解第六问已说爱云何无明名。 答无明无智邪智疑智(修妒路)无智邪智疑智是三无明智。 由口显文字亦尔。 被恶口是无。 (又无知也)如恶子非子如恶朋非朋。 彼无智名有为无为不说无觉。 (修妒路)有为无为不说无觉是无智。 问有为有二。 内受外受云何是受。 答有为内受外受。 此二事(修妒路)有为中无智。 彼当知内受外受。 此二事痴也。 彼内受阴界处各二行己受彼受也。 外受者草木垣壁为首。 彼谓己受及他受外受。 此二外受。 知此中一一遍痴杂内受外受是无智。 世尊亦说六更处无智无见是修妒路内受名受。 为义行结因缘愚情。 是我所是内受名。 问云何无为。 无为一涅槃。 此是无义云何处三。 答无为有余无余此二(二种举上二以为三修妒路)假令涅槃一无为。 彼由行说二也。 有余无余此间有余名行结得受。 是身是有余是有余名。 彼尽一切结灭作证尽身有余。 如是有余无余名。 谓此受阴弃更不受身如灯灭。 是无余名。 此谓一一或二愚。 此无为无智。 问云何不说。 答不说不说受方便灭教授中。 (修妒路)彼受教授方便教授灭教授。 谓愚此不说无智。 彼受教授名命(天竺音命与众生同也)阴界处现在受内命受是教授。 谓现在受内命法受。 由行结是受教授。 不过去不未来。 法命受教授命非一。 不若干得合命及身。 若是一无常苦若异常为苦。 若常者不行梵行。 不常者不须梵行。 果受施无义无常者。 无义遍断方便中二无苦吉法(师引佛方便答异道两得也)方便教授名。 过去未来现在行方便教授方便教授。 此方便教授名。 是三时相应。 如我过去时。 我是衢黠王。 (梵言衢黠。 十名羊也眼也地也天也水也说也。 方也金刚也光也剪也。 如是比有十也。 其人不了是十生中何也)未来当有名无胜。 现在时工师达(咒术)为首。 诸行路贰暑(云商人也证三世也)是未受受已。 俗数故教授以此断常。 若是衢黠灭。 云何我是。 彼若不灭云何言是我。 以世俗义说此方便教授。 问云何灭教授。 答受尽不受息灭教授(修妒路)受如上说。 彼尽不受不侵他己息无余度此彼岸。 是灭教授此断常转还如是。 一若干止如用本受般涅槃教授。 是亦不说。 若此异者不般涅槃。 若不异者不般涅槃。 如是见生苦已不说已。 应般涅槃如灯灭内。 受一。 若干苦不着受方便教授过去阴界处。 本说如我名衢黠王。 如是未来灭教授。 谓灭受为首说。 世尊般涅槃。 若方便教授命不断灭。 教受命常断。 受教授命有无断。 己说无智问云何邪智。 答邪智己身内受摸见(修妒路也摸如手摩摸也)见己身受内见摸受见。 是为三邪智。 邪相违非贤谄是一义。 彼己身见吾我自在相应入(修妒路)五入我入自在相应入。 是己身见彼五入。 名幻化城野马向镜中像相似处。 计有五入名我名者。 假借严具树果似。 亲阴计有我自在相应名坏法。 芭蕉树画水上不熟器似白骨时。 我富贵如空邑。 使作主是己身见。 此是我身我是己身。 见前着入。 问是内受云何。 答内受断常俱思惟(修妒路)断思惟常思惟二思惟。 此说内受。 内受名无方便受。 是义无方便外见。 彼断名世间无常不是常。 不是无常。 外有不外有。 不无外是命外。 无非有无有彼命。 彼身以为首。 二思惟。 名常外有无外有外。 无不有以为首。 是内受见。 问云何摸受。 答摸受戒见依彼(修妒路)摸受见三事生戒见二依。 彼初品已说戒以是戒净。 此戒受是二戒摸受(净受二也)见摸受。 此是谛余者痴。 是着入谛身结亦说二依。 谓戒见依彼略。 五阴身。 彼知有或戒或见阴行净。 此是戒摸受知阴。 妙余不妙是。 依见是见摸受问云何疑智。 答疑智珍宝谛正受疑(修妒路)珍宝疑谛疑正受疑疑名。 不能持迷惑犹豫是一义。 问云何珍宝。 答珍宝者佛法众。 (修妒路)佛法众是珍宝。 如前已说。 佛萨芸若一切功德具足。 弃一切恶解脱。 问何因故珍宝。 答以上三功德是佛珍宝。 如是为大慈不妄说法无因缘。 为作善知识佛出难有不可思议无比法(十二部之第九)功德如是功德具足成佛。 珍宝说法名方便。 方便果此闻涅槃教授。 是世尊一切法为最上。 现诸法有为无为。 彼灭最第一。 修妒路。 彼是珍宝为无所作。 一切苦灭至竟清凉行难坏难行无尽。 如是功德具足成法。 珍宝僧者已说。 乃至声闻。 一切是亦珍宝施得广果报。 用世尊语无上福田。 得世尊难无能坏不相违戾。 如是功德。 具足成僧珍宝。 此疑是疑智。 问云何谛。 答谛者俗数相第一义。 (修妒路)俗数谛相谛第一义谛(此中说无解解在下正受无首也)所谓疑是疑智。 正受四解脱二观处(地水观也四色观四无色定观并十想也)二直无漏前五想(取十漏之前五)第二第八解脱。 谓彼知界正受此非持功德。 是疑智是苦苦也(重苦者苦而不知苦也)如是习尽道如是。 四谛颠倒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有十二行。 (颠倒疑也)如疑智受义亦尔(欲恚慢爱之三也)无智邪智义邪见此别苦行说。 彼见摸受己身身内受见苦也。 三界戒摸苦道(疑邪无智无明三也邪戒摸习)积聚说婆三跋陀二法。 次二内受三度尽。 (内受是第二之三竟法名也。 爱三无明三六使也。 故结九十八) 发布时间:2025-08-11 09:55:50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