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觉醒法师:【禅诗赏析】唐·香严智闲之《三句后意》 内容: 三句后意唐香严智闲书出语多虚,虚中带有无。 却向书前会,放却意中珠。 著者小传:香严智闲,唐代名僧,青州(山东益都)人。 初从百丈怀海出家,后谒沩山灵裕禅师。 不契,泣涕辞去。 偶于山中艾草,瓦砾击林作声,廓然有省,乃悟沩山秘旨,因嗣其法。 住于邓州香严山,化法大行,净侣千余天。 香严禅师:生性严谨,语喜简直,有偈颂二百余首,流传于世。 书出语多虚,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因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虚中带有无,读书之人,可以从书中有的方面去理解,也可以从无的方面去联想和发挥,即可以从字面上去理解,也可以在字外去体会作者的用意。 正如《金刚经》所云: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却向书前会,放却意中珠,书前即指字外或言外。 学者不可执着于书中字面意思,而应会得其言外之意。 《庄子》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如果能够领悟到书前之意,即得环中,觅得真髓,自然放却思维的意中珠,得意忘言了。 读书如此,学禅如此,为人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发布时间:2025-08-26 13:53:53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