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阿赖耶识 内容: 八识规矩颂,是唐代玄奘大师所造。 这是玄奘大师于翻译得数百卷唯识经论之后,对于唯识学中的八识,提纲携领所作出的总结。 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四组。 即前五识颂,第六识颂,第七识颂,第八识颂。 八识的行相、业用、性别、识量、所缘、相应等,全包括在颂文之中。 唯颂文辞约理著,言简义丰,每一颂中都有许多佛学专有名词,若不详加讲解,一般人很难了解。 因此,乃有八识规矩颂讲座的开设第八识颂 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争。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八识: 识者心之别名,是我人精神作用的主体。 在唯识学上,把识分析为八种,即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个识。 眼、耳、鼻、舌、身是五种感觉器官,合称前五识; 意识称为第六识,是我人心理活动的的综合中心; 末那识称第七识,是有情自我意识的中心,阿赖耶识称第八识。 它含藏万法种子,是生起宇宙万法的本源。 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阿赖耶识。 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 略称赖耶、梨耶。 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 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 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 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 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发布时间:2025-08-13 11:31:21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