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镜头下的民国僧道:图四为泰山朝阳洞道士,图六为肉身菩萨 内容: 镜头下的民国僧道:图四为泰山朝阳洞道士,图六为肉身菩萨僧道和常人有着很大的差别,很多人可能是因为生活所迫,也有很多人是真的有了信仰。 民国时期有着大量的僧人和道士,和历史上的其他僧道一样,整日为了信仰而活着。 杭州福星观是全真道的圣地,道人虽老,但是充满了精气神,这可能就是信仰的力量。 福星观作为全真道的圣地,本不应该为了生活而发愁。 但是生活在特殊的年代,能够生存下去,就已经极为的艰难了。 方丈李理山想尽各种方法,才勉强维持。 很多道士的道袍,都打满了补丁。 图为妙峰山的道士。 民国时的妙峰山,房间年久失修,红漆大量脱落。 就连使用的铜钟,也早已经残破不堪。 图为民国时期的朝阳洞。 攀爬过泰山的人,肯定记得登山路上的朝阳洞。 如今的朝阳洞,虽然说不上富丽堂皇,但是可以称得上是焕然一新。 不过和民国时期相比,却失去了很多历史感。 如今的朝阳洞,早已经见识不到道士的身影。 北京作为帝都,有着太多的豪门权贵,佛道有着大量的信众,能够获得大量的支持。 僧人的寺庙,民国时期依然壮观。 图为民国时期,潭拓寺的肉身菩萨。 身体能够在死后成为肉身菩萨的,都是忠实的信徒。 经久不腐,栩栩如生,让人敬畏不已。 道家讲究无为,生活肆意洒脱。 图中北戴河的道士,堪称心目中的道士原型。 图片拍摄于民国时期的四川,人物是当地的喇嘛。 和僧人相似,又有些区别存在。 发布时间:2025-09-19 11:37:27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