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107 国清师静上座悟道因缘 内容: 国清师静上座悟道因缘天台国清寺师静上座,玄沙师备禅师之法嗣,姓氏未详。 初礼玄沙,遇玄沙禅师示众云:“汝诸人但能一生如丧考妣,吾保汝究得彻去。 ”后来,师静上座就此话入室参玄沙禅师,问道:“只如教中道,不得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知见,又作么生? ”[这里所说的所知心,是指建立在能所分别、二元对立基础之上的分别心,也就是生死心。 师静禅师以为玄沙教他们用所知心去体究,故有斯问。 ]玄沙禅师道:“汝道究得彻底(的)所知心,还测度得及否? ” [这里所说的“究得彻的所知心”,实际就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等一义而不动”,已无能所之分,属般若智慧,而不是识心]师静禅师一听,当即信入。 师静禅师后居天台山三十余年,足不出山。 师静禅师虽然是从宗门悟入,但是他即继承了天台重视经教的遗风,每于禅寂之余,还经常阅藏,精研三学。 加上操行孤立,故为远近学人所钦重,时人谓之“大静上座。 ”住山期间,曾有人问师静禅师:“弟子每当夜坐,心念纷飞,未明摄伏之方,愿垂示诲。 ”师静禅师回答道:“如或夜闲安坐,心念纷飞,却将纷飞之心,以究纷飞之处。 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何存? 反究究心,则能究之心安在? 又能照之智本空,所缘之境亦寂。 寂而非寂者,盖无能寂之人也。 照而非照者,盖无所照之境也。 境智俱寂,心虑安然。 外不寻枝,内不住定。 二途俱泯,一性怡然,此乃还源之要道也。 ”这一酬答颇有针对性,对于那些欲观心修禅的人来说,不无裨益。 师静禅师在研读经教的过程中,还曾就教中幻义,述偈一首,问前来参学的人: “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诸过恶应无咎。 云何所作业不忘,而藉佛慈兴接诱。 ”这个问题,在佛学中也很有典型意义。 学佛的人,无论是学何宗何派,都必须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回答。 否则,正信和正见将无从建立。 当时有个人称“小静上座”的僧人回答道: “幻人兴幻幻轮围,幻业能招幻所治。 不了幻生诸幻苦,觉知如幻幻无为。 ”小静上座的回答,非常到位,值得我们细心体会。 发布时间:2025-09-29 11:36:25 来源:学佛网手机版 链接:https://www.xuefo.net.cn/113643