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达摩难陀长老:四圣谛 内容: 四圣谛达磨难陀 著魏菩韬 译为什么我们在此? 为什么我们对于自己的生命感到不快乐? 什么是我们不满足的原因? 我们如何能够见到不圆满的止灭及体验永恒的平静? 佛陀的教理乃是以四圣谛为基础的。 明白领悟四圣谛的道理就是了悟及透视现象事物存在的真正本性,包括对于自己生命的全然了知。 当我们认识到所有现象事物都是无常的、不圆满而导致苦脑的及缺乏任何固实不变实体的,我们就会信服真正究竟而永恒的幸福是无法于物质的拥有及世俗的成就中觅得,而是必须只有透过精神净化及开展智慧才能达到。 四圣谛乃是佛陀教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佛陀曾说正是因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四圣谛真理,我们才会在生与死之中持续流转不已。 正是在佛陀初转*轮第一次说法中,佛陀在波罗奈的鹿野苑向五位比丘开示了四圣谛与八正道的真理。 什么是四圣谛? 它们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导致苦灭之道圣谛。 巴利文 Dukkha 具有多种涵义。 此字通常被翻译成「苦」或「不满意」,但是这个字在四圣谛之中代表着更深入、更宽广的涵义。 Dukkha 不仅包含了一般受苦的意思,同时也包括了诸如不完美、根深蒂固的苦厄、不永恒、不圆满、不安稳、激动或无明。 当然,无论如何,Dukkha包括了身、心的苦痛:生、老、病、死、怨僧会、爱别离、求不得。 然而,很多人不明白:甚至在感到喜悦与快乐的期间都还有 Dukkha 的存在,因为这些喜乐的状态都是无常的、不永恒的,并且会随着因缘的改变而逝去。 因此,苦谛涵盖了整个现象存在,在我们的幸福与悲痛中,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层面中。 只要我们生命存在着,我们便深深地受制于苦的真理。 一些人士会以为用苦、不圆满等观点来评视生命乃是对生命颇为悲观的印象。 这并不是悲观,而是如实地审视生命的本质。 如果有人生了某种疾病而拒绝承认自己有病,结果则是拒绝将疾病治好,我们不会认为如此的心态是乐观的,两会认为这仅是愚笨的行为。 因此,藉由悲观或乐观,一个人皆无法真正领悟生命的本质,因而不能以正确的剖析来处理问题。 四圣谛以认知 Dukkha 为开始,按着进行苦因的分析及灭苦之道。 假如佛陀只是提出苦谛而已,那么人们会认为佛教只是指出生命的苦痛、不圆满而未提对治之道。 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形,那么人类的生命是绝望的。 然而,佛陀不仅论及苦谛。 同时按着剖析其原因及断除之道。 如果问题的解决之道被明白地指示,如何能够将佛教视为悲观的宗教呢? 事实上,佛教是充满着希望的。 此外,即使 Dukkha 为世间无可抹煞的真理,这并不是说生命之中没有幸福、喜悦与乐趣。 生命的喜乐是存在的,而佛陀则已教导各式各样方法让我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获致更多的幸福、安乐。 然而,究竟分析来看,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到的幸福或兴趣毕竟是无常的,乃是一项不变的事实。 我们可以在幸福的状况下享乐与所喜爱的人愉快相处,或享受青春与健康。 迟早,当这些令人愉快的状态改变时我们则会经验到苦恼。 因此,在我们经历到幸福而感觉欣悦之际,我们不应该执着于这些快乐的状态或是得意忘形而偏离了我们的究竟解脱之道。 如果我们想要离苦,我们首先必须确认苦形成的原因。 根据佛陀所说,贪执或欲望乃是生命受苦的原因。 这是第二圣谛。 人们渴欲快乐的经验,渴欲物质的享用,渴欲永恒的生命,并且当对生命感到失望沮丧之际,则渴欲永恒的死亡。 人们不仅执着于感官的享乐、财富及权势,也执着于想法、观点、见解、观念和信仰。 欲望是来自无明,即没有如实觉察事物的真相或未能了解经验与生命的真实性。 在自我的错觉及不明白无我的道理的状况下,愚痴的人执着那些无常、不断变化而注定要毁坏的事物。 自私欲望的危险贪执乃是在所有世间生命之中存在的欲火:每一个活动皆由欲望所驱策。 欲望的范畴从动物简单的生理欲望到文明人复杂且经常是人为刺激的欲望等等。 为了满足欲望,动物相互捕食,而人类战争、杀戮、诈骗、伪善并且从事种种不善巧、不道德的行为。 贪执乃是存在于所有生命形式之中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并且是造成生命之中各种恶迹的主要原因。 正是那贪执导致生死轮回。 一旦我们明白了苦形成的原因,我们正处于灭除苦恼的位置。 所以,我们要如何止灭苦痛呢? 借着根除断灭内心之中的贪执来停止痛苦。 这是第三圣谛。 贪执止灭的状态叫做「涅槃」。 「涅槃」Nibbana 这个字由前缀“ni”及字根“vana”所组成,其意为贪执的止灭。 这是一个免除苦恼与生死轮回的状态。 这是一个不受制于成住坏灭法则的状态。 这个状态是如此地精妙以致于人类的语言无法描述表达。 「涅槃」是无生的、无始无终的、无造无作的。 如果没有此无生、无始无终、无造焦作的非因缘至善法,那么从因缘约制的世界之中解脱则是不可能的事。 「涅槃」是逻辑思考与分析推理所不能及的。 我们可以进行关于「涅槃」或终极真理种种高度玄想、臆测的讨论,但是这不是真正理解「涅槃」的方法。 为了要理解和明白「涅槃」真理,依八正道而行和以勤勉与耐心来锻炼、净化内心对于我们而言是必须的。 经由灵性开展与成就道果,我们就能够明白第三圣谛。 八正道就是导致体证「涅槃」的第四圣谛。 它走出八项因素所组成的一种生活方式。 借着行特八正道,我们终将亲见「涅槃」。 因为佛教是一个涵盖生活每一个层面的合理、一贯的教理,此高尚的生活方式也堪用为过一个幸福生活的最佳典范。 八正道的修持将导致自利利他的善果,而且八正道并不是只有那些自称为佛教徒的人士方能修持,而是开放给每一个慧心理解的人们,不管其宗教信念为何。 (本文译自What Buddhists Believe, 4th expanded & revised edition by Ven. Dr. K. Sri Dhammananda, Chapter 5. p. p. 74-78. ) 发布时间:2025-09-16 11:20:0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