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宣化上人: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 内容: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法师品第十 宣化上人讲述 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什么是着如来衣? 就是柔和忍辱的心。 柔是柔软,和是和合;既柔软、又和合,就是一点火气都没有了,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虽然受徒弟气,也不发脾气;虽然受儿子气,也不发脾气。 这就是柔和,一点也没有强硬的心,就很柔软的。 这柔软而和合,怎样呢? 忍辱。 忍辱是很不容易的,尤其青年人。 忍辱,不是说我是个老百姓,警察来,打我两巴掌,我忍辱;这是譬如你是警察,老百姓来打你两巴掌,你能不发火,这是忍辱。 在你之下的人对你不客气,你能忍,那才算真忍呢! 在你之上的人给你一点不好看的颜色,就是发脾气的样子,你能忍,那不算! 也就好像师父对徒弟发起脾气来了,你能忍,说:“这我要忍辱,我要不发脾气! ”这不算! 那不算你能忍辱。 那是你根本就应该这么样做。 怎么样忍辱呢? 譬如师兄弟,或者有个人管一管你,或者师兄弟发脾气,骂你一顿;你不动火,这是忍辱。 那么说,我这个做师兄弟的,我就发起脾气来,我看看他有没有忍辱? 我帮助他成道业。 你帮助他成道业,谁帮着你成道业? 到你那个时候,你能不能忍辱呢? 你若真能忍辱了,那你再考验人;你若不能忍辱,那你先要修忍辱。 柔和忍辱,这就是如来衣;如来衣,就是表示柔和,又表示忍辱,就是没有无明火了。 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如来座,并不是说如来讲经说法所坐的那个座,就是这所有的法都空了。 那空了,我学的是不是都叫它忘了? 空并不是忘,叫你有,还能没有;你用的时候还是有,不用的时候它就空了。 好像到修忍辱的时候,你就知道修忍辱了;不修忍辱的时候,你不要摆着一个“忍辱”在你心里头,说:“忍辱呀! 忍辱呀! ”一天到晚念着这“忍辱”。 等这横逆一来──横,就是这个事情不顺着你;逆,也就是你欢喜的它不来,你不欢喜的它来了。 譬如你不愿人对你发脾气,偏偏有一个人来,就骂你一顿、对你发脾气了;这时候,你忍辱,那你就懂得用这个忍辱的法了。 在没有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你就不必总念着这个“忍辱”;这不是念的,是行的! 所以“诸法空”,你学了诸法,又要空;你若不空,你又有法的执着了。 这学法的人,要人也空、法也空。 你人若不空,就有人的执着,有人、我相;法若不空,你就有法的执着。 所以你坐如来座,讲《法华经》,要连法都空了,这就是“如来座”。 安住是中:你要住到大慈悲心里,穿上柔和忍辱衣,一切法空就是你的座;你能安住在这三种的里边,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我平时告诉你们,说“不要懒惰! 不要懒惰! ”你看这《法华经》上,就是叫人不懒惰。 你若想讲说《法华经》,就不要懒惰;不懈怠心,就是常常精进,有一种精进的心。 这个“精进”就是对“懈怠”;懈怠就是不精进。 那么以不懈怠的心,就是以精进心来为一切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这《法华经》是教菩萨法,佛所护念的一部经,所以你若讲说《法华经》,那么一切的菩萨都来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都来听。 所以,你们不要以为这很容易听《法华经》的,得要有菩萨的程度,才可以听闻《法华经》;得要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资格,才可以听闻《法华经》。 广说这部《妙法莲华经》,就说法。 为什么说它是《妙法莲华经》? 这《妙法莲华经》,你这儿一讲经,那天龙八部、一切人非人等,都来听经;这种法雨,普润一切众生,所以才称之为“妙”。   发布时间:2025-09-20 08:19:56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