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摩难陀长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 内容: 第十章 佛教与修行信仰-信心与奉献有正知才能导向正信,唯有正信才能获得智慧。 信仰应该是有神论的意识形态。 但是,在佛教里却不存在「有神论」。 有神论的信仰是导致心智闭塞的毒药,有神论的信仰是不可知的。 知识破坏了信仰,而信仰则破坏了它本身,因为,这种信仰建立在不可知上面,导致对信仰无法产生信心。 只有当对宗教有真正的理解时,才会生起信心。 宗教信仰是无知和盲目的? 法国的哲学家伏尔泰说:「信仰是去相信一些你理性里认为不真实的东西,如果你的理性承认了它,就无所谓盲目不盲目了。」信仰和信心完全不同。 信心不是心灵那种不可知的接受(信仰),信心是一种可知的、确定的和期待的,是由每个人的理解和每个人的经验证实。 信心,好比是一个熟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学生,在课室内聆听老师讲解牛顿的万有引力,他不会相信老师所教。 相反的,他保留自己的判断,一直到他自己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对佛教徒来说,信心来自理性、知识和经验。 当理性、知识和经验获得开展后,信心不再是盲从的信仰,信心变成一种心灵的动力。 在《佛陀的教诲》一书中,作者 W. 腊忽拉说:「问题在于没有觉察到信念的产生──觉察到这世间的每一种思维。 当你发现时,信念的问题就消失了。 当我告诉你,我紧握住的手掌中藏有珍宝,信念的问题就产生了,因为你并没有亲眼看见。 如果,我一开始就让你看到我掌中的珍宝,那么信念的问题就不会产生。 因此,佛教的经典中说:『相信那位曾经看见掌中珍宝(圣果)的人』。」 发布时间:2025-09-15 14:38:5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